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明嘉靖三十有六年,岁在丁巳,公降诞于济南府泰安州莱芜县南乡汶南保李条庄,讳诗教,字可言,号静初,晚号龙峡散人。
于明嘉靖三十有六年,岁在丁巳,公降诞于济南府泰安州莱芜县南乡汶南保李条庄,讳诗教,字可言,号静初,晚号龙峡散人。
公生逢寒岁,家道中微,生计维艰。方逾而立之年,严父见背,唯余孀母弱子,茕茕相偎,孤苦之状,不堪细表。其伯局促斗室,聊避风雨;其叔方营两间之屋,未届不惑,竟溘然长逝。公昆仲三人,连遭惨变,窘困之态,笔墨难摹。
公尝自叙曰:“儿学也晚,早岁无成,父数也奇,中年见背,彷徨无助,一家孤儿寡母,哽咽何言,数载吞声忍气,欲售先志,更历三年,窃叨一第。”彼时困厄之境,实非言语所能详尽。然公之父母,虽处困穷艰苦之间,犹谆谆教诲,悉心抚养,舐犊情深,恩重丘山。其后裔孙亓少松赞云:“中年犹穷困,学养胆识坚。识自困中定,胆以穷而坚。”公虽久困于厄,却志存高远,潜心修学,终养就渊博学养,胆识亦远超常人。
万历二十五年,岁次丁酉,公年四十,登乡荐,中举人。翌年戊戌,年四十一,荣登进士第。自此踏上仕途,历任荆州、淮安二府推官,礼科给事中,吏科都给事中,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兼太常寺少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等职,官至二品。承蒙朝廷厚遇,委以重任,恩渥优隆,一时荣耀非常,众人皆生艳羡。
明神宗朝,廷臣党争纷纭,渐成齐、楚、浙三党,公为齐党之首。身处朝堂,公心忧家国,每遇大事,辄直谏君前。梃击一案,坚守正义,不惧权奸;饥馑之年,上疏救民,解百姓于倒悬。其功在社稷,利泽苍生。怎奈朝纲昏暗,奸佞当权,公虽壮志凌云,终独力难支,宏图难展。
今追思公之一生,起于草莽,困于贫寒,却始终心怀天下,矢志不渝。然命运坎坷,未得善终,不禁令人扼腕叹息,哀其遭遇之不幸,敬其为人之高节。公之事迹与精神,理当为后世所铭记、所传扬,今特书此文并诗十首以记之。
七律十首
其一·寒岁初逢苦作涯
嘉靖年间逢苦岁,莱芜庄里降英娃。
寒庐不阻青云志,贫户偏生傲雪芽。
幼失严亲心有憾,长怀壮志意无邪。
艰难未改鲲鹏念,且待春风绽物华。
其二·苦读求进盼荣身
家贫志远勤书卷,数载青灯伴月轮。
早岁无成心愈奋,中年向学梦常新。
吞声忍气期腾达,沥血呕心盼脱贫。
幸得皇天垂眷顾,乡书喜报跃龙门。
其三·初入仕途展锋芒
四十登科初入仕,春风得意马蹄忙。
荆州淮安施才略,推官任上绽荣光。
心怀百姓情难改,志在朝堂意未央。
初显锋芒惊四座,且看前路绽辉煌。
其四·宦海进阶意不休
礼科吏科皆尽责,进阶之路未曾休。
四夷馆内才华显,太常少卿美誉留。
每念苍生情切切,常思社稷意悠悠。
一心只为家国计,何惧艰辛岁月流。
其五·党魁风范立朝堂
神宗朝内纷争起,齐楚浙党各逞强。
公领齐党成魁首,敢凭正义斗奸狂。
纵横捭阖谋良策,指点江山论兴亡。
虽处党争心向国,浩然正气满朝堂。
其六·梃击忠魂昭日月
梃击一案风云涌,乱象丛生意未央。
公守正义无所惧,力排奸佞志如钢。
朝堂之上锋芒显,史册之中美誉彰。
耿耿忠心昭日月,千秋万载颂贤良。
其七·赈民疏表赤子心
荒年饥馑民遭难,公上陈情救庶氓。
疏表一封倾热血,良谋数策济苍生。
心怀大爱施恩泽,意守仁心播善名。
但愿人间无疾苦,不辞劳瘁为清平。
其八·朝局昏暗志难伸
朝纲渐乱奸邪盛,公欲回天力不神。
壮志难酬心有憾,宏图未展意沉沦。
虽怀赤胆忧家国,怎奈昏朝蔽佞臣。
独力难支风雨夜,空余浩叹付烟尘。
其九·半生勋业付东流
半生沥血图兴邦,勋业将成却化霜。
力挽狂澜终是梦,独撑危局亦成伤。
曾经意气冲霄汉,今日凄凉叹景光。
未竟宏途身远去,空余遗恨诉沧桑。
其十·后世追思念贤良
起于微末志非凡,困厄难消气自安。
心系苍生昭日月,胸怀社稷耀河川。
虽经风雨名犹著,纵历沧桑德愈传。
后世追思怀敬意,英名不朽永流芳 。
作者简单
笔名
长勺野老
抖音
莱芜风云故事汇
莱芜区地域文化推广协会副会长
莱芜地方文化研究协会青年副会长
来源:中国香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