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超级联赛与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同名现象,绝非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么简单。这背后,是全球化浪潮下,文化符号的无序蔓延与本土品牌突围的激烈碰撞。当“苏超”一词跨越山海,究竟是文化共鸣的巧合,还是品牌稀释的危机?摘要:苏格兰超级联赛与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同名现象,绝非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么简单。这背后,是全球化浪潮下,文化符号的无序蔓延与本土品牌突围的激烈碰撞。当“苏超”一词跨越山海,究竟是文化共鸣的巧合,还是品牌稀释的危机?
此刻,苏格兰的绿茵场上,凯尔特人正以其标志性的铁血防线和三战全胜的傲人战绩,稳坐苏超积分榜的头把交椅,零失球的记录简直是门将的艺术品。哈茨队则以8粒进球的恐怖攻击力紧随其后,让整个联赛充满了苏格兰高地般粗犷而又激烈的对抗。这,是欧洲老牌足球联赛的底蕴与传承。然而,就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国江苏,一个同样被戏称为“苏超”的联赛——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席卷了整个社交媒体。它没有欧洲豪门的星光熠熠,却凭借“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魔性口号和“散装江苏”十三太保的地域恩怨,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2025年现象级的文化事件。宿迁队高驰荣登射手榜首位,更是让这个中国版“苏超”的热度持续沸腾。两个“苏超”,各自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却因一个简单的简称,在信息洪流中产生了奇妙的交集,这无疑是一场关于文化身份与品牌认知的“名字游戏”。
这种同名现象,远非简单的巧合,它深刻揭示了全球化时代文化符号传播的复杂性与本土品牌崛起的挑战。苏格兰超级联赛,作为拥有百年历史和国际声誉的职业赛事,其“苏超”之名承载着苏格兰足球的独特文化和深厚底蕴。它不仅仅是一个联赛名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凯尔特人与流浪者之间那永恒的“老字号德比”,代表着苏格兰足球在世界足坛的一席之地。而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虽然是新兴的业余赛事,却凭借其根植于本土的强大生命力,以及“天时、地利、人不和”的独特魅力,迅速“出圈”。其“苏超”的昵称,正是其草根精神和地域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然而,这种命名上的重叠,并非没有代价。首先,它带来了信息传播上的混乱,对于不熟悉背景的球迷而言,很容易混淆两个完全不同的赛事,这无疑会稀释各自独特的品牌价值。更深层次的,是潜在的品牌风险与知识产权纠纷。想象一下,如果江苏“苏超”的商业影响力持续扩大,其周边产品、赛事IP授权等领域,是否会与苏格兰“苏超”产生冲突?事实上,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已有报道指出,江苏“苏超”的队徽商标已面临抢注风险,这正是品牌保护不力的前车之鉴。国际体育赛事命名惯例通常强调独特性和地域性,以确保品牌识别度,避免此类冲突。例如,德国足球联赛(Bundesliga)在品牌管理上的严谨和对本土特色的保护,正是我们可以借鉴的范例。他们不仅在命名上清晰明确,更在品牌推广中深度融合了德国足球文化,使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极高的辨识度。
江苏“苏超”的成功,无疑是一次文化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它巧妙地利用了“散装江苏”的地域文化特性,将各城市间的“德比”转化为充满看点与“梗”的文化展演,迅速积聚了“泼天流量”。从最初的6家赞助商,到如今包括京东、伊利、小米、理想等在内的19家品牌巨头争相入局,其商业价值飙升,甚至带动了当地文旅消费的爆发式增长。这种“足球搭台,文旅唱戏”的模式,展现了中国地方体育赛事的巨大潜力。然而,这种“野蛮生长”式的命名,在全球化语境下,也必须审慎思考其长远影响。如何在保留这份接地气的本土特色与避免品牌冲突之间找到平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要在这场足球“名字游戏”中找到平衡,我们需要一套组合拳。首先,必须加强体育赛事命名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中足联此前发布的俱乐部和球队名称管理规定,正是旨在避免类似同名现象的积极尝试。通过引入更明确的地域全称、赛事级别等标识,可以有效区分不同赛事,减少混淆。例如,将“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在官方推广中明确为“江苏城市苏超”,或在英文语境下使用“Jiangsu Urban Super League”,以避免与“Scottish Premiership”的混淆。
其次,我们更要珍视并保护本土特色。江苏“苏超”的“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口号之所以能走红,正是因为它精准捕捉了草根足球的纯粹与地域竞争的趣味性,展现了鲜活的地域文化自信。这种由民间自发创造并广泛传播的“僭越”式命名,本身就是一种新的赋权,它将省级业余赛事拔高到了“最高级别”的高度,强力预设了赛事的“内部超级对抗”基调。在规范命名的同时,应允许并鼓励联赛在文化符号和传播策略上,充分展现其独特的地域魅力和文化内涵,让“苏超”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代表江苏足球精神的符号。例如,可以借鉴“村超”的成功经验,在赛事IP的打造上,融入更多江苏地域文化元素,如南京的盐水鸭、苏州的园林、常州的恐龙园等,让每一个“梗”都成为独特的品牌资产。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苏超”及其衍生文化符号进行注册,筑牢知产护城河,将“泼天流量”转化为“长红流量”。
足球的魅力,不仅在于竞技,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与情感。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如何构建一个既统一又多元的体育命名体系,让各地“苏超”们,既能清晰地标识自身,又能共同构建一个多元而健康的足球生态?这道题,值得我们所有足球人和文化观察者深思。在“梗”与“危”之间,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智慧的解决方案,让足球的名字游戏,玩出更多精彩,更少困惑,最终实现本土特色与国际规范的和谐共生。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响亮而独特的品牌名称,才是穿越文化迷雾,直抵人心的利器。而那些固守旧规、不思进取的监管者,终将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技术与文化,从来都是相互促进,而非相互掣肘。
来源:血手探险者J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