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一颗糖果”把顾客好感翻100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6 00:40 1

摘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外出消费遇到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在饭店吃完饭结账时,服务员微笑着递来一盘薄荷糖;住完酒店退房时,前台小姐姐贴心的送上一瓶矿泉水;吃完火锅临走时热心的送你一大包零食,里面还有一小瓶除味喷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外出消费遇到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在饭店吃完饭结账时,服务员微笑着递来一盘薄荷糖;住完酒店退房时,前台小姐姐贴心的送上一瓶矿泉水;吃完火锅临走时热心的送你一大包零食,里面还有一小瓶除味喷雾...

你是不是也经历过?

这些看似随意的小动作,可能已经悄悄地改变了你对这家店的印象

在这些动作背后,隐藏着哪些营销心理学?做为商家,又该如何在自己的生意里融入让人感受暖心的时刻?今天这篇文章我就带大家一起来拆解“一颗糖果”背后的生意经:如何让顾客对你产生好感,甚至忘不掉你。

一、大脑的「偷懒」原理:为什么我们只记得开头和结尾

人的大脑就像个偷懒的剪辑师,它会自动删掉平淡无奇的日常片段,只保留两种特殊时刻:情绪最强烈的巅峰点最后结束时留下的印象

神经科学发现,当人产生强烈情绪时,大脑会分泌特殊化学物质,把这段记忆“粘”在脑海里。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你记不住上周三中午吃了什么,但会记得火锅店临走时送的冰激凌——因为结尾的美好感受会覆盖之前的普通体验

就像你看电影,即便中间有拖沓剧情,只要结局精彩,你依然会给好评,感觉看了一部好电影。

这也应了我经常提醒服务业老板们的一句话:顾客不仅仅是为服务买单,更多时候还是为记忆买单。理解了这句话,回头看你店里的消费场景和环节,一定可以发现很多可以优化改进的地方。

二、藏在糖果里的心理学:"峰终定律"

这些现象背后,是有一整套理论作为支撑。首次提出这一理论的是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

他在2002年提出的“峰终定律”(Peak-End Rule)揭示一个心理现象:人们对一段经历的记忆,完全由两个瞬间决定——最强烈的情绪峰值和结束时的感受

这就像你评价一部电影,70%的印象来自最震撼的高潮戏和结局画面。大脑这个"偷懒精"会自动过滤掉80%的普通片段,只把峰值体验终值体验存入长期记忆。你回想一下是不是这样的?

还有几个有趣的发现,可能会完全颠覆你的认知:

· 持续3小时的糟糕体验,如果在结尾出现小惊喜,整体评价会比1小时纯愉快体验更高。

· 牙医在治疗结束后赠送止痛药,患者疼痛记忆会降低32%。

· 宜家出口处1元冰淇淋的终值设计,让顾客忘记找家具的烦躁和逛卖场时的劳累。

所以说,顾客不会记得你有多好,只会记得你让他感受到多好

三、服务设计的黄金公式:峰值+终值

结合上面的“峰终定律”,想让顾客记住你,只需要抓住这两个关键节点:

1、制造一个情绪高点(比如收到惊喜礼物)。

2、设计一个温暖结尾(比如递上热毛巾)。

这两个时刻就像书签,会卡在顾客的记忆里。

再比如酒店退房时给住客送上一瓶水,看起来简单的操作,其实就是利用了「终值效应」。——当顾客离开酒店后口渴时,这瓶水还会让他想起你的服务,这都好感是加分项。

但是,在这个点上,也有很多人做错了。特别是这三个方面:

1)把糖果随便丢在收银台(没有互动就触发不了记忆)。

2)在错误的时间点送东西(比如顾客急着走时还要硬塞礼物)。

3)只模仿形式不注入情感(机械地说欢迎下次光临)

总结一句话就是:没有用心的仪式,都是浪费时间

四、制造顾客「记忆点」的四个层次

要让顾客记住你,不是光靠砸钱搞大动作就能得到的,而是要像打游戏升级装备一样层层递进。从最基础的实物赠品,到能调动情绪的深度互动,每个层次都在加深记忆的「粘性」

下面这四个层级,80%的商家卡在第二层就上不去了。

1、基础版:物理记忆

在顾客离开时给个实物(糖果、湿巾),这是最简单的记忆载体。

但要注意这三点:

