摘要:1989年春季,我入伍到山南,新训结束。初夏的一个周日,公灶开完早餐后,41医院的我,张莉、牛莉,三位女兵相约请假外出,结伴去泽当,上街办事,顺便购日用品。
女兵仨第一次上泽当
1989年春季,我入伍到山南,新训结束。初夏的一个周日,公灶开完早餐后,41医院的我,张莉、牛莉,三位女兵相约请假外出,结伴去泽当,上街办事,顺便购日用品。
那是我们入伍后第一次外出上街,特别好奇。那天阳光明媚,年少的我们,身穿绿军装,头戴无檐软质军帽,圣神光荣。我们青春亮丽,朝气蓬勃,神采飞扬,纯真热忱。我们的部队在一个偏远的山脚,没有村庄,没有公交车,交通不便。尽管没车坐,我们兴高采烈走路去,一边走一边聊天讲故事。女兵仨叽叽喳喳地说话,一路欢笑,一路唱歌,恰似刚出笼放飞的小鸟。说话声、欢笑声、高歌声,声声入耳。尤其欢笑声和军歌声,飘过一片片青稞田野。我们走过一望无垠的青棵田边,走在一座座荒凉的大山脚,走过乃东桥,单程走五公里路,不怕路途远,不怕身疲累,兴奋不已……
过了乃东桥,上泽当主干道。过马路,走到街边,看见围墙边蹲着几位藏族小女孩。她们穿得单薄破烂,正靠围墙,蜷缩着幼小的身体,蹲一角,抱团取暖。她们一身脏兮兮,头发凌乱,又冷又饿。尤其是那一张张皲裂的高原红小脸蛋,让我至今难以忘怀。谁家的小妹妹,这么小的娃娃,流浪街头,真让人心疼。这几位藏家小女孩,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出于关心,三位女兵不约而同凑过去。几位小女孩内向胆小,看见陌生的我们,吓得往围墙方向埋头,更加蜷缩小小的身躯。
成都来的高个子女兵张莉战友,首先开口叫她们,川普口音,″小妹妹,怎么啦?别怕,我们是解放军。″小女孩小心翼翼仰头看我们,没有回答。停顿了一下,张莉又说,″小妹妹,你们怎么不回家呀?家在哪里?我们送你们回去吧。″小女孩摇头,听不懂汉语。″你们肚子饿了吧?吃糖吗?姐姐身上带了糖,成都的大白兔奶糖,″张莉一边关心地问,一手从军装上衣口袋里摸出几颗糖,给每个小孩手里分发一颗,还亲自撕开糖纸,一边递到小女孩嘴边,一边说,″这糖甜又香,好吃。″
几位藏族小女孩,口里含着糖果,慢慢舒展身体,陆续站起身,对我们露出开心的笑容,笑得像绽放的格桑花儿一样美,纯真可爱。″小妹妹,记得早点回家,″尽管小女孩们听不懂汉语,张莉还是忍不住好心叮嘱。我们要离开,对几位小女孩挥手说拜拜。几位可爱的小女孩看得懂手势,也向我们伸出小手挥手告别。我们一边走,一边回头,再看一眼那几位藏族小女孩。
我们走在泽当的大路上,朝着邮政局的方向……
到了邮政局门口转盘路,牛莉说想回泽当她哥家玩,离邮局近,不会耽误我们在邮局办事。于是带我们一起去做客,玩一会儿。兄妹俩亲热交流,哥哥对妹妹嘘寒问暖,关爱有加,有亲人在泽当真好。
我们从牛莉的哥哥家出来,首先到邮局办事。我给家里父母寄了信,汇了钱,正好才发了津贴。办完邮局的正事,我们一起逛了泽当,买了日用品,按时归队。
一晃三十五年过去了,至于那天在街上具体买了些什么日用品,现在的我,一点也记不得了。记得张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双眼皮,身材高,不胖不瘦,心地善良,很漂亮。记得牛莉也是成都人,她个子高,身材苗条,头发有点自然卷,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眼睫毛长长的向上翘,小嘴甜,待人热情,说话自带笑容,美丽大方又洋气,十分迷人。至于那时的我,性格超级内向,不善言语,生活俭朴,喜欢看书报写信写日记。
自从1990年我考军校离开山南后,再没遇见张莉,很多年前在成都衣冠庙,偶然碰见过牛莉。当年泽当那几个藏族小女孩,早已长大了吧。祝她们一切安好,扎西德勒。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佘忠兰:重庆万州人,1989年入伍,西藏山南陆军第41医院,就读成都军区军医学校、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分配在西藏军区解放军第115中心医院,已军休。在《高原医学》杂志等发表多篇医学论文,在《西藏日报》《鱼凫文艺》《作家新视野》杂志、《雪域边关,我敬你》《我的青春我的西藏》书刊、《中国交通在线》、成都市作家网等发表多篇诗作、散文等作品,在《军嫂》杂志发表短篇一文。
来源:雪域情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