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中华·之江同心|情系游子”直播阳明的世界 世界的阳明举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11:12 1

摘要:本场直播由浙江省侨办、浙江省侨联、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侨音融媒体中心、《浙商》杂志社、浙江省侨界文协、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宁波市侨办、余姚市侨办承办。

8月29日下午,“亲情中华 之江同心|情系游子”——浙江关爱海外侨胞和留学生文化遗产系列直播活动“阳明的世界,世界的阳明”顺利举行。

本场直播由浙江省侨办、浙江省侨联、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侨音融媒体中心、《浙商》杂志社、浙江省侨界文协、浙江省非遗保护协会、宁波市侨办、余姚市侨办承办。

直播伊始,情景剧《悟心之路》带领观众一同走进以“心”为引的探索旅程,直观感受阳明心学的力量。剧中呈现了两个反差鲜明的核心片段:一是王阳明曾对着竹子“死磕”格物,试图向外探求真理却终无结果;二是他被贬龙场后,在茅庐中历经沉潜思索,最终迎来“一朝通透”的顿悟。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历经 500 多年发展的阳明文化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更是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直播活动中,多位专家学者与侨界代表围绕阳明文化展开分享。

宁波市王阳明文化研究促进会副会长、宁波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郭美星简要介绍了王阳明的人生脉络,“王阳明 1472 年生于浙江余姚,1529 年逝世,在不到60年的人生履历当中,他走出余姚,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

郭美星和年轻朋友分享了三句话:一是“迷茫中见真我”,将“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的哲学三问,转化为“想干嘛、能干嘛、能干成吗”,避免东张西望空耗时光;二是“内卷中勇升维”,面对竞争,可从能力、品性、德行等维度提升;三是“诱惑中存天理”,中国哲学强调“定于一”,若像年轻人因薪资跳离擅长领域,如猴子捡芝麻丢西瓜,易留遗憾。这正是阳明心学的启示:找回自己,攻坚克难,抵诱惑,善始善终。

王阳明曾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如何磨?

宁波大学包玉刚领军学者、浙东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辛红娟表认为,首先是“转念”,把“我不得不做”的被动心态,转变为“我选择在此刻通过这件事来修炼自己”的主动心态;其次是“贯注”,尝试在完成每一个小任务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体会“知行合一”的当下感;最后是“反省”,每天工作结束后,可以花几分钟“事上省察”:今天哪件事我处理得不错?哪件事可以做得更好?我的起心动念是出于公心还是私欲?这不是自责,而是通过复盘让良知更加清明,让明天的“行”更有方。

新加坡浙商总会创会会长、浙江省良知阳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李国生指出,阳明心学将 “认知论” 与 “道德论” 高度融合,他提炼了三个关键词:一是 “良知”,即人天生具备的、认知外在事物的能力;二是 “善”,“善”在王阳明心学里,是认识外在世界的首要条件;三是 “诚”,诚实是东西方共同具备的价值观。

当镜头转向 “云端”, 葡萄牙里斯本中文学校校长陈晓红表示,海外华校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地,非常适合传播阳明文化。学校校训从初创期的 “诚信、智慧、勇敢、勤奋”,升级为 “尚德笃学,知行合一”。她透露,未来学校将引入阳明读本,同时还会结合小故事、短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王阳明海外传习基地(东亚及南亚)负责人、杭州一见如倾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陈薇娜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其实就是对外的文化价值共享,王阳明的“心学”在当代全球具有独特作用。其一,它是提供普世价值的哲学语言,“人人有良知”强调每个人内心自带善恶的判断,可以和西方文化形成共鸣;其二,它是化解内心焦虑的东方智慧,当下全球很多人面临“卷”“焦虑”的困境,而心学的“知行合一”与“致良知”,强调内心的安顿和行动的真实,不必过分追逐外在评价。“对我们创业者而言,这是破解创业常见问题的实用良方。”

本场直播是 “亲情中华・之江同心” 系列的总第54场,也是该系列 2025 年度的第 4 场。以网络为媒,向全球展示了阳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来源:《浙商》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