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体育学院始终秉持“以体铸魂·以行致知”的宗旨,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厚植爱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为培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质量体育人才而努力奋斗。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体育学院始终秉持“以体铸魂·以行致知”的宗旨,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厚植爱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为培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质量体育人才而努力奋斗。
传承民族体育之“脉”
学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民族教育融入课堂。从牢固树立思政意识和提高思政教育能力两方面入手,借助学院增设的重庆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体育教师队伍,确保体育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学院结合课堂思政教育制定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教案,将体育教学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在课程中渗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实践锻炼强民族之“志”
开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截至2024年,学校共举办了21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通过开展极富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铸牢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体育精神,营造各民族师生团结友爱的温暖氛围、勠力同心的精神风貌。师生身着民族传统服饰参加运动会,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上展现风采,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
抓好“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借助“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机会,学院成立“扬帆起航”乡村振兴与文化惠民实践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团),引导更多青年学生了解、传播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师生代表先后前往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职教中心、蚩尤九黎城,调研当地民族特色文化和传统体育项目。实践团还对周边社区、乡镇、学校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普及,并开展健身、教学等方面的指导。学院邀请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押加项目冠军进校园,通过讲座、示范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体育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精神内涵。
办好“全民健身”体育文化节。学院积极开展“全民健身”体育文化节,带领学生传播体育文化知识,组织开展免费健身指导服务,服务全校师生。学院组织开展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验活动,通过民俗体育表演、民族体育文化展览、民族体育互动体验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展示丰富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生积极参加蒙古族摔跤、藏族锅庄舞、竹马球等运动,从中感受各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时,学院在体育活动中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传统节日与体育活动相结合,举办“元宵喜乐会”“端午龙舟赛”“中秋赏月健步行”等活动,通过创新性的方式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赛场拼搏展民族之“采”
作为重庆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摔跤与押加项目历来是学院的高水平运动项目。为了更进一步普及和推广这2个项目,学院通过优化招生结构、拓宽招生渠道提高生源质量,并加强招生宣传、开展招生咨询、加强与区县中学的沟通合作,吸引更多的优秀少数民族学生报考。此外,学院积极完善选材标准、优化培养流程。在选材方面,注重从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确保选拔出具有潜力的优秀运动员;在培养方面,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比赛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营养方案,帮助运动员不断提高竞技水平。在第九、十、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学院运动健儿总计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6项。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学院运动健儿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
搭建平台聚民族之“力”
学院坚持社会服务增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搭建平台用好用活“第二课堂”,进一步营造民族团结教育浓厚氛围。在学生园区,学院构建“园区特设党支部—公寓党员服务站—党员寝室”三级党建工作网格。牵头成立社会体育指导服务站,进行网格化服务,将服务细化分解成不同的体育项目技能板块,派驻专项社会体育指导员入驻各社区进行全民健身辅导,立足社区,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推动群众性、普及性体育运动在学生社区广泛开展,在园区营造了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