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暖叙六重奏,青衿问道十二期——第7-12期内科下午茶活动简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5 22:20 2

摘要:在内科党总支和内科学系领导们的指导、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内科学系自2024年9月12日起举办了首期“内科下午茶”活动(以下简称下午茶)。活动以交流、分享的形式举办,旨在增进青年医务工作者的身心福祉,培养成长型思维和在学习/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就青年医务工

杏林暖叙六重奏

青衿问道十二期

第7-12期内科下午茶活动简介

在内科党总支和内科学系领导们的指导、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内科学系自2024年9月12日起举办了首期“内科下午茶”活动(以下简称下午茶)。活动以交流、分享的形式举办,旨在增进青年医务工作者的身心福祉,培养成长型思维和在学习/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就青年医务工作者关心的话题进行共同探讨。自首次举办以来,迄今已举办十二期。现简介第7-12期下午茶活动内容。

第七期:第一年住院医师“成长指引”

第一年临床博后和住院医师,既像海绵吸水一样,在各个专科的轮转中汲取临床经验、获得新知,又面临着临床工作、科研压力和职业发展的挑战。从理论到实践的鸿沟、教学与科研的并行挑战,到医患沟通的共情试炼,每一步成长都需要“破茧”的重量。在2024年12月13日的第7期下午茶活动中,针对2024级内科临床博后,内科学系焦禹豪、段信民医师,分享了他们在第一年住院医期间的“破茧指南”。

焦禹豪医师以“临床新人的三维进化论”为主线,分享住院医角色定位的进阶密码:从患者安全防线的“守门人”到医护团队的“凝合剂”,从医疗行为的“践行者”到医教研的“多面手”。第一年住院医师需认识到自身作为患者、上级医生、护理间重要桥梁的角色,做好医疗安全的坚实护盾及医疗行为的直接执行者。他提出面对科研需要少一些畏难情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利用闲暇时间、结合自己的研究内容精心打磨一份课题申请书,医院为临床博后提供了很多机会,当这些机会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提前准备好的申请书就能随时派上用处”。

段信民医师建议新入职的同事们尝试从上级视角思考,加速成长。保持成就感,避免同级比较带来的压力。面对生活-工作、科研-临床等平衡问题,需明确目标,最大程度减少职业焦虑。并用自己在轮转过程中经历的真实案例阐释临床博后的成长路径——那些为病人细致查体最终发现阳性线索的顿悟时刻、教学查房中的传承自觉、医患对话间的共情觉醒,都将化作滋养职业生命力的养分。

焦禹豪医生分享“第一年住院医师成长指引”

段信民医生分享“第一年住院医师成长指引”

活动现场掠影

第八期:从医学与哲学的渊源

看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学的文化内涵有着双重维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关乎治愈的艺术。在2024年12月26日的第8期下午茶活动中,肾内科陈罡副主任医师以医学史与哲学发展为轴线,带来《从医学与哲学的渊源看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从希波克拉底到笛卡尔》主题讲座,为听众揭示了医学模式演变的深层逻辑与当代启示。希波克拉底将医学从神学引向自然哲学,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则催生了现代专科化诊疗。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认为医生需以整体视角理解疾病与人性,这种哲学智慧启示青年医师:在技术狂飙时代,临床能力的精进不应局限于专业知识积累,更需保持对医学人文本质的追问,在工作压力中筑牢职业价值根基。

文艺复兴时期维萨里解剖学对古典权威的颠覆,映射着当代青年医生亟需的成长型思维——医学进步始终源于对既定范式的批判性思考。而笛卡尔范式带来的身心割裂困境,则警示青年医生:面对现代医学“见病不见人”的异化危机,需主动构建思辨能力,在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间寻找平衡,将技能与人文整合成向心力,这将决定未来医生是沦为技术附庸,还是成长为具有人文温度的临床决策者。讲座最终回归青年医生的核心关切:在科研-临床多重压力下,唯有以哲学思辨重构认知框架,以历史视野突破功利主义局限,才能实现从“疾病修理者”到“健康守护者”的思维跃迁。

陈罡副主任医生分享“从医学与哲学的渊源看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第九期:乘着歌声的翅膀——

布恩音乐(Bunne Music)体验之旅

2025年1月16日的第9期下午茶活动由内科学系、内科党总支,团委&青工部及社工部联合举办。活动邀请到北京协和医院社工部布恩音乐治疗志愿者们,为同事们带来一场别出心裁的音乐疗愈,使大家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体验了一场曼妙的音乐之旅。活动期间,同事们在志愿者的指挥下扣动琴弦,一边弹奏乐曲,一边吟唱经典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我只在乎你》、《如愿》... 一首首经典曲目,让歌声伴随着琴弦的和声激荡起欢快的涟漪。朗朗上口的歌词、亲切熟悉的旋律,带领同事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重温经典和年少时光。

这场冬日音乐之旅,如同活动预告中那句“雪飞炎海变清凉”,为青年医护心间播撒温暖的种子。那些治愈他人的双手,也值得被温柔托起;那些聆听病痛的双耳,也该享受美好的声乐。

活动现场掠影

第十期:青年护士的科研成长之路

2025年2月7日,春节假期后的首次下午茶活动聚焦青年护士成长,邀请到神经科赖小星护士长以《研途启航,逐梦杏林》为题,以自身从临床实践到科研突破的进阶历程,诠释了“成长型思维”如何赋能职业发展。赖小星护士长回顾了自己从工作之初起步的科研探索之路:基于临床观察,她发现老年病号服存在皮肤损伤风险高、操作不便及隐私保护不足等问题,由此设计并申请“多功能老年病人服”专利,实现了科研服务于临床的初衷。她强调科研需扎根文献阅读、基金指南分析与学术交流,通过系统方法提升科研能力——从高效阅读文献、构建思维导图梳理研究脉络,到聚焦老年护理领域高被引论文的聚类分析以捕捉学科热点,逐步形成了扎实的科研思维。近年来,她聚焦老年衰弱领域,围绕衰弱的识别、评估与干预展开系列研究,构建了兼具“温度与精度”的老年整合服务体系,并深入探索抗阻力运动的剂量效应对改善老年衰弱的临床价值。同时,她创新性地开发了基于智能健康监测的老年衰弱移动管理平台,实现全流程智能化健康管理,相关成果多次斩获科研奖项,展现了青年护士在科研创新中的贡献。赖小星护士长以自身经历诠释了护理科研“始于问题、精于方法、成于实践”的成长路径,为青年护士提供了科研启航的实践范本。

神经科赖小星护士长分享“青年护士的科研成长之路”

第十一期:From public database to

bedside——临床博后科研进阶成长记

又是一年春来到,国自然待提交,文章须截稿,青年同事们不约而同地面临诸多来自deadline的压力。当我们还是一名“小白”医生时,没有课题,没有经费,没有数据。这个时候就做不了临床研究吗?在2月25日举办的第十一期下午茶活动中,我们邀请内科第一年临床博后韩迎东作《From public database to bedside—临床博后科研进阶成长记》主题分享。

讲座中,韩迎东博后结合其研究经历,展示了如何利用公共数据库资源推进临床科研工作。他首先介绍了NHANES、CHARLS、GBD等知名医学公共数据库的特点和应用优势,详细阐述了这些数据库在样本量、数据类型、覆盖广度及深度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各自的应用场景和局限性。韩迎东特别介绍了自己应用NHANES数据库开展的痛风、高尿酸血症与维生素D缺乏关系的研究,并分享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通过实例,向在场青年医生展示了如何从公共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并结合临床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最终推动临床实践的改进。此外,韩迎东还分享了科研过程中的心得与体会,建议听众积极拥抱大数据时代的科研变革,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

韩迎东博后分享“From public database to bedside—临床博后科研进阶成长记”

第十二期:AI在手、医者无忧:

DeepSeek时代住院医师的智能化实践

3月11日,内科下午茶”活动再度启航,特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孙雪峰教授带来《AI在手、医者无忧:DeepSeek时代住院医师的智能化实践》的精彩分享。

孙雪峰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了了人工智能(AI)在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DeepSeek大语言模型的应用。他首先回顾了AI的发展历程,从早期模拟人类思考的逻辑推理系统,到基于深度学习的Transformer架构,再到如今能够生成流畅文本的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LLM)。孙雪峰教授强调,DeepSeek不仅在技术性能上实现了突破,更以其开源开放的特性,降低了AI技术的使用门槛,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技术交流与创新。

针对住院医师的日常工作需求,孙雪峰教授介绍了DeepSeek在科研辅助、文字润色、PPT制作等方面的智能化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AI如何帮助医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同时提升医疗文书的准确性和专业性。此外,孙雪峰教授还分享了AI技术在医疗科研中的潜力与挑战,鼓励青年医生积极拥抱AI技术,利用智能化工具提升自我。成长型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拥抱挑战的主动选择。当青年医生以“进化者”而非“竞争者”的姿态面对技术浪潮,那些曾经令人焦虑的变革,终将成为照亮医学理想的星辰。

孙雪峰教授分享“DeepSeek时代住院医师的智能化实践”

活动现场掠影

“内科下午茶”活动致力于增进青年医务工作者的成长型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身心福祉,诚挚欢迎各位同事参加,分享您的智慧、经验、思考和反馈,并在此获得支持、交流、收获与成长。

“内科下午茶”第7-12期活动

文字 / 张宁 阮戈冲

编辑 / 滕雅群 李蓉真

审核 / 孙雪峰

执行主编 / 谭蓓

主编 / 康红 李雪梅

来源:协和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