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份提案聚焦青少年体能下降、近视率攀升等突出问题,从教育提质、资源保障、协同共育三大维度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在2025年西安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高杨杰建议,提高西安市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这份提案聚焦青少年体能下降、近视率攀升等突出问题,从教育提质、资源保障、协同共育三大维度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增强课程趣味性。推进“体育+健康教育”融合模式,构建“课内+课外”“普及+特长”全员参与的体育活动体系。
改革评价方式方面建议推行“过程性评价(40%)+体质监测(30%)+技能考核(30%)”综合模式,重点关注学生参与度、进步幅度和团队协作能力,弱化单一竞技成绩导向。
同时通过“银龄教师”计划和名师工作室建设,缓解师资短缺问题。
资源保障:打造智慧运动生态
针对场地不足问题,提案提出"空间革命"计划,利用屋顶、地下室等空间建设多功能运动区,推广“微操场”和智慧运动场景,配置可拆卸式器材。同时构建"15分钟校园运动圈",推动学校与社区、公共体育场馆资源共享。
建立体质健康大数据平台,监测BMI、肺活量等指标,生成健康报告推送家长。实施“一校一品”计划,针对肥胖、近视等问题,与医疗机构合作制定干预方案。控制校园饮食环境,加强食堂营养管理,整治“五毛食品”,确保膳食安全。
鼓励体育场馆向学生提供低价服务,开设公益体育训练营。推动开发户外研学运动路线,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素质教育。
促进体校与中小学合作,融合竞技体育与校园体育。引导企业设立体育专项基金,支持特色项目和赛事,形成多方参与的资源供给模式。
协同共育:织密健康促进网络
家校联动共管,推动"家庭健康伙伴计划"。
倡导家庭制定健康公约,限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设计“亲子运动任务清单”,如每日跳绳、周末徒步打卡等,
通过家校互动平台监督落实。定期举办“家庭运动嘉年华”“健康生活周”等活动,营造家庭运动氛围。
长效机制:构建健康治理新格局
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地方政府教育督导考核和学校负责人绩效评价。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推广“终身运动”理念,树立校园体育明星榜样,扭转“重智轻体”社会观念。
组织“健康大使进校园”活动,邀请运动员、营养师开展公益宣讲。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传播科学锻炼方法,扩大健康知识普及覆盖面。
最后,高杨杰委员表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提升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从教育模式革新、资源优化配置、社会协同治理等多维度综合施策。
构建“以体育人、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健康促进体系,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西安新时代青少年提供坚实保障。
华商报 张鹏飞
来源:二三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