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听说吴京新电影《再见,坏蛋》上映三天才24万票房,这事可把我惊着了。以前《战狼2》不是能赚几十亿吗?现在这情况,跟天上掉馅饼突然变成砖头砸脚底板似的。我刷短视频时看到有人评论:“就这?吴京名字印片头都不顶用。”说实话,我也犹豫了,要不要去看呢?
最近听说吴京新电影《再见,坏蛋》上映三天才24万票房,这事可把我惊着了。以前《战狼2》不是能赚几十亿吗?现在这情况,跟天上掉馅饼突然变成砖头砸脚底板似的。我刷短视频时看到有人评论:“就这?吴京名字印片头都不顶用。”说实话,我也犹豫了,要不要去看呢?
前两年去影院,但凡有吴京的电影,票都得提前一周抢。记得《战狼2》里他举着护照喊“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那场面真带劲。但这次《再见,坏蛋》预告片里又是一套老把戏:中国人在国外被欺负,然后吴京带着人冲进去救场。我朋友说这剧情早看腻了,“上次缅甸电信诈骗新闻满天飞,电影里还编这种故事?糊弄谁呢?”
去影院问了下工作人员,人家说这电影排片少得可怜,有的影厅一整天就一场。网上评分才三四分,好多观众说“人物像纸片”“打斗戏全是以前的老套路”。想想也是,以前《流浪地球》特效新奇,现在特效场面大家见得太多了,不新鲜就不稀罕了。
有意思的是,吴京自己都着急了。发朋友圈说要当“宣传委员”,还拍短视频喊大家支持。但评论区一堆人怼他:“别总想着用爱国口号赚钱了,电影质量摆哪呢?”这让我想起他之前说过一句狠话:“观众不是好骗的。”现在这话可打脸了。
其实不止这部电影,现在好多主打爱国牌的电影都不好卖了。之前《革命者》《长津湖2》票房也不咋地。有做宣发的朋友跟我说,现在90后00后观众特别挑,他们要的是真实的故事,不是光喊口号。你看最近火的《哪吒2》,全是传统文化梗,还敢讽刺社会现象,这才叫有内容。
再说说电影圈的事儿。以前吴京靠《战狼2》开创的“新主流电影”模式,就是把爱国情怀和动作片打包卖。那时候观众新鲜,又能看打戏又能满足爱国心,确实好使。但现在观众都长见识了,知道那些“护照梗”“坦克漂移”都是套路。有导演说现在做电影,得先研究观众要啥,不能光想着蹭明星热度。
有意思的是,吴京工作室最近还在用老方法搞新剧本,听说本来想加入真实诈骗案例,最后还是用回英雄救美的老路子。这不就说明他们还没醒悟吗?反倒是那些小成本电影,比如《万里归途》里的普通人视角,反而更打动人。
现在网上有讨论,说中国电影市场开始变成熟了。以前观众迷信大明星和大制作,现在更在乎故事好不好看。你看最近《长安三万里》用动画讲唐朝诗人,居然票房破十亿,这就是内容取胜的例子。要是吴京能拍点接地气的,说不定还能翻身。
其实观众也没那么难伺候,就是想要真实。比如缅甸诈骗是真的,为啥非要用英雄救美的假剧情糊弄人?之前《我不是药神》拍医疗问题,《奇迹·笨小孩》讲普通人奋斗,这些片子多叫好又叫座。现在观众心里有杆秤,你糊弄他们,他们直接用钱包投票。
说到底,吴京现在得想明白:他能红是因为拍出了好电影,而不是光靠名字。要是总想着走捷径,用老套路重复自己,早晚观众都烦了。电影这东西,还得用真心换真心,不然观众一眼就能看穿你在搞形式主义。
我看网上有人说:“吴京该放下身段,去生活里找故事。”这话听着有点刺耳,但确实是实话。以前他拍《战狼》去非洲体验生活,现在要真想翻身,可能得重新下苦功。毕竟观众现在认的是电影本身,而不是哪个明星的名字。
这事儿给我提了个醒:不管多厉害的演员,多卖座的导演,最后还得靠作品说话。现在电影市场就像个大考场,观众天天拿着答题卡在那挑刺,你要是交了应付的作业,肯定不及格。吴京这事,估计会让更多人明白这个道理吧。
来源:小爱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