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城日记 851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5 23:06 2

摘要: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记”,用志其事,以壮我行。

翁城,我们来了!但见此地:山川秀媚,土地肥沃,民风淳厚,人物磊落……我们行走,我们看见,我们阅读,我们感受,我们沉默,我们呼唤,我们耕作,我们收获。行走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即日起,本院特推出“翁城日记”,用志其事,以壮我行。

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 翁源

“我是该迈左腿还是右腿?”

刘国玉先生拄着拐杖,一脸疑惑地询问大家。

哄堂大笑。

我说,得请领导拍板。旁边的陈德道说,那就左右开弓吧。

下午,在可可美术空间,刘国玉先生迈着轻快的步伐进来了,他那招牌式的爽朗笑声不时响起。倪宽先生请他坐主位,两个人谦让了一番,刘先生拗不过,还是要坐在指定位置。于是问了一嘴左腿右腿。

一嘴“左腿右腿”,让人想起美术史上很有名的一个个案——当年宋徽宗也问过画师们:孔雀是先抬左脚,还是右脚?

这一个案在美术史上之所以有名,因其背后的观念。那个时候美术领域的研创方法,和当时的理学观念“格物致知”有莫大关系。

实际上,我赞同如下说法——刘斯奋先生在“粤人诗说”里说到唐诗宋诗的区别时,认为唐诗重意境、重情感,宋诗则重以理入诗,故总体而言,宋诗当然就比不过唐诗。

绘画同理。宋人的绘画,实际上比不过元人,因为元人以表达心境为尚,它不再依托在对客观物象的格物致知之上。后来的徐渭、八大更是登峰造极。但反者道之动,于是滑到另一面,近乎野狐禅,也不好。

众人之中,刘国玉先生紧紧握着小王老师的手,大声说:师母好!人们一愣。我说:应该是翁城师母吧?他说,对呀,就是翁城师母。我一路录像,但是拍得不够清晰,便请刘国玉先生再来一次。他又握住小王老师的手,大声说:诗母好!我同时拍了下来。

翁城师母、翁城李白,都是我们要重点打造的IP,两人在推动翁城诗歌教育方面,将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下午,“倪哥在”倪宽作品展在可可美术空间开幕。循例没有开幕式,先是倪宽先生给大家做导览,刘国玉先生对倪宽先生的作品赞赏有加,不断说高古高古。高古,是极有份量的评价,岭南画坛能够当得起这两个字的画家,极少。

导览完,是座谈会,我来主持,话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对倪宽先生的作品提出评论,二是围绕乡村文化振兴进行探讨,三是对文化渗透到社区提出意见。

座谈会后,王志纲智库的张总他们来,于是又开了一个小小的交流会。我和盘托出,把我们在翁城做的事情作仔细介绍。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把翁城诗歌教育事业往前推进。他们有产品思维,我们更多的是文化思维。

中午12时30分到的翁源,和陈德道及吴化勇先生他们见面。一见到吴化勇先生,即研究墓志铭文化推广事宜。吴化勇先生是未来重要的墓志铭作家。我开玩笑说,将来必有很多人请你来写墓志铭,稿费年入百万不是梦。假如通过写文言文墓志铭,年收入高可百万,便是传统文化真正复兴的象征。

我们在酝酿成立“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文言文墓志铭写作中心”。之前刘斯奋先生、刘国玉先生在访谈里边,均表达过对墓志铭文化推广的欣赏和支持。今天下午的座谈会,我现场“逼宫”,邀请刘国玉先生担任写作中心顾问。几年前我们就非常热烈地探讨过这个话题,均认为社会价值、文化意义特别重大,须认真推进。

作者丨张演钦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