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视界 | 每月好文:国内麻醉学科文摘2025.07(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1 08:09 1

摘要: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

译者按: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介。

本期《珠江视界-每月好文》节选2025年6-2025年7月发表的部分文章,研究来自上海麻醉学与脑功能调控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手术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等,内容涵盖调控慢性内脏痛的神经环路、脓毒症治疗的新靶点、奥美克松钠的III期临床试验、中药制剂的神经保护作用等方面(

每月好文(2025.6.02-2025.7.01)之上

1

1.Yuting Guo, Yinghui Shang, Xiaoke Han, Yujing Tang, Teng Ma, Hongdou Shen, Yu Guo, Xia Wang, Dongbei Wu, and Qigang Wang*.Carbon-Nanotube Synergized Robust Enzymatic-Fuel-Cell in Gel Microneedle for Self-Powered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Adv Mater. 2025 Jun 4. PMID: 40465319

【题目】

碳纳米管协同增强凝胶微针酶燃料电池实现自供电监测与预测

【通讯作者】

王启刚 上海麻醉学与脑功能调控重点实验室,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脑与类脑智能转化研究院,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同济大学医学院,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尚英辉 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一作者】

Yuting Guo 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

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的可穿戴设备,实现在间质液动态生物标志物自供能监测中的实施,对精准医疗至关重要。此类设备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电极表面酶的稳固固定化及其电子传递效率。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凝胶微针生物电极,通过界面酶促聚合反应在定向排列的碳纤维表面构建刚性凝胶壳阵列,实现了三种氧化酶的完整包封并保障高效底物渗透。利用碳纳米管桥接碳纤维与氧化酶,显著加速了电子从酶活性中心向外电路的转移。该策略构建的生物燃料电池在20 mM葡萄糖作为燃料时,最大功率密度达1.98 mW cm-2;对葡萄糖的检测限低至0.2mM,乳酸与尿酸的检测限分别达0.2mM与0.05mM。通过在糖尿病模型大鼠体内验证,结合数据采集系统与人工智能辅助分析平台,可精准识别进食与运动等生理刺激,实现对后续20min生物标志物动态变化的准确预测。该集成系统标志着个性化响应式医疗解决方案迈向实质性突破。

2

2.Qi-Ya Xu#, Ying Kong, Xiao-Wen Meng, Ke Peng, Yang Yu, Shao-Yong Song, Yu-Fan Yang, Hua-Yue Liu*, Guang-Yin Xu*, Fu-Hai Ji*. Paraventricular hypothalamic input to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controls food preferences in chronic visceral pain mice. Nat Commun. 2025 Jul 1. PMID: 40593837

【题目】

下丘脑室旁核至前扣带回皮层神经投射调控慢性内脏痛小鼠食物偏好

【通讯作者】

嵇富海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苏州大学麻醉学研究所

徐广银 江苏省神经精神疾病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刘华跃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苏州大学麻醉学研究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日间手术中心

【第一作者】

徐启亚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苏州大学麻醉学研究所

孔颖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摘要】

慢性内脏痛常伴随食物偏好改变。下丘脑室旁核(PVH)与前扣带回皮层(ACC)是参与疼痛处理和摄食调控的关键脑区,但其神经环路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发现,在新生期结肠炎(NCI)诱导的慢性内脏痛雄性小鼠中,PVH胆囊收缩素神经元(PVHCCK)至ACC谷氨酸能神经元(ACCGlu)的神经环路调控食物偏好。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内脏痛小鼠更偏好蔗糖。化学遗传学抑制PVHCCK至ACCGlu环路可减轻内脏痛,并使食物偏好从蔗糖转向脂肪乳,该效应可被ACC内注射胆囊收缩素B型受体CCKBRs激动剂逆转。反之,化学遗传学激动PVHCCK至ACCGlu环路则加重内脏痛,促使偏好从脂肪乳转向蔗糖,该效应可被ACC内注射CCKBRs拮抗剂阻断。我们的研究表明,PVHCCK至ACCGlu环路编码慢性内脏痛期间的食物偏好变化,干预该神经环路或为慢性内脏痛患者提供潜在治疗策略。

3

3. Wenyuan Li#, Wei Li, Yan Leng#*6

【题目】

ALKBH5介导的G3BP1 M6A去甲基化通过YBX1/p53胞质滞留减轻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铁死亡

【通讯作者】

Yao Wang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

夏中元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Wenyuan Li,Wei Li,Yan Leng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摘要】

ALKBH5过表达可减轻心肌细胞及组织损伤,下调SLC7A11表达,并抑制p53N/T表达与铁死亡。在HH/R模型中,ALKBH5通过突变G3BP1 mRNA的3'-UTR及142和173位点的m6A修饰诱导铁死亡。142和173位点的突变仅部分影响p53N/T、SLC7A11及铁死亡相关蛋白的水平。G3BP1、YBX1与p53蛋白可相互结合,且p53能通过核内结合SLC7A11 mRNA启动子区域抑制其表达。p53与YBX1蛋白可协同进入细胞核加剧细胞损伤,而在胞质表达的G3BP1通过阻断p53与YBX1蛋白进入细胞核来抑制p53对SLC7A11的结合。ALKBH5通过在142和173位点m6A甲基化促进G3BP1表达。随后,G3BP1、YBX1和p53相互作用,YBX1与p53的协同核转位量减少,抑制SLC7A11转录的p53核转位水平降低,从而抑制糖尿病心肌IRI期间心肌细胞的铁死亡并减少心肌组织损伤。

4

4. Huifan Liu#, Guoqing Jing#, Shujuan Wu, Min Yuan, Yingyue Dong, Xue Chen, Huimin Zhou, Hailong Gong, Jing Zuo, Xiaojing Wu, and Xuemin Song*.Acod1 Promotes PAD4 Ubiquitination via UBR5 Alkylation to Modulate NETosis and Exert Protective Effects in Sepsis.Adv Sci, 2025 Jun 30. PMID: 40586264

【题目】

Acod1通过UBR5烷基化促进PAD4泛素化以调节NETosis过程并发挥脓毒症保护作用

【通讯作者】

宋学敏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手术科

吴晓静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Huifan Liu,Guoqing Jing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手术科

Shujuan Wu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摘要】

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Ts)是一种由中性粒细胞释放的网状结构,其形成过程被称为NETosis。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NETs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其具体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发现,在临床脓毒症患者以及盲肠结扎穿孔(CLP)小鼠模型中,外周血中的NETs水平显著升高,且Acod1的表达与NETs的生成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显示,敲除Acod1会导致CLP小鼠体内NETs水平进一步升高,加剧炎症反应和器官损伤,生存率下降。此外,研究还发现E3泛素连接酶UBR5可与PAD4(NETs形成的关键蛋白之一)发生相互作用。Acod1/衣康酸(ITA)通过烷基化修饰增强了UBR5的酶活性,从而促进K48连接型多聚泛素化及PAD4降解,进而抑制NETosis的发生。综上所述,本研究结合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基因工程和免疫共沉淀等技术手段,阐明了Acod1/ITA调控NETs的分子机制,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和理论依据。

5

5.Delong Wang, Qingyu Yang, Guangyan