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连日来,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贡井镇的连片土豆田垄上,试种的“米拉”等恩施种薯嫩绿植株舒展着枝叶,长势良好。这是州马铃薯产业协会采用“南种北繁”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市场拓展的成果。
7月以来,恩施大地上一垄垄土豆迎来丰收。土豆种植核心产区的众多市场主体和农户喜迎大批采购商,销售势头正劲。
连日来,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贡井镇的连片土豆田垄上,试种的“米拉”等恩施种薯嫩绿植株舒展着枝叶,长势良好。这是州马铃薯产业协会采用“南种北繁”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市场拓展的成果。
土豆是恩施的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超160万亩,产业综合效益近95亿元。这颗原本毫不起眼的“土疙瘩”逆袭成为“金蛋蛋”,背后离不开产业“推手”——州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州马铃薯产业协会秘书长于斌武。
多年来,他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坚持守正创新,在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上,助力“恩施土豆”品牌建设加速推进,描绘出从田间地头走向国际市场的生动轨迹。
强链补链,让品牌有了“硬支撑”
7月中旬,甘肃榆中与我州就恩施土豆“南种北繁”事宜展开深入交流。州马铃薯产业协会与榆中佰凡马铃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签订了马铃薯种薯生产供应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3年时间内,将“南种北繁”基地的规模扩大至1万亩以上,为两地推动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单靠卖原料,品牌做不强。”记者采访于斌武时,他一语道破产业初期发展的核心痛点。
多年前,恩施土豆每公斤售价不足1元。让恩施土豆从“初级农产品”变成“精深加工制品”的想法在于斌武的心里埋下种子。
了解产业发展的基本盘,才能更好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多年来,于斌武走访上百家土豆种植企业——
在以种植为主导的建始县金堰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除了对合作社的土豆种植技术进行服务指导,他还邀请农技专家和电商企业帮助合作社拓宽销路;
在以种薯为主导的湖北尚农种业有限公司,他为企业牵线搭桥,邀请农科院专家指导企业种薯生产技术,推动“南种北繁”;
在以加工为主导的恩施州平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他不仅观摩土豆加工技术、指导产品研发,还为企业讲解各项政策福利,并通过各类展会推广产品;
在以电商销售为主导的遇见湖北电商有限公司,他详细了解本土专业直播团队的打造情况,帮助企业邀请“三农”主播前来带货。
有了技术、平台、政策、销售渠道的多重保障,10余年来,我州土豆种植水平不断提升,精深加工产品新增20余类。随着电商销售渠道的持续拓展与新品类精准的市场渗透,恩施土豆的附加值提高了3至5倍。
除创新性搭建“种植基地+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全链条体系,于斌武还在全州各县市具有种植优势的村庄推行“订单农业”模式,让农户依据订单需求精准种植,企业按照标准规范收购,产品根据品质分级定价。在他的规划下,马铃薯产业链的延伸,不仅为“恩施土豆”品牌提供了多元化的产品支撑,更增强了品牌在市场中的抗风险能力。
创新营销,让品牌走进“大市场”
8月8日,州马铃薯产业协会2025年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在州城召开,就年度品牌推广及宣传、“恩施土豆花儿开”活动、“马铃薯专业乡镇”认定等事宜进行讨论研究。
“酒香也怕巷子深。”于斌武坦言。
以往,土豆生产企业和种植农户各自为阵,力量有限。2018年,于斌武牵头成立恩施州马铃薯产业协会,并受主管部门委派担任协会秘书长。
协会成立后,第一步便是打破传统销售模式。
在线上,由协会授权119市场主体使用“恩施土豆”区域公用品牌。于斌武则组织部分企业利用“田间直播”方式邀请知名主播推广恩施土豆,并亲自参与带货;借助短视频平台,拍摄“土豆的成长日记”“农家土豆宴”“特色土豆菜品制作”等内容,累计播放量超千万次。
在线下,他主导策划“恩施土豆花儿开”文化节,通过恩施土豆美食大赛、农耕体验活动,让品牌与消费者面对面互动;推动恩施土豆走进一线城市的商超、社区,参与马铃薯大会、薯博会、农博会等国家级展会。
2024年5月,“恩施炕土豆”品牌形象店在武汉闪亮登场。让恩施土豆“走出去”是于斌武创新策划的“恩施土豆”品牌运营模式,为马铃薯产业强链补链提供了有力的品牌支撑。
“炕土豆是恩施的特色小吃,我们通过统一商标标识、门头招牌、布局风格以及食材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品牌形象店,旨在进一步提升恩施土豆的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于斌武表示,目前,“恩施炕土豆”品牌形象店已在高校、省级中心城市及核心景区建成30余家。
品牌建设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众人拾柴”。于斌武积极整合企业、合作社、种植大会、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实现品牌、标准、标识、包装、价格“五统一”发展。这种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创新模式,让恩施土豆从“藏在深山”走向“广为人知”,品牌知名度得以快速提升。
聚合力量,让业主成为产业“内行人”
随着“恩施土豆”品牌知名度的快速攀升,其产业矩阵也随之持续扩容。
“要想带好路,先得自身硬。”面对产业队伍中“懂政策不懂技术、会管理不会经营”的短板,于斌武提出“恩施土豆师”劳务品牌培育计划。
2018年,我州开始探索“劳务品牌+产业”模式,以标准化培训为突破口,整合种植、加工、烹饪、营销全产业链,打造劳务品牌“恩施土豆师”。
为让计划落地见效,于斌武牵头组建专业讲师团,汇聚农业科研专家、电商运营能手与品牌策划达人,围绕土豆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直播带货等核心领域,开展“理论+实操”精准培训,并创新推出“田间课堂”模式,将培训会场直接搬到种植基地与加工车间,让更多市场主体负责人实现从“门外汉”到“田秀才”的蜕变。他介绍,“目前,我们与人社部门联合举办培训60余期,培育农村实用人才超5000人。”
经过5年培育,李峰、黄焕然、廖运、向才安等10人被选树为首批“恩施土豆师”。其中,廖运于近日入围全国第三届“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恩施土豆师”劳务品牌则于今年4月被湖北省人社厅评定为“湖北省第五批十大劳务品牌”。
人才培育,除技能提升外还需要平台展示。于斌武多次组织龙头企业赴甘肃、河北、云南、内蒙古、陕西等地考察学习,借助全国马铃薯大会、全省农博会等平台,通过对比找差距、借鉴学经验,帮助从业者树立“品牌为王”的发展理念。
盘点2024年,全州马铃薯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及产业综合效益与2015年相比,分别净增17万亩、14万吨、23亿元和75亿元。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充分展现了“恩施土豆”品牌令人惊叹的发展“加速度”。
市场发展变幻莫测,产业升级步履不停。在“恩施土豆”品牌建设的赛道上,于斌武始终紧跟创新节奏,以链条延伸、品牌营销、人才培育为重要抓手,助力恩施州马铃薯产业成功跳出“低价竞争”陷阱,稳步迈向“品质取胜”的高端市场。
来源: 知恩原创
来源:小迷糊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