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武陵山区的历史砖瓦遇见岭南创新陶瓷工艺,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对话在东莞展开。3月25日,东莞市唯美陶瓷博物馆与贵州铜仁博物馆举行馆际交流暨藏品互赠仪式,以21件藏品为媒介,在跨区域文化互鉴中书写新时代“山海情”。
当武陵山区的历史砖瓦遇见岭南创新陶瓷工艺,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对话在东莞展开。3月25日,东莞市唯美陶瓷博物馆与贵州铜仁博物馆举行馆际交流暨藏品互赠仪式,以21件藏品为媒介,在跨区域文化互鉴中书写新时代“山海情”。
捐赠仪式现场
在仪式现场,铜仁博物馆移交的12块明清古砖与9片纹样瓦当引发关注。明清古砖镌刻官印威严、商号繁华、民居烟火,纹样瓦当诉说中原文明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千年交融。承载多元文化密码的藏品,为研究西南地区建筑技艺与社会发展提供了珍贵物证。
铜仁博物馆移交的明清古砖
作为回赠,唯美陶瓷博物馆呈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典范,纯手工复刻梵净山碑刻和李可染“看万山红遍”瓷画,将水墨意境转化为永不褪色的陶瓷艺术。
唯美陶瓷博物馆回赠的瓷画
唯美陶瓷博物馆馆长朱红宇表示:“当铜仁万山朱砂矿的文化记忆遇见岭南创新基因,这是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
据悉,此次合作源于莞铜文博交流的战略部署。2024年9月,东莞博物馆联盟首次组团出省交流,走进贵州铜仁共议文、博、旅、教合作事宜,为“莞铜友好共建单位”挂牌。东莞博物馆联盟赠送文创产品大礼包,莞铜双方座谈交流相互“取经”“东莞博物馆联盟巡展”“历史课本中的国宝”两场图片展开始巡展,两地博物馆间搭建起合作桥梁。
两地博物馆座谈交流
此次互赠标志着两地文博合作从帮扶向共生转变。铜仁方面通过系统梳理地域文化符号,为东部技术创新提供应用场景;东莞则依托陶瓷产业优势,将文化IP转化为可传播、可体验的现代载体,这种互补式协作让藏品真正成为文明对话的载体。正如铜仁博物馆馆长唐安民所言:“当莞铜砖瓦在彼此土地生根时,激荡的是文明传承的永恒生命力。”
这场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以莞铜文博协作为纽带,通过资源共享与创新实践,为东西部协作注入文化内核,更展现了跨区域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多维探索。
文、图 | 邹春江 苏婵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