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造化街道大转湾社区,下辖13个网格,共计6114户、4256人,120栋住宅楼和50家商铺,其中1处老旧小区为社区代管小区,治理难度较大。自2023年起,大转湾社区党总支实施网格治理“合伙人”计划,搭建多方协作平台,整合资源、激发活力,基层治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造化街道大转湾社区,下辖13个网格,共计6114户、4256人,120栋住宅楼和50家商铺,其中1处老旧小区为社区代管小区,治理难度较大。自2023年起,大转湾社区党总支实施网格治理“合伙人”计划,搭建多方协作平台,整合资源、激发活力,基层治理得到进一步增强。
实践中感到,社区发展的长远规划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正是有了党建引领的主心骨,“合伙人”才能找准凝聚的核心,才能战胜各类艰难险阻。因此,我们坚持在建强组织、破解难题、服务群众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我们扎实开展基层党建“旗帜工程”,深入开展“党派我来的”温暖行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活动,把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人人当旗帜、处处做标杆的战斗堡垒。以社区党组织这座战斗堡垒作为基点,向外辐射,根据居民供需对接、发动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团体型合伙人,以公益服务的形式承接开展社区服务,促进供需精准匹配,探索党员管理和网格员考评积分制度,首创“金牌网格员”评选,有效促进社区工作高效运转。
我们探索“思政教师进社区”每月授课模式,邀请沈阳开放大学的思政教师携优质资源定期授课,并针对年老体弱党员动员青年党员志愿者,开展结对助学。在开创“红色物业”中,并以社区党总支的名义,与派出所、消防站、医院、社会团体等近35家单位、组织结对共建,探索社区“合伙人”治理新模式,截至目前,共合作开展活动95场,在丰富拓展“合伙人”版图的同时,更是有效促进社区工作的高效运转。
近年来,基层治理场景日益复杂化多样化,从手机网络“键对键”向多元治理“面对面”的服务模式转变。然而,仅依靠社区有限的人、财、物,难以全面满足各项服务。必须充分调动群众中的积极力量,构建起“社区合伙人”的全新模式。
我们逐步探索构建与街区形态相匹配的新型治理体系,突破空间壁垒、行业壁垒,形成上下贯通、多方联动治理新体系。充分发动发动居民自治,通过举办社区开放日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居民需求,发动居民参与表决,明确社区项目议题,整理形成社区需求清单,通过活动汇聚社区有志之士,鼓励能人牵头,带动居民依据兴趣组建各类自治组织,培养居民社群意识,积极参与社区自治。通过让居委会充当“组织者”、业主变身“当家人”、物业公司担当“大管家”、政府职能部门成为“后援团”、社区内各类主体成为“合伙人”,共同协商解决困扰居民们日常生活的各类问题。
同时按照“组织专业化、服务项目化、活动层次化”原则,在各类“合伙人”团体的协助下组织多种类文化活动,针对各年龄段居民群体,开展志愿服务、文艺演出等主题活动,并针对年老体弱党员动员青年党员志愿者,开展结对助学,实现以活动聚民心,强化居民对社区的共识凝聚、情感认同。
加强统筹辖区内各方治理力量和服务资源向社区集聚,精心打造阳光议事厅,主动精准掌握社区居民诉求,联合共建单位开展“爱心传递微心愿”活动,建立以网格员、职能部门等为联动方的小微矛盾自治微循环系统,及时将居民小微诉求化解在了家门口。同时整合各个“合伙人”团队,针对不同团队各自擅长的领域不同,集中组织活动,保障所有成员都能通过各自擅长的领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全社区的民生工作添砖加瓦。年初以来大转湾社区本着“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的办事原则共计协调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120余项。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如此真实有效的成绩有效不但提升了辖区内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也坚定了我们大转湾社区以群众为中心,深入挖掘模式潜能,将“合伙人”模式继续推广,做大做强的决心。
我们坚持人民至上,及时感知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从解决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长期实践中,我们发现,只有坚持把系统观念贯穿基层治理的始终,才能聚点成线、聚沙成塔,创造性地解决“治理碎片化”问题,逐步实现“可持续”运转。
近年来,我们组建全区首家社区“律师普法志愿服务站”,通过免费的法律援助现场解答居民遇到的法律问题,建立法律援助微信群在线上为居民答疑解惑,将普法活动、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多类型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模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法律扎根在基层。截止目前,已帮助居民协调解决矛盾纠纷、法律援助等共计50余件。
社区根据居民需求先后成立了“邻和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多支服务团队。
创造性开展妇女儿童工作,成立大转湾社区假期公益托管班,五大板块儿童友好空间,开展青春期生理、文化课辅导和音乐艺术等活动。
定期组织义剪活动免费帮助辖区内老年人理发,统筹物业进行宣传动员,并提供场地,并由专业理发的志愿者为老年人理发。
我们组建舞龙、太极、合唱等12支文化团队,并常态开展活动,社区舞龙队在全区首届农副产品交易会开幕式表演,极大丰富了辖区居民的业余生活。
今年,我们在与哈工天愈机器人集团协商沟通后达成共识,在社区康养领域加大投入,共同打造了社区智慧健康小屋。为居民提供盆腔、颈腰、脊柱及睡眠等健康调理服务。智慧健康小屋内安排志愿者对居民进行讲解使用、以及日常清洁工作,以积分的形式进行康养理疗,通过志愿者们长期的用心帮助,潜移默化地提升居民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帮助志愿者团队不断吸纳新鲜血液,也为新打造社区5分钟AI康养圈打下良好基础。
我们落实“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要求,独创“13523”就业工作法,链接周边300余家企业商户,开通“社区书记直播”为150余名居民找到心仪工作。
以上这些独创性的工作,不是对商户、企业、学校等单位资源的简单拼凑,而是全面精准掌握群众物质精神的需求侧,延伸拓展现有资源的供给侧,找到基层治理的最大公约数,努力做到总书记强调的,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做那些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社区绝不是一份简单的就业岗位,更是一门事关千家万户的大学问,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充分调动各方智慧力量,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让每家每户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于洪区造化街道大转湾社区供稿)
来源:沈视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