· 东西要方便顾客带走(别送盆栽这类累赘)

· 品质不能太差(廉价的薄荷糖反而扣分)

· 和你的业务有关联(火锅店送除味喷雾就比送书签强)

2、进阶版:感官记忆

人的五感中,嗅觉记忆最持久。这也是为什么高端酒店都有专属香氛。

有个面包店在顾客离店的地方设置现磨咖啡香,拉动复购率直接涨了18%。

3、高手版:情绪记忆

在顾客最需要时出现,比如母婴室突然提供溢乳垫,下雨天给电动车座擦雨水。

这种「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让人记得更深

4、王者版:社交记忆

在顾客消费的场景和动线里,设计能让顾客发朋友圈的瞬间。比如奶茶店用拍立得给顾客拍合照,成本3块钱的照片带来300块的传播价值。

这就应了最近在和几位餐饮老板喝酒时大家聊到的一个共识:最好的广告位在顾客的朋友圈

五、避开常见的三个陷阱

设计服务就像走钢丝,太用力会尴尬,太随意又没用。

很多老板总想着「搞个大新闻」,却往往跳进了这几个大坑:

1、不要为了设计而设计

有个超市学网红店搞「再见舞」,结果大妈们吓得不敢再去结账(我亲眼见过类似,很尴尬~)。

所以,服务设计要和品牌调性匹配,路边摊硬学米其林只会尴尬。

2、别让员工当工具人

如果服务员自己都觉得递糖果是任务,顾客一定能感觉到。

海底捞的秘密不是给员工发话术手册,而是让他们真心觉得「我想让客人开心」。

这也是很多餐饮企业学习海底捞,结果根本学不会的根本所在。如何让员工发自内心呢?这又是个大话题,涉及企业管理机制、激励机制、晋升体系、企业文化等等,以后有机会再写一写。

3、警惕过时记忆点

其实这种收银台糖果现象,也就这几年才流行开来。如果搁在五年前送糖果是惊喜,现在可能就变成「这家店好老土」了!

所以商家一定要与时俱进更新你的记忆点设计,就像便利店冬天送暖宝宝,夏天改送冰凉贴。这就很应景,也很实用,就能让顾客感受到商家的用心。

就像我之前有一次到广州出差,看到有茶饮店送「防中暑指南」,当时就感慨:会做生意的都在研究人间烟火

六、普通商家都能马上用的小技巧

很多老板总喜欢高大上,我要提醒的是,一定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迷惑,真正管用的方法往往特别简单

记住我这个原则:用最小动作撬动最大记忆

下面我送给你几个方法,明天就能让你的店里变成记忆制造机

1、把结束时间拉长3秒:快餐店快速收餐盘会让顾客觉得被驱赶,多停留3秒说句「路上小心」就能立刻改变顾客的感受。

2、制造专属感:在赠品上贴手写标签,比如「张姐的专属解腻茶」。东西可以不贵,到心一定要用到

3、借用环境的力量:下雨天在店门口挂满雨伞,让顾客自取,第二天还回来就行。不仅解了顾客燃眉之急,让顾客感觉对他的信任感也拉满。

这些都不需要大投入,但能让顾客觉得「这家店懂我」。就像小区门口的早餐店,记住熟客的口味比搞会员系统更管用。

记住这一点:服务的最高境界,是让顾客觉得你站在他这边

结 语:生意不在收银台,在顾客心里

那些能在收银台放糖果的商家,其实背后不一定明白为什么要放,只不过是看别人搞了我也搞。但这也歪打正着的顺应了一个底层逻辑:人们可能会忘记你做过什么,但永远不会忘记你带给他们的感觉

下回当你看到那盘糖果,不妨在心里问自己一句:我真正想留在顾客心里的,到底是什么?是廉价糖果本身,还是递糖时那句真诚的「今天辛苦了」?

毕竟,在这个所有东西都能复制的时代,唯独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偷不走也学不会

来源:全域运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