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新片遭抵制,全网坐等新营销手段,口碑崩塌的她该如何应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1 22:43 1

摘要:2025年8月底,贾玲导演的第三部电影《转念花开》宣布杀青,但网络评论区迅速被“这次准备捞几个亿? ”“绝不买票”等抵制声淹没。

2025年8月底,贾玲导演的第三部电影《转念花开》宣布杀青,但网络评论区迅速被“这次准备捞几个亿? ”“绝不买票”等抵制声淹没。

曾凭借《你好,李焕英》和《热辣滚烫》收获近90亿票房的她,如今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观众质疑其“营销大于内容”的套路,甚至牵连主演杨紫遭批“为流量接烂片”。

从人见人爱的“喜剧女神”到口碑崩塌的争议导演,贾玲的转型之路为何引发如此剧烈的反噬?

辉煌过往与争议的起点

贾玲的导演生涯始于2021年的《你好,李焕英》,这部以母女情感为核心的电影收获54亿票房,跻身中国影史前三。

但当时已有观众质疑影片质量,认为其剧情平淡如“加长版小品”,票房成功与疫情后市场空白及情感营销密切相关。

2024年的《热辣滚烫》进一步将贾玲推向风口浪尖。

该片以贾玲减重100斤为宣传核心,通过“消失式营销”和频繁热搜造势,最终收获34.6亿票房,但观众吐槽其“故事稀碎”“只剩减肥噱头”,#夏季图文激励计划#被讽为“贾玲减肥日记”。

知乎等平台评分仅5.3,远低于同期《飞驰人生2》的8.7分。

新片杀青与抵制风潮

《转念花开》聚焦反传销题材,讲述一名家庭主妇从受害者成长为反传销战士的故事。

剧组耗时两年走访真实案例,剧本中80%的洗脑台词源自真实录音,并动用800名群演还原“千人洗脑大会”。

尽管题材具社会价值,但杀青后网友迅速质疑其“故技重施”。

评论区涌现“上次为母爱买单,上上次为减肥买单,这次为传销流泪? ”的嘲讽,反映出观众对贾玲营销模式的疲惫。

争议还蔓延至主演杨紫。

部分网友担忧其参演此片可能损耗凭借《香蜜》《长相思》积累的口碑,甚至重蹈张小斐因《热辣滚烫》路人缘下滑的覆辙。

营销反噬与口碑滑坡

贾玲的营销策略被指高度依赖“情感绑架”和“话题炒作”。

从《你好,李焕英》的母女情到《热辣滚烫》的减肥励志,均通过煽情故事吸引观众,但影片内容被指与宣传严重不符。

《热辣滚烫》虽标榜“女性觉醒”,却被批评为翻拍日本《百元之恋》却缺乏本土化创新,甚至被质疑“用偷窃的手法收割韭菜”。

此外,贾玲公开表示“不再做喜剧演员”,进一步激怒原有粉丝,被批“抛弃草根人设”。

其商业转型亦引发争议,作为“大腕娱乐”第一大股东,她被指从喜剧人变为资本方,过度消费观众情怀。

行业现象与观众觉醒

贾玲的案例折射出中国电影市场的深层问题:流量营销与内容质量的失衡。

《转念花开》虽集结张译、王骁等实力派演员,但观众焦点仍被引流至杨紫的“流量加持”和贾玲的减肥话题,而非故事本身。

类似现象在《749局》《射雕英雄传》等流量明星参演影片中亦有体现,均因重特效轻剧情遭口碑反噬。

观众逐渐意识到“营销不等于质量”,并倾向于用抵制表达对“套路化创作”的不满。

猫眼专业版显示,《热辣滚烫》网络评分9.2,但与社交媒体上的“世纪烂片”评价形成诡异反差,反映出口碑分裂的现状。

争议未止:电影的成功究竟该由营销还是内容定义?

当《转念花开》以反传销题材试图挽回口碑时,观众却已戴上“警惕滤镜”。

若影片再次依赖情感营销而忽视叙事质量,贾玲是否将彻底失去观众信任?

另一方面,若题材本身具有社会价值,是否应因导演争议而全盘否定?

有人说:“电影是文化的载体,而非流量生意”,但也有人认为“市场永远需要话题”。

这场争论,或许才是贾玲新片留给市场的最真实议题。

来源:副本Z-8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