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乙巳年春分时节,南京南视觉美术馆举办的"原生守真"笑阳书画近作展,经过二十天的开放展示,完美收官。这次,“草根画家”笑阳的书画陶艺168幅(件)集中亮相,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前往展厅现场观看。3月20日下午,来自首都北京、古城苏州及六朝古都南京本地的专家学者、
乙巳年春分时节,南京南视觉美术馆举办的"原生守真"笑阳书画近作展,经过二十天的开放展示,完美收官。这次,“草根画家”笑阳的书画陶艺168幅(件)集中亮相,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前往展厅现场观看。3月20日下午,来自首都北京、古城苏州及六朝古都南京本地的专家学者、笑阳昔日战友等,相聚在南视觉美术馆,赏画论道,畅所欲言。多渠道的影像与文案映照了这一文化艺术活动,成为古城南京新春以来的一件文化盛事。真是:各路文人墨客,汇聚南京经典。畅谈笑阳书画,原生写意求真。这也给美丽南京的阳春三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今天我专门从苏州赶来南京,参观笑阳的“原生守真”笑阳书画展,感到很真实、很震撼!感受颇深。驻足在南京南视觉美术馆宽敞明亮的展厅,观看笑阳书画近作。我感觉笑阳的书画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从这张《儿时的记忆》画来看,它真真切切来源于生活。看到这幅作品,就让我想起了我们过去那个特殊年代。现在这个网上都讲五、六十年代的人怎幺样?确实是这个样子的。我看到笑阳《儿时的记忆》这幅画,就感觉到画面上的事件,这都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亲身经历过的。这个自行车是那个时代的稀罕货,这杆秤是农村生产队的资产,这个“大队部”是基层的权力象征等等。尤其是墙报上的这个割"资本主义尾巴",更有当时的时代特征。这个确实是对当时最真实的生活写照,现在看到都值得我们深深回味与思考。当然通过改革开放,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从一幅幅笑阳的画作里,我读出了真情与温度,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启发,切切实实引人入胜。一叶知秋,这次画展确实还是很成功的,我给以真诚的祝贺!同时我祝愿笑阳在这个画画这条道上越走越宽阔:第二个我要祝愿笑阳战友能够为我们军转干部树起一个好榜样;第三个,我更祝愿他在文化自信这一个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
(杜建华,原炮兵第九师、宁波、苏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苏州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生动有趣 好玩可爱
今天我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南京,看笑阳的"原生守真"画展,收获很大,也很有启发。感觉到笑阳的书画,又有进步了,又有长进了。参观笑阳的书画近作展,我有这么几点感受:一个是好玩。你看《十里栽花》画面上的这几个字,古朴喜庆,把小猫的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个就是好懂。笑阳的画,刚才他自己也说了,往往是先有主题,然后再配上画面,给人感觉到很亲切、自然、好懂。第三个感受是很有趣。不管是画猫、画鸟、画鱼等等,笔法简洁、干练,栩栩如生,很有童趣,这个是我自身的感受。另外就是感觉到笑阳画画的风格与追求,体现在真、善、美、拙、实,这五个方面的艺术要术,全包括在里面,驻足在他的画作前,久久凝视能拨动观者的心弦,非常了不起。笑阳从50岁开始画画,然后画到今天这么一个不一般的水平,我觉得非常非常不容易,值得可喜可贺。
(盛大泉,先后任中国组织人事报刊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中国退役军人》杂志总编辑、《中国人才》杂志总编辑,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0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9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
用水墨说话 传草根精神
今天(3月20日),我有幸来到位于南京鼓楼的南视觉美术馆,参观笑阳“原生守真”书画近作展,很有感触与启发。首先是笑阳学画时间并不长,能画得如此娴熟不简单;其次题目用的非常恰当,“原生守真”就是表现的艺术题材,追求返璞归真,自然朴实,用自己朴素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表现心中的物象与情感。他的作品是受到新文人画代表人物朱新建的艺术影响与启迪的,也因此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从他的书画作品中不难看出,是从传统入手,中锋用笔,每笔都是以写为主,达到了较好的水墨韵味。而且以简代繁,生动地表现出画的魅力和动感,所谓与儿童龄,在笑阳的书画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幅幅皆有儿童般天真烂漫的意境。
