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关键时刻25国反制美国,莫迪收到了好消息,中方大使在关键时刻发声力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1 13:00 1

摘要:短短几天,美国对印度挥舞关税大棒,全球25国邮政突然齐刷刷暂停对美包裹业务,印度总理莫迪在上合峰会的中国土地上和中方高层会面,背后还有中国大使公开“力挺”中印合作。这一连串操作,活脱脱是一场国际政治和经济大戏,主角多、配角强,反转不断,各路玩家全力“刷存在”,

短短几天,美国对印度挥舞关税大棒,全球25国邮政突然齐刷刷暂停对美包裹业务,印度总理莫迪在上合峰会的中国土地上和中方高层会面,背后还有中国大使公开“力挺”中印合作。这一连串操作,活脱脱是一场国际政治和经济大戏,主角多、配角强,反转不断,各路玩家全力“刷存在”,把国际舆论搅得天翻地覆。有人说美国又一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话没毛病,但这场戏远没那么简单。信息量巨大,细节丰富,值得我们慢慢拆解。

先说美国。美国政府今年8月突然宣布,对所有价值800美元及以下的进口包裹取消免税待遇,任何人往美国发小包裹,统统要缴税。别小看这点税,这个新规一落地,直接让全球邮政业炸了锅。联合国万国邮政联盟刚刚统计,25个成员国立马宣布暂停向美国寄包裹。美国这波操作,堪称“自断经脉”:想靠堵别人的路肥自己,结果发现全球快递公司和邮政网络都开始“拒绝配合”,美国消费者很快就会发现,想买点国外小东西,运费贵得离谱还得交一堆税。

别以为这只是邮政的“琐事”。细细看一眼暂停名单,欧洲、亚洲、澳洲各大经济体几乎全员到齐: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比利时、瑞典、瑞士、丹麦、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日本、印度、泰国、俄罗斯等等。韩国直接掐掉EMS服务,只保留UPS快递,还是“收件人自掏腰包”承担高额关税。俄罗斯和保加利亚干脆连普通包裹都不收了,理由很直接:美国变清关政策、预申报数据要求一夜升级,寄送风险完全无法控制。全球邮政体系本来就是一张错综复杂的网络,美国这一刀下去,立马逼得25国“集体罢工”,这种围堵反制效果比任何口头抗议都来得实际。

美国国内舆论也没闲着。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最近引用凯托学会的分析报告,直言美国这波新政最先伤到的,不是中俄印这些“假想敌”,而是美国自己的低收入人群。小额包裹免税本来是美国普通家庭、个体户、留学生、移民赖以生存的“最后福利”,现在被一刀切掉,物流公司跟着“雪上加霜”,执行层面问题一大堆。老百姓本来指望海外直邮捡点便宜货,这下全泡汤,不少评论直接用“自废武功”来形容拜登和特朗普的“关税外交”。

话说回来,美国对外关税大棒挥得最狠的,还是对印度的“补刀”。8月27日零时,美国正式对印度商品加征25%惩罚性关税,累计关税税率飙到50%。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赤裸裸的经济施压。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去年美印货物贸易总额1288亿美元,印度对美顺差高达458亿美元,印度482亿美元出口直接“中枪”。被波及的行业几乎涵盖了印度所有劳动密集型出口支柱:纺织、服装、宝石、珠宝、皮革、海鲜,受伤最重的恰恰是印度最依赖的就业和外汇出口来源。

莫迪政府怎么应对?硬气。总理本人在公开讲话中反复强调“承压但不妥协”,要让“印度制造”的红旗插满全球。他甚至直接拒绝特朗普四次通话请求,媒体爆料一针见血:上次特朗普刚和越南领导人通完电话就单方面宣布“协议已达成”,莫迪这回学精了,坚决不当配角。印度外长苏杰生也发话,印度对美国“审查”俄罗斯石油采购完全不能接受,能源问题只能按印度国家利益来。美印贸易谈判五轮之后“卡壳”,美国代表团临时推迟访印,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关税如期生效。

关税政策一落地,印度各行各业的反应相当直接。印度出口组织联合会公开喊话,美国高额关税已经让蒂鲁布尔、诺伊达、苏拉特的纺织制造商“停摆”,不少中小企业直接“关门放假”。新德里智库也发警告,这一轮“战略冲击”极可能引爆大规模失业潮,印度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话语权会大幅下滑。印度央行行长马尔霍特拉则出来“打气”,号称央行已准备好“护盘”,不会让美国关税冲击直接“砸穿”经济底线。

但印度政府并没有一味“打嘴仗”。一边顶住压力,一边迅速出台新政策:财政援助、出口信贷、税收减免轮番登场。9月前后,印度政府就要推动2000亿卢比的出口促进计划,中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都能分到“蛋糕”。还要和中国、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套近乎”,努力将出口多元化,让印度企业摆脱对美国市场的“单一依赖”。商工部长戈亚尔甚至提出,要彻底改革商品和服务税,减税刺激国内需求。全国小店主、企业被号召贴上“印度制造”标识,制造业升级计划全面开动,就是要把经济结构“拉一把”。

这时候,国际舞台上突然发生了戏剧性一幕。2025年8月21日,“2025年上合峰会:重置中印关系”研讨会在印度召开。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不仅亲自参会,还公开发声,强调中印两国在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合作机会远大于分歧。刚过十天,莫迪总理又现身天津,上合峰会期间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面。信息非常明确:中印关系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僵,反而在压力之下出现了“以合作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的新迹象。

值得玩味的细节在于,莫迪在国内高调“拒绝美国压力”,在国际场合却选择和中国高层面对面沟通。这和过去几年中印互相“甩锅”、边界摩擦不断的低气压形成鲜明对比。很明显,印度在被美国“敲打”之后,战略方向出现巧妙变化。印度媒体最近发了一份深度社评,直言“与中国保持对话渠道,是印度对外战略的必修课”。这不是简单的“亲中远美”,而是印度在多边博弈中自我加码、主动寻求“第三条路”。

中国的表态就更有分量。徐飞洪大使在研讨会上的致辞,直接点名中印关系、上合组织合作等议题,和印度战略界人士坦率交流。中方没有借机“踩一脚”,反倒主动“力挺”中印合作空间。这种“外交克制”看似温和,实则分量极重。放在美国一通“关税大棒”砸下印度头上的背景下,中国的声音无疑是对莫迪的最大“好消息”。

来源:洞悉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