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6日,清华大学新生成长报告会上,一个清瘦的年轻人站在台上,台下坐着院士、教授和各省状元,却异常安静,连笔写字的声音都轻了不少。
2025年8月26日,清华大学新生成长报告会上,一个清瘦的年轻人站在台上,台下坐着院士、教授和各省状元,却异常安静,连笔写字的声音都轻了不少。
9天前,人民日报刚为他点赞——他是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庞众望,现在,他又带来了重磅消息。
没人想到,这个从河北农村走出来的博士,能在短短9天里两次刷新大众认知,学术界的“沉默”不是不满,是实打实的敬佩。
一个小时候靠捡废品过活的人,怎么就成了让顶尖学者都屏息倾听的科研人才?
庞众望的童年,用“难”字都不足以形容,6岁那年,他被查出先天性心脏病,家里为了治病,欠了一屁股债。
妈妈下肢瘫痪,常年坐在轮椅上;爸爸有精神病,连基本生活都难自理,一家人的日子,全靠邻里偶尔帮衬,还有他放学路上捡的废品。
冬天冻得手通红,他还在垃圾桶里翻塑料瓶,心里只想着能多换几毛钱买药,谁能料到,几十年后,这个孩子会在清华实验室里搞出国际领先的技术?
2025年1月,庞众望主导的“超稳激光相位噪声测试系统”终于突破瓶颈L消息传到学术圈,不少同行都吃了一惊——这可是卡了国内科研好几年的难题。
他自己说,为了这个项目,足足熬了500多天L刚开始做实验那阵子,几乎天天失败,有400多天里,他每天泡在实验室14个小时,连吃饭都对着数据表格。
最崩溃的时候,他在实验室沙发上躺了一夜,天亮了又接着调参数。
转机来得挺意外,那天他累得不行,在宿舍洗澡时,热水浇到头上的瞬间,突然想通了光路校准的问题。
他裹着毛巾就跑回实验室,连鞋都没穿好,等数据出来时,他盯着屏幕看了半天,第一次在实验室里红了眼。
现在,这个系统的核心指标已经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更关键的是,他研发的光通信芯片定位技术,还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清华精密仪器系的教授评价他:“这孩子身上有股劲,是中国科研最需要的。”
有国外顶尖大学递来橄榄枝,说能提供最好的实验室和待遇,让他去进修,庞众望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说:“祖国现在缺这个技术,我不能在这时候走。”
比起科研上的硬实力,更让人佩服的是他在流量面前的清醒,前阵子网上传他“拿了300万奖金全捐了”,说得有鼻子有眼。
他看到后立刻发了条简短的说明:“没这回事,别误导大家。”
有人劝他“顺水推舟”,说这样能博个好名声,他却很认真地说:“我吃过苦,知道大家的同情心不能被消费。”
对比有些借着热度直播带货的年轻人,他选择一头扎回实验室,连采访都很少接。
庞众望总说,他能走到今天,全靠妈妈。
2020年他读大三时,妈妈走了。等他从学校赶回家,只看到妈妈床头放着的清华照片,家人说,妈妈走前还拿着照片笑,说“我儿子有出息了”。
妈妈没上过一天学,却教会了他最实在的道理,小时候他觉得捡废品丢人,妈妈就坐在轮椅上跟他说:“靠自己双手换的钱,不丢人。”
他考试没考好哭鼻子,妈妈又说:“跌倒了再爬起来,往前看就有路。”
现在他有能力了,就发起了“芯火助学金”,已经资助了53个像他当年一样的孩子,其中7个考上大学后,也选了微电子专业。
有个孩子写信给他:“庞哥哥,我也想搞科研,帮祖国变强。”
这次在清华的演讲,他没提一句自己的苦,全是给新生的实在建议,他说:“清华不是终点,是个新起点,别抱着‘状元’的光环不放。”
还分享自己的小经验:“饭卡多刷图书馆,少刷宿舍,没事就去实验室转转会有惊喜。。讲到兴头上,他还自嘲:“你们别学我,今天连稿子都没带,全凭脑子记。”
台下哄堂大笑,笑声过后又是一片安静,大家都在认真记他说的话,他说妈妈教他“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这句话他也送给了新生。
有人问他,“寒门贵子”到底靠什么,庞众望说,他高考裸分684分,加上“自强计划”的60分,才凑够744分考上清华。
“政策给了机会,自己得抓住,别总抱怨出身。”他还说,不是每个寒门子弟都要搞科研,但一定要“认干、不偷懒”。
现在他的技术已经有了实际应用,他研发的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在200多个农村推广开了。
还有光缆预警技术,去年在一次暴雨灾害中,提前监测到线路故障,避免了大面积停电。
他说:“搞科研不是为了发论文,是要真能帮到人。”演讲快结束时,他拿起话筒,突然说了句:“我妈要是能看到今天,肯定会笑的。”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不少人红了眼眶,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博士,用自己的经历证明:贫瘠的土地,也能开出最灿烂的花。
学术界的“沉默”,是对他最好的认可,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煽情,只用实力和真诚说话。
庞众望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厉害,不是天生的幸运,是认准一条路就咬牙走到底的坚持。
现在他还在清华读博,每天依旧泡在实验室里,他说接下来想把技术做得更成熟,让更多企业能用得上。
至于未来,他笑着说:“想进中科院,继续搞我喜欢的科研。”从捡废品的少年到科研新星,庞众望走了二十多年。
他的名字“众望”,原本是乡亲们的期盼,现在他用行动证明,自己没辜负这份期望。
而那些被他资助的孩子,那些听了他演讲的新生,又会带着这份力量,继续走下去。
有人说他是“寒门贵子”的典范,他却不喜欢这个称呼,他觉得自己只是个“认干的普通人”,可正是这个普通人,用不普通的坚持,让整个学术界都为他肃然起敬。
来源:藏剑游侠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