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轰炸、泄密!以军神话破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1 10:31 1

摘要:“我们失败了。”这句话不是哈马斯说的,不是加沙的街头巷尾传出来的,而是以色列军方自己文件里写下的。是的,世界上自诩“中东最强军队”的以军,居然在自己内部文书里承认——这场打了大半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不仅没赢,反而让以色列丢了面子、失了信誉、还陷入更深的泥潭。

文丨陆弃

“我们失败了。”这句话不是哈马斯说的,不是加沙的街头巷尾传出来的,而是以色列军方自己文件里写下的。是的,世界上自诩“中东最强军队”的以军,居然在自己内部文书里承认——这场打了大半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不仅没赢,反而让以色列丢了面子、失了信誉、还陷入更深的泥潭。

8月31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高调宣布:哈马斯卡桑旅的蒙面发言人阿布·乌拜达,被炸死在加沙的废墟里。听起来很像是一场“胜利宣告”,毕竟乌拜达这人几乎成了哈马斯的代言符号。但尴尬的是,哈马斯到现在都没确认。换句话说,这个所谓“大捷”,目前还是单方面的表演。可哪怕真杀了乌拜达,也改变不了一个残酷现实:哈马斯依旧在打,火箭弹依旧能飞,以色列的恐惧依旧在加剧。

再翻看内部文件,讽刺得几乎让人失笑。这份被以色列第12频道曝光的报告,直白地写着“我们失败了”。原因也赤裸:目标没实现,资源没规划,部队疲惫不堪,国际信誉荡然无存。换句话说,以军这次代号“基甸战车”的大行动——砸了钱,死了人,摧毁了加沙,却没换来“胜利”。更糟糕的是,文件点名批评:所有该犯的错误,以军全犯了。战略错、战术乱、执行散,最后只剩一地鸡毛。

要知道,这场所谓的“基甸战车”从5月18日就轰轰烈烈开打。内塔尼亚胡信誓旦旦:这次要彻底击溃哈马斯。结果呢?文件里写得清清楚楚:哈马斯没有军事上被摧毁,也没有政治上被瓦解;被扣押的人质没救出来,协议也没签成。打到现在,唯一确定的结果是——以色列自己陷得更深,国际社会的耐心被消耗殆尽。

笑话在于,以色列政坛的嘴炮和现实完全脱节。一边,防长卡茨在社交媒体上喊话:“地狱之门已经向哈马斯敞开。”一边,参谋长扎米尔喊着要“全球追击”哈马斯领导层,好像打到地球另一边都能搞定。可另一边,他们的军方文件却默默承认,所有目标落空,信誉崩塌。这场战争打到最后,反而变成了以色列的“自戳伤口”。

以色列的问题在于,它太信自己的“军事万能论”。几十年里,他们总觉得只要坦克开进去,战机飞上去,火力一铺开,敌人就会跪。可现实偏偏打脸:哈马斯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今天失去一个领导,明天又能冒出一批新人。阿布·乌拜达倒下了?没关系,哈马斯还能换个蒙面人上台继续讲话。真正难以摧毁的,不是某个个体,而是背后那一整套抵抗体系。越轰炸,加沙的仇恨就越深,哈马斯的土壤就越厚。以色列以为在掘墓,实际上是在施肥。

更要命的是,以色列这套打法已经彻底把自己推到国际舆论的对立面。文件里承认“失去了全部国际信誉”,这可不是夸张。半年多来,加沙的废墟、平民的尸体、孩子的哭声,被一遍又一遍地传到全世界。联合国数次谴责,西方盟友也越来越难替以色列遮掩。你再多喊几句“反恐”,都掩不住血淋淋的事实:这不是精准打击,而是集体惩罚。世界看在眼里,愤怒在积累。以色列不是赢了,而是把自己一步步逼成“国际孤岛”。

那以色列为什么还要一边喊赢,一边心里认输?原因简单:内塔尼亚胡的政治需要。他要靠战争维持执政,要靠“打到底”的姿态稳住右翼基本盘。至于军队的真相?管它呢,只要不让公众知道就行。但偏偏文件泄露了。泄露的那一刻,内塔尼亚胡的谎言被撕开一道口子,露出一个不争的现实:这场战争打到现在,失败的其实是以色列自己。

关键问题在于,以色列到底想要什么?是要彻底消灭哈马斯?那就意味着无休止的轰炸和占领,而这条路已经证明走不通。是要换回人质?那靠军事救援已经失败,只能靠谈判。可一边谈判一边狂轰滥炸,这叫什么逻辑?更深层次的现实是,以色列从来没有想清楚:哈马斯不是一群可以消灭掉的“恐怖分子”,而是加沙被压迫环境下滋生出的政治产物。消灭一个个体,解决不了根子里的矛盾。

这也是这场战争最残酷的讽刺:以色列越是“想赢”,越是证明它无法赢。杀掉哈马斯领导?还能再冒出新的。摧毁加沙?只会逼出更绝望的反抗。换句话说,战争不但没解决问题,反而制造了更大的问题。以色列自认为是在清理战场,但实际上是在播下更多的火种。

所以,那份文件里的一句话,才最接近真相——“我们失败了。”失败的不只是“基甸战车”行动,而是以色列长期以来的思维方式。它总以为武力能解决一切,结果却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眼下,内塔尼亚胡政府还在打肿脸充胖子,继续在外界高喊胜利。但真正可怕的是,连以军自己都心知肚明:这场战争,他们已经输了。输了战略,输了人心,也输了未来。

来源:陆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