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京味“尖货”何处寻?要让更多土特产装进市民菜篮子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5 19:25 2

摘要:有迁西板栗,没有怀柔板栗;有山东苹果,没有昌平苹果;有清远鸡、文昌鸡,没有北京油鸡;新西兰的蜂蜜一打眼就能瞧见,密云蜂蜜藏在旮旯里……据北京日报报道,在北京的多家商超菜市场内,天南海北的农产品琳琅满目,洋特产也不在少数,京城本地的土特产却难觅踪迹。

有迁西板栗,没有怀柔板栗;有山东苹果,没有昌平苹果;有清远鸡、文昌鸡,没有北京油鸡;新西兰的蜂蜜一打眼就能瞧见,密云蜂蜜藏在旮旯里……据北京日报报道,在北京的多家商超菜市场内,天南海北的农产品琳琅满目,洋特产也不在少数,京城本地的土特产却难觅踪迹。

密云渔民在水库打鱼。 和冠欣/摄

说起北京土特产,很多人可能想到北京烤鸭。实际上,北京鸭只是北京土特产的代表之一。

燕山的板栗、京西的白梨、房山的磨盘柿、大兴的桑椹、京郊的油鸡……都是老北京人耳熟能详的土特产光是地理标志农产品,目前北京就有35个。由于京郊特有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北京土特产的品质都很过硬,不少都是享誉中外的品牌,不仅深受市民青睐,也得到来京游客的赞誉。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农业技术发展,农产品加速更新换代,有些京味儿土特产渐渐远离市民菜篮子。市民少了品尝特色美食的机会,游客少了体会风土人情的选择。

近年来,北京农产品市场越来越繁荣。无论是各地农产品进京,还是洋特产在超市上架,都是为了丰富市民的物质生活。但农产品种类繁多,并不意味北京土特产要被挤出市场。一方水土养一方味。这一方味,既是独属于当地的果蔬味道,也是当地从古至今留存的生活味道、文化味道、历史味道。茂盛的果树林、肥沃的菜园里,藏着北京这片土地上独有的美食风味,藏着老北京人四时的生活喜好。多少老北京津津乐道密云蜂蜜、京西白杏,多少新北京希望尝到声名远播的昌平苹果、平谷大桃。

高品质的京味土特产不缺追随者也不缺期待者,为何出现供应不足的局面?据报道,既有“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品牌认知问题,比如密云蜂蜜在国际上没有知名度,只能给大品牌做代加工;更有产量“卡脖子”缺乏竞争力的因素。近年来,北京已经尝试帮京味土特产搭建进商超之路,但一大阻碍就是产量,或是产量无法保证或是难以扩产,与市场需求脱轨。比如名声在外的密云水库鱼,渔民无法保证足够的渔获,不确定性和超市讲求的标准化相距甚远。此外,也有销售渠道、产品设计、营销思路等瓶颈,导致京味土特产长期“养在深闺”。

顺应潮流、自我更新,土特产才可能走出困境,走进更多市民餐桌。近年来,京味土特产突围,已有不少成功案例,老口味核桃纹白菜、五色韭等一上市就获得不菲销量;平谷大桃探索产业标准化、现代化,增加种植专业合作社,突破传统育种方式,推出“科技+大桃”等模式,通过举办桃花节活动等,知名度越来越高、口碑也越来越好。近日,北京发布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示范与生产服务体系作用的实施方案,要求针对草莓、西瓜等地理标志产品,加强标准化、数字化生产管理和文创品牌设计,挖掘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效应。通过将乡土资源、特色禀赋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相信能为京味土特产打开一条发展新路。

一个个土特产,一头连着乡村振兴,一头连着市民需求。将更多土特产装进市民菜篮子,让市民选择更多、吃得更好,也可以让京郊农民钱包更鼓、生活更美。

记者:张悦

来源:京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