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AI主播上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5 21:38 3

摘要:主编温静导读:近日,两位“新主播”闪亮登场,他们就是《临沂新闻》基于真人主播形象生成的AI数字主播徐成和董文帆;此前2月13日,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正式启用AI主持人“笑歌”完成45分钟王牌栏目《小莉帮忙》整栏目播报;2月24日,民生频道另一档45分钟栏目《

主编温静导读:近日,两位“新主播”闪亮登场,他们就是《临沂新闻》基于真人主播形象生成的AI数字主播徐成和董文帆;此前2月13日,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正式启用AI主持人“笑歌”完成45分钟王牌栏目《小莉帮忙》整栏目播报;2月24日,民生频道另一档45分钟栏目《大参考》启用AI主持人“蔡志鑫”,完成整栏目播报工作。这一变革不仅引发了行业对“主持人是否会被取代”的激烈讨论,更揭示了技术赋能下媒体生态的深层重构。

近日,两位“新主播”闪亮登场,他们就是《临沂新闻》基于真人主播形象生成的AI数字主播徐成和董文帆。

AI主播们的神态、语气都和真人主播如出一辙。除了具备高度拟真的形象,AI主播们还具备“超能力”——业务能力杠杠的。

上线后,AI主播还能依据不同新闻题材,灵活调整播报风格。无论是时政要闻的严肃庄重,还是民生新闻的温暖亲和,都能出色演绎,为观众带来生动的视听体验。

公开资料显示,《临沂新闻》是临沂市广播电视台于1986年1月1日开播时创办的第一档栏目,已播出30多年,是市委市政府权威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也是广大受众了解临沂大事、权威信息的窗口和平台。

《临沂新闻》节目时长20分钟,每天19:38在电视综合频道首播,当晚22:10和次日7:25、12:00重播,通过无线和有线覆盖全市,各县、区电视台同时转播,并通过爱临沂客户端实现网络直播,是全市关注度最高、受众最多、影响最广的综合性新闻节目之一。

今年春节期间,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的《杭州新闻联播》节目,创新使用AI数字人进行新闻播报,且做到了0失误率,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据“杭州综合频道”此前报道,2023年以来,杭州文广集团就开始布局以AI为引领的创新发展战略。创建短视频AI生产实验车间,并孵化出首个创新项目——智语数字人应用创作平台。

据介绍,该平台通过专业级真人拍摄采集,利用全新AI算法实现人物形象及声音复刻重演,打造广播电视级超写真数字人。同步实现从文稿到短视频成片的智能快速生成,制作播出国内首档全流程人工智能电视节目《冠军AI亚运》。《杭州新闻联播》成为全国首档全数字人主持播报的联播类新闻节目。

2025年2月13日,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正式启用AI主持人“笑歌”完成45分钟王牌栏目《小莉帮忙》整栏目播报,这一事件成为民生频道智能化转型的标志性节点。2月24日,民生频道另一档45分钟栏目《大参考》启用AI主持人“蔡志鑫”,完成整栏目播报工作。至此,AI主持人以日均90分钟的稳定输出能力,承担起两档栏目的核心播报任务,实现了新闻播报的全流程自动化。这一变革不仅引发了行业对“主持人是否会被取代”的激烈讨论,更揭示了技术赋能下媒体生态的深层重构。

事实上,利用AI技术,复刻新闻主持人播报新闻的做法并非始于今日。202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央视财经新媒体就曾在蚂蚁灵境数字人平台提供的技术支持下,打造出的以总台央视主持人孟湛东、郭若天为原型进行复刻的AI主播——小东、小天。两会报道期间,这两名AI主播就已实现全天实时为用户解答各类问题。

到2024年6月,日照广播电视台也以女主持人王智夏为原型,复刻推出数字主持人“智夏”参与新闻报道。2024年7月,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国家级盛典《2024中国·Al盛典》节目上,以尼格买提、马凡舒、王冰冰三名主持人为原型,首次亮相了三名AI数字人代表——小小尼、小凡、冰冰,在舞台上进行人工智能科普。

不仅AI数字人,在去年年中,央视多档节目也将AI制作的动画用于新闻播报。2024年3月29日,央视《晚间新闻》在描述候鸟迁徙的背景资料时,选用了AI生成的视频;2024年4月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在解释“强对流天气”并提醒如何做好预防时,同样选用了AI生成视频。

AI浪潮席卷之下,有网友对人工智能服务新闻工作点赞,但也有网友提出质疑,AI技术作用于严肃新闻是否该有边界感?而数字主持人的出现,又是否会抢夺新闻主播的饭碗?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是否也将面临新挑战?

AI来袭,真人主播咋办?

专家:AI抢不走真正专业人的饭碗

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明看来,更多媒体打破传统观念,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新技术是一件好事:“比如有了数字主持人,那么深夜档新闻,凌晨的突发事件播报,就能用数字主播替代真主持人,节省了真人主播的劳动力。”同时,刘海明指出,新闻从业者在新技术冲击下,也需要不断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整合信息抓取新闻点,以提高工作效率。

“人工智能会淘汰一些人,有就业压力很正常,但淘汰的是完全拒绝新技术的人,而非是抢夺所有新闻人的饭碗。”刘海明解释称,如AI主播实际也是复刻真人主播,但以目前的技术无法让数字人替代人类思考,无法共情人类情感,或处理新闻播报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尤其是面对面的专访,需要有独立判断的新闻写作以及暗访等工作,数字主播还无法实现以情入境地进行采访交流。

在刘海明看来,人工智能更大的优势是整合已有信息,但新闻是面对未来的突发,思考未来的工作,因此并不会因为出现了数字主播,就让主播乃至传统新闻行业岗位大面积地消失。

“医院也有人工智能护士、导诊,但病人也不会只满足于找一台机器给自己看病。”刘海明认为,传统新闻行业拥抱新技术是好事,但认为人工智能会替代真人主播或记者则是杞人忧天。

刘海明建议,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人工智能席卷下,也不能只满足于读稿、写播音稿等单一技能,而更应找到自己无法被替代的专业技能,同时用好人工智能这门技术服务自己,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淘汰。而对于新闻院校,刘海明也认为,应当与时俱进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让学生对新技术有认识,而非让学生对此产生恐惧。

来源:传媒内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