在他的书画中,我们能看到笑阳对中国画传统技法的研究,比如他吸收了八大山人的意趣、潘天寿的厚重、齐白石的情感等诸家所长。另外他的书法更丰富了他的作品内涵,字画配合的恰到好处。随意、随心、随愿,把所见、所想、所思都表现在咫尺画里,不受拘束, 放飞心情。我认为这是很难得的,很不容易做到的。
在构图上,笑阳也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所以他的书画,给人一种视觉冲力。观者可以在他的作品中,体会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而又不被常人所注意的一些生活细节,通过他的观察和表现手法,使他的书画作品生动有趣,更加耐看。
所以我非常喜欢笑阳的书画作品,也会给我们这些画画的很多想象空间与启发引导。
(傅瑜明,1958年生于南京。现为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创作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山水画研究会理事)
在古意与童趣中寻找平衡
今天(3月20日),在南京南视觉美术馆观看了"原生守真"笑阳近作展,亲临其境,感慨颇多。笑阳的书画,我的体会最深的一点,他在笔墨古意与画面童趣中,寻找到平衡。笑阳的书画,属于大写意。他善于用墨,线条都是古法的中锋用笔。画面感觉又很有趣,有齐白石笔意,还有点丰子恺的味道。从他的画上,可以窥见他人生经历的坎坷,也看到他的近些年来艺术追求与生活快乐。他的画,三分写实,七分写意。用墨比较实,用笔比较拙,也给画面带来很好的一个完整效果。我是一位古陶瓷鉴定与研究者,观画时一般会从古陶瓷文化中寻找到精神与意趣。笑阳的书画作品从视觉效果与精神层面,会给当下人们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笑阳立足当代,探寻古意,又不失童趣与天真,也给我们这些艺术工作者诸多启迪。这几日,我和几位同行来到陶都宜兴,和笑阳一起品茶谈艺,畅想人生。从而也更多地接触了自誉为"草根"画家的笑阳。他宽敞的工作室里,陈列着全国各地收集来的陶陶罐罐、古玩杂件,这些不起眼的物件,大大滋润了他的书画创作,他真真找到了古代与当下艺术的平衡点,难能可贵。
(王胜利,1954年1月13日生于南京,原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现为顾问,江苏省价格认定专家库文物专家。南京文化艺术产权交易所专家委员,文物鉴定估价师,中央央视台寻宝鉴定专家)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今天(3月20日),非常荣幸能够亲临现场,前来南京南视觉美术馆,观看"原生守真"笑阳书画近作展。在北京时,我就常听领导与同事讲述笑阳的创业精神故事,并介绍其书画作品,特别是他与朱新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传奇经历。今天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一切,我深受感动。虽然我是一名农业工作者,对书画艺术并不十分精通,但笑阳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深深地触动了我。
站在美术馆展厅水墨氤氲的光影里,我仿若看见几十年前那个深夜。年轻的笑阳手捧着无锡阳山水蜜桃,在江南寒露里守候艺术的真谛。这个被各种传媒与渠道传崇的故事,此刻在宣纸的肌理间复活,在焦墨的枯润里呼吸。作为与泥土打交道的农业工作者,我忽然读懂了艺术与稼穑的同源——都需在时光里酝酿,都需以心血来浇灌。
通过观赏笑阳的书画作品,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背后的情感故事和精神内涵。艺术家的求道之路,总让我想起水稻育种:要经历九十九次失败,才能在第一百次遇见金黄的丰收。二十多年前,笑阳守候在大画家陈大羽门外的那个寒夜,何尝不是当代的"程门立雪"?只是他捧着的不是典籍,而是缀满晨露的果实;他求索的不仅是技法,更是艺术与生命的交融。我们作为新生代农业工作者,常在阡陌间播种希望,而艺术家在宣纸上耕耘精神的家园,不同的劳作方式,同样需要赤子之心的坚守与秉持。
离开展厅时,春分的暮色正为画展披上金纱。那些悬挂的书画作品,忽然幻化成千只白鹭,驮着艺术的精魂飞向远方。这让我联想起,农科所培育的新稻种,此刻正在全国各地抽穗灌浆。或许当艺术的蒲公英与科技的稻浪相遇,便是这个时代最美的丰年图。也应验了一句话: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只要坚持与努力,各行各业都会开花结果。
文案整理/石越
来源:一画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