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卷”,到底卷的是什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1 11:54 3

摘要:投标价格屡创新低:尤其是在大型储能电站的招标中,投标方报出的单价(元/Wh)一次次击穿行业底线,甚至出现了“亏本抢单”的现象。这背后是厂商对市场份额的极度渴望,宁愿暂时牺牲利润也要先拿下项目。成本压力传导:整机厂(系统集成商)为了维持毛利,将巨大的成本压力向上

“卷”这个字,精准地概括了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竞争态势。它绝不仅仅是价格的比拼,而是一场全维度、全产业链的“内卷”战争

这是最显而易见、也最残酷的“卷”。

投标价格屡创新低: 尤其是在大型储能电站的招标中,投标方报出的单价(元/Wh)一次次击穿行业底线,甚至出现了“亏本抢单”的现象。这背后是厂商对市场份额的极度渴望,宁愿暂时牺牲利润也要先拿下项目。成本压力传导: 整机厂(系统集成商)为了维持毛利,将巨大的成本压力向上游的电芯厂、BMS(电池管理系统)、PCS(变流器)等零部件供应商传递,导致整个产业链都陷入“降本”的疯狂竞赛中。巨额资金投入: 这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动辄百亿级的产线投资,让许多中小玩家难以跟上节奏。头部企业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融资能力,不断扩产,用规模效应碾压对手。产能严重过剩: 2022年的火爆行情吸引了大量跨界玩家涌入,规划产能远超当前市场需求。据行业分析,2023-2024年储能电池的规划产能已超过市场需求量的2-3倍。“产能过剩” 是当前行业“内卷”的最根本原因之一,供需关系严重失衡。

归根结底,电化学储能的“卷”,是行业从爆发式增长的“蓝海”阶段,迅速步入洗牌整合的“红海”阶段的必然现象

卷的是“生存权”: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这是一场残酷的淘汰赛,目的是用极限成本和技术挤出缺乏竞争力的玩家,最终形成几家巨头主导的稳定市场格局。卷的是“未来话语权”: 在当前阶段不惜代价抢占市场份额,是为了在行业格局稳定后,能拥有定义产品标准、掌握定价权的能力。卷的是“全产业链综合实力”: competition is no longer just about who has the better battery, but who has better cost control, more reliable supply chain, more innovative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more viable business model.

对于用户和行业来说,这种“内卷”在短期内带来了设备价格的快速下降,促进了储能的规模化应用。但长期看,过度内卷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增加、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行业最终会从“劣币驱逐良币”的价格战,走向依靠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和全生命周期价值取胜的高质量竞争阶段

来源:V丁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