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感染艾滋病依然严峻 9月开学季防艾不能大意,医生深度解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12:10 1

摘要:您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时候:孙子放暑假回家,您一边给他做好吃的,一边又忍不住唠叨几句:“在学校好好学习,别交坏朋友。”孩子点头答应得好好的,可您心里还是不踏实。

您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时候:孙子放暑假回家,您一边给他做好吃的,一边又忍不住唠叨几句:“在学校好好学习,别交坏朋友。”孩子点头答应得好好的,可您心里还是不踏实。

不是不信他,是现在这社会,孩子一长大,接触的东西太杂了。我们做父母的、做爷爷奶奶的,哪怕孩子已经成年了,心里还是总惦记着。

上个月门诊来了一位五十多岁的阿姨,愁眉苦脸地说:“我儿子才大三,学校体检发现感染了艾滋病,我现在整天睡不着,哪想过这事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她的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不少中老年人觉得艾滋病离自己家很远,其实现在感染者中,年轻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大学生。

9月又是一年开学季,孩子们背着行囊回到校园,我们要提醒的,不只是学习成绩,更是健康安全。

说实话,很多孩子连艾滋病病毒怎么传播的都说不清楚,更别说如何预防了。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结果反而成了最容易忽视风险的人群。

从数据上看,年轻人感染艾滋病的比例这几年一直在增加。据《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的数据显示,15到24岁人群中,报告感染人数逐年上升。而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性接触传播。

这个事实,听起来不舒服,但我们必须面对。孩子长大了,谈恋爱、交朋友是正常的,可他们是否知道怎么保护自己?是否懂得尊重、理解与防范之间的界限?

有些家长会说:“我跟孩子说这些,他会觉得我多管闲事。”但如果我们不说,孩子从哪里学?从网络?

从同龄人那里?那些渠道靠谱吗?我见过太多案例,都是因为没人教,孩子自己也不好意思问,结果一步走错,后悔一辈子。

艾滋病并不是“脏病”,感染者也不是坏人。很多人是因为无知、轻信、侥幸心理才中招。

我们不能歧视患者,但更不能纵容无知。最安全的做法,就是让每个孩子都知道,艾滋病是怎么来的,怎么预防,怎么对待。如果能早点了解,很多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我记得有个学生感染后跟我说:“我从来没想过‘亲密行为’也会带来生命危险,学校也没人认真讲过。”

听完这话,我既生气又心疼。是的,现在不少地方已经有性教育了,但讲得太浅、太客气,孩子听不进去,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们这些做长辈的,不是要吓唬他们,而是要给他们一个清晰的方向。

讲到这,您可能会问:“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又不能天天跟孩子讲这些。”

其实不用讲很多大道理,关键是要打开话题。比如可以在吃饭的时候轻描淡写地说:“现在大学里这种病挺多的,你们学校有检查吗?”

或者问一句:“你们有没有健康教育课?”哪怕只是一句轻松的聊天,也能让孩子知道您在关心他。

还有一点很重要,别把艾滋病和道德绑在一起。很多家长一听到艾滋病,脑子里就跳出来“乱来”、“不正经”这些词。

其实真的不是这样。有些孩子是在一次信任中受骗,有些是因为好奇心太重。我们需要做的,是告诉他们,保护自己,是对自己和对他人负责。

有个家长告诉我:“我跟儿子说,不是我不信你,而是我知道这个社会有太多你想不到的风险。”这句话说得特别好。孩子们未必都听得进去,但只要我们肯开口,他们至少知道,家里有人愿意听他们说。

除了孩子以外,我们自己也不能掉以轻心。很多中老年人觉得艾滋病是年轻人的事,其实这几年中老年感染者也在上升。

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防范意识,尤其是一些单身的、再婚的中老年人,觉得“年纪大了,没必要讲这些”,结果反而更容易中招。

我们那个年代,谈这些话题太“害羞”,但现在不同了。活到老,学到老。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别怕丢人,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说到底,防艾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意识。从家庭开始,从一顿饭的谈话开始,从一次家长会的提醒开始。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健康是他们的起点。我们不能等问题来了才补救,更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自己会懂”。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陪伴。防艾也一样,不是一次讲清楚就完了,而是持续不断的提醒和支持。

最后,很多人知道艾滋病可怕,却不知道它的传播方式其实非常有限,主要是三种: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日常接触、一起吃饭、握手是不会传播的。

这点我们自己要清楚,也要教会孩子,不要因为无知而歧视别人,也不要因为误解而害了自己。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些事情离我太远”,但我想说,只要我们身边有年轻人,就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尤其是每年开学季,孩子们回到校园,那些看不见的风险也悄悄跟着来了。我们不能陪他们一辈子,但可以让他们学会在关键时刻保护好自己。

说到底,这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下一代的守护。不是喊口号,而是真实的行动。就像种树,早种早长大,防艾的意识,也要从早从小种下。

总结一下,顺口溜送给大家:

艾滋不远别轻视,
知道防护才安心;
开学季节多提醒,
家有孩子莫放松;
不怕讲开不怕问,
一句关心值千金。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个赞,或者转发给身边的朋友、孩子看看。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说说您的看法或困惑。我们一起关注健康,多一份了解,就能少一份风险。

参考文献:

[1]陈志华,李强,黄菲.我国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24,45(3):325-329.
[2]王琳,赵梦洁.家庭在青少年艾滋病预防教育中的作用[J].中华健康教育,2023,39(8):742-745.
[3]刘海燕.中老年人艾滋病感染现状及其防控策略[J].中国公共卫生,2024,40(5):612-615.

来源:王主任健康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