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CE天虹超市肉品调改:打破品类边界,尝试场景化+小份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1 09:46 2

摘要:今年年初,SP@CE天虹超市对肉类商品进行了调改,不再按照猪肉、牛肉、羊肉、禽类这样常规的肉类细分方法,而是聚焦到四个消费场景:煎烤、涮、炖煮、炒,同时,针对单身、二人家庭、多成员家庭等不同人群,推出“一人份”“家庭装”和“量贩装”肉品以满足不同顾客需求。

“今年做了一个比较大的尝试,就是打破品类界限,按照消费场景、顾客人群做肉类的商品规划与卖场陈列。”SP@CE天虹超市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今年年初,SP@CE天虹超市对肉类商品进行了调改,不再按照猪肉、牛肉、羊肉、禽类这样常规的肉类细分方法,而是聚焦到四个消费场景:煎烤、涮、炖煮、炒,同时,针对单身、二人家庭、多成员家庭等不同人群,推出“一人份”“家庭装”和“量贩装”肉品以满足不同顾客需求。

调改后,SP@CE天虹超市的肉品整体销售同比双位数增长,尤其是牛肉品类呈现高速增长。在此带动下,超市盘点后畜肉品类毛利率水平也同步提升。来自尼尔森的数据显示,上半年SP@CE天虹超市畜禽肉品领先市场平均涨幅约8个百分点。

肉类调改是在SP@CE天虹超市品牌升级的背景下开展的,自去年起,超市启动了新的品牌理念:“万物精良,生活有光”,这一举措标志着SP@CE天虹超市新一轮改革的起点。

未来,SP@CE天虹超市计划投入3~5年时间,向日本食品超市学习精细化分割肉品,重构肉类商品逻辑。

场景化+小份量包装

中国人口结构在发生变化,90后、00后的消费习惯早已不同于父辈。SP@CE天虹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的中式炖煮时间过久,炖牛肉、炖牛腩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现在的年轻人更倾向于花费5~10分钟快速做好一顿餐食。

想要满足目标顾客需求,做好肉品经营,超市就必须要变化——将新鲜的肉品原料,用规范的分割流程和专业的分割技术,按顾客不同的烹饪场景需求,进行精加工,做到肉品带回家即可直接下锅。

“场景+小份量”,是此次SP@CE天虹超市肉类调改的核心词。

消费场景上:煎烤场景推出五花烤肉片、梅花烤肉片、烤肉三拼、M7-8和牛烤肉片、西冷牛排等精分割商品;涮火锅场景则主推潮汕牛肉,将热鲜黄牛精分割为嫩肉片、吊龙、匙柄、胸口捞、五花趾,以及三拼等;针对中式小炒和炖煮场景,不仅推出对单身人群友好的一人份肉丝、肉片、排骨等,同时,还特别针对广东地区,开发了适配“三及第汤”制作的精分割一人份猪杂商品。

这些产品的包装上,清晰地标注了“煎烤”“涮”“炖煮”“炒”的字样,使各产品适合制作的消费场景一目了然。即使是做饭经验较少的消费者,也能购买到的合适的肉品。

(上图为标有“烤”“煎”字样的和牛产品)

小份量产品的开发方面,SP@CE天虹超市参考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结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对动物性食物的每日摄入建议(成人 120g~200g),SP@CE 天虹针对 “一人食” 场景,将对应产品的一人份规格设定为 80g~200g,既满足单次食用需求,也能帮助消费者更易把控健康摄入量。

其中,猪肉一人份系列产品均为80g一盒,包含小炒肉片、肉丝、五花肉片、猪肝、猪板筋、龙骨、肉馅等多个部位产品,价格3.99元~4.59元之间,产品包装上同样标注有“一人份”的字样;除猪肉类,牛肉、禽肉也在精分切商品上进行了一品多规格的产品开发。一人份产品SKU逐步丰富。

(上图为“一人份”精分割肉品)

同时,《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SP@CE天虹超市在肉类精分割产品推广前,开展了细致的消费者调研。调研中不仅清晰了“一人份”“家庭装”“量贩装”肉品的合适分量,还挖掘了消费者真实的肉品消费需求,比如“三及第汤”这一单品的灵感就来自于此。同时,SP@CE天虹超市也参考了深圳头部餐饮店与烧烤店,借鉴其畅销单品的分割部位和分割方式。

此外,针对顾客日常在家手工现包云吞、饺子和包子的需求,SP@CE天虹超市提供了2.4mm小颗粒肉泥云吞馅、3.2mm中颗粒饺子馅、4.8mm大颗粒包子馅,同时配备五彩饺子皮、馄饨皮、三色鲜面皮及相关的调味料,让顾客省去了繁琐的准备工作,降低了年轻消费者在家做饭的门槛。

中央厨房统一加工+门店陈列售卖

SP@CE天虹超市此次调改,是向日本超市肉品精细化分割模式迈出的重要一步。

事实上,日本消费市场特点与国内差异明显:日本消费鸡肉最多,牛肉多涮煮。鱼肉会按时段调整分割形态——早晨售整鱼,中午售刺身,晚间加工为寿司;中国消费者则更偏好烤、炸、煎、炒、煮等“热食”,习惯性购买大块分割肉,更多消费猪肉、羊肉等畜肉及鸡、鸭等禽肉。

鉴于这种差异,SP@CE天虹超市结合中国市场特点做了针对性优化。区别于日本“门店驻场分割师”模式,SP@CE天虹超市采用 “中央厨房统一加工” 的模式进行产品分割。

SP@CE天虹超市相关负责人解释道:“日本超市是‘看肉切肉’,因为其分割师更多是驻守在门店的。分割师可以根据每日肉品的来货量,及时调整分割方案。但这套人员安排并不适合国内。SP@CE天虹超市的肉品需要同时满足线上、线下的需求。因此,肉品分割必须做到标准化的。”

分割师会直接在中央加工中心操作,完成精细化分割、摆盘、包装等一系列操作。肉类从中央加工中心出品后即是可售卖的状态,门店员工只负责肉品的上货和销售,以满足线上线下标准化需求。

这些被精分割后的肉品,在加工后的半小时内,会被放入低温库进行预冷,之后再由全程控温的配送车配送至门店。门店员工会提前打开店内冷柜,并且保证冷柜温度与配送车温度匹配,以此来维持肉品的新鲜与美观。

目前,SP@CE天虹超市定制化分割肉品有两种出品模式:一种是由超市独立出品,这需要超市拥有自己的中央加工中心,以保证长期且稳定的出品。另一种,则是寻找战略性供应商,由合作工厂负责出品,SP@CE天虹超市主要负责制定标准要求,把控质量。

当前,SP@CE天虹超市的中央加工中心主要在广东地区,定制化精分割肉品也集中在华南地区推出。据了解,SP@CE天虹超市明年计划在南昌地区建厂,届时,此类产品极有可能在南昌地区推出。

变化与挑战

结合消费者心智的变化,SP@CE天虹超市在提升肉类品质方面,也做了其他尝试。SP@CE天虹超市相关负责人坦言:“现在的消费趋势趋向于‘消费分化’,而非‘消费降级’,并且消费者更加追求高质量的健康产品。”

从牛肉的销售情况来看,SP@CE天虹超市发现,无论是高价格的和牛,还是走低价的巴西牛扒,两者销售数据都有所增长,且增长较为明显。然而,处于价格中间段的牛肉,如澳洲54厂的安格斯牛肉,销售未见增长,倒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基于中高端的顾客定位,SP@CE天虹超市这两年也在主推中高端品质肉类。

对于“追求健康”这一消费者心智,SP@CE天虹超市也有所动作。市面上不少牛肉卷、牛肉丸等产品,多由边角料压制而成。从2024年开始,SP@CE天虹超市便对相关肉品进行了全面清理,其柜台仅保留了用后腿原切肉制作的肉丸、肉片。

与此同时,SP@CE天虹超市也在着力打造肉类自有品牌。在与供应商合作时,第一要务便是明确规定制作原料——全部使用后腿原切肉,不添加任何杂质。例如,牛肉指定使用澳洲54厂的安格斯牛肉,羊肉则选用内蒙古的小羔羊。

肉类调整优化虽有成效,但SP@CE天虹超市也面临着多重挑战。

一方面是内部操作习惯的革新阻力。传统分割多为块状,几分钟即可完成整体处理,而精细化分割不仅耗时更长,还需兼顾摆盘等细节,这种精细化分割的要求让习惯了传统模式的员工难以适应。初期,团队通过持续沟通引导、结合销售增长与顾客认可的正向反馈,才逐步推动大家转变观念。

另一方面是经营初期的亏损困境。大量精细化切割的肉品因顾客接受度不足而滞销,不得不打折甚至报损,团队承受着不小的焦虑。

为破局,天虹先从几家样本店入手,通过增加熟化服务、线上线下强化营销宣传、持续优化店内场景呈现等方式,逐步带动销售额增长,毛利也随之提高。而在动销提升上,以52个AD(促销活动)与场景化呈现为核心的沉淀策略,成为关键支撑。

此外,高水平分割技术的稳定输出有一定难度。一方面,分割师的分割技巧需要不断打磨提升。事实上,北京的两家门店也有尝试做过精细分割产品,因中央加工中心的限制,北京的分割师是驻店操作,但出品后发现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在门店数量较少的区域,肉品分割只能依靠供应商的代工厂,其出品效果也不完全可控。

且顾客与内部员工的认知培养仍需长期投入。虽然年轻顾客对于产品的接受程度要远高于预期,但顾客端仍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传统大块肉品仍占消费主导,教育转化需要时间;内部员工中,即便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也需经历习惯转变的阵痛,其操作模式的革新,同样依赖持续的教育与培养。

- 完 -

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