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关于 MSCs 究竟是不是干细胞的争议愈演愈烈。尽管国际机行业构纷纷明确立场,但由于长达数十年的概念混淆与商业宣传, MSCs 的身份争议远未停止。在这场命名之争的背后,有一位科学家的态度转变尤为值得思考 —— 他就是被誉为“MSC 之父 ” 的 Ar
近年来,关于 MSCs 究竟是不是干细胞的争议愈演愈烈。尽管国际机行业构纷纷明确立场,但由于长达数十年的概念混淆与商业宣传, MSCs 的身份争议远未停止。在这场命名之争的背后,有一位科学家的态度转变尤为值得思考 —— 他就是被誉为 “MSC 之父 ” 的 Arnold I. Caplan 教授 。
Arnold I. Caplan 教授
他既是“间充质干细胞”这一术语的创立者,也是对“ MSC 是干细胞”这一结论最坚定的反对者。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对 MSCs 的身份认知发生了完全相反的转变,又是为什么他要如此彻底地去否定自己的研究结论?回顾他 2017 年的专题文章“间充质干细胞:是时候改变这个名字了!(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ime to Change the Name !)” [1] ,我们或可从中找到答案:
01 命名的起源:为什么最初叫 “ 间充质干细胞 ” ?
Caplan 教授在 1991 年首次正式提出 “ 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这一名称,用来描述一类能从骨髓中分离,在体外扩增诱导后具有向骨、软骨、脂肪多种组织分化潜能的细胞 [2] 。 ”
他在 2017 年的文章中回顾道,当时使用 “ 干细胞 ” 这一名称,是基于科学认知背景的选择。他坦言: “ 基于它们的体外多向分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我以一种颇具挑衅性的方式( provocatively ),称它们为 ‘ 干细胞 ’ ,以特别吸引骨科界的注意。 ” 尽管当时的研究显示这些细胞在体外具多向分化能力,但并不完全符合严格意义上的 “ 干细胞 ” 关键定义特征 —— 即具有无限的自我更新能力。
02 认知的转折:从 “ 分化修复 ” 到 “ 信号指挥 ”
随着研究的深入, Caplan 和全球多个实验室逐渐发现: MSCs 在体内并不是像干细胞那样通过分化为目标组织发挥作用的。它们更像是 “ 微型药物工厂 ” ,在损伤或炎症部位被激活,就地生产治疗性分子,从而促进组织内源性的修复过程。他强调: “ 事实上,是患者自身组织特异性的驻留干细胞在 MSCs 分泌的信号因子刺激下完成组织修复。 ”
03 正本清源:为什么坚持要改名?
基于这些发现, Caplan 早在 2010 年就公开呼吁 MSCs 可以改名为 " 药用信号细胞 " ( Medicinal Signaling Cells ),仍可缩写为 MSCs[3] 。
他认为,“间充质干细胞”中的 “ 干细胞 ” 三个字可能产生误导,让患者和医生误以为输入 MSCs 就能直接 “ 变成 ” 新组织,从而形成不切实际的期望。这种误解可能被部分机构利用,催生了全球范围内一些未经充分科学验证的 “ 干细胞诊所 " ,对细胞治疗领域的公信力造成影响。
04“ 间充质基质细胞”:最新的科学理解
多项更新的研究表明, MSCs 实际上是来源于血管周围的周细胞( pericytes )的“间充质基质细胞(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 )”。这些细胞位于血管壁外侧,几乎存在于所有血管化组织中。当组织损伤发生时,它们被激活、脱落,进而发挥免疫调节和营养支持功能。这一发现为理解 MSCs 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新视角,进一步强化了其血管源性与信号功能的身份特征。
Caplan 教授的远见正在被监管和学术机构逐步验证。 2024 年底,美国 FDA 明确以 “ 间充质基质细胞 ” 的名义批准了首款 MSC 上市产品 Ryoncil ® ( remestemcel-L ) , 用于治疗类固醇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4] 。这一监管决定具有重要意义,代表了官方权威机构对 MSCs 主要通过免疫调节而非干细胞分化机制发挥功能的认可。
2025 年初,国际细胞与基因治疗协会( ISCT )发布了新版间充质基质细胞(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MSCs )鉴定标准,明确将 MSC 定义为间充质基质细胞而非间充质干细胞 , 并把以往标准中的“三系分化”等“干性指标”排除 [5] 。紧随其后, 日本再生医学学会( JSRM )在 2025 年 6 月发布官方公告,明确建议将 “ 间充质基质细胞 ” 作为 MSC 的唯一官方用语 , 以避免 “ 干细胞 ” 一词可能对公众和患者造成的概念混淆 [6] 。这一举措进一步强化了国际科学共识。
尽管国际权威机构纷纷明确立场,但科学讨论仍在持续,一个根本性问题依然有待明确: 既然间充质基质细胞与干细胞在功能上存在差异,那么鉴定它们区别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是新的标志物?是分化能力?还是分泌因子谱?亦或是体内功能验证?遗憾的是 Caplan 本人直至临终也未能给出明确答案。而这,正是科学界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科学仍需回答:我们如何精确地定义和使用 MSCs ?或许,这才是 Caplan 教授作为 "MSC 之父 ” ,留给我们最有价值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Caplan A I. Mesenchymal stem cells: time to change the name![J]. 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7, 6(6): 1445-1451.
[2] Caplan AI. Mesenchymal stem cells. J Orthop Res. 1991 Sep;9(5):641-50.
[3] Caplan AI. What’s in a name? Tissue Eng Part A 2010;16:2415–2417.
[4] FDA Approves First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 Therapy Treat Steroid Refractory Acute Graft Versus Host
[5] Renesme L, Cobey K D, Lalu M M, et al. Delphi-driven consensus definition for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nd clinical reporting guidelines for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based therapeutics[J]. Cytotherapy, 2025, 27(2): 146-168.
[6] 「 間葉系幹細胞等の経静脈内投与の安全な実施への提言」の一部修正について | 日本再生医療学会。 https://www.jsrm.jp/news/news-16348/
干细胞之家重要通知: 近期有人以仿冒的干细胞之家网站工作人员身份在行业内推广仿冒版客户端软件及进行招商活动,提醒大家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上当受骗。许**、张*、孟*等人与干细胞之家网站及干细胞公众号无关。
来源:寂寞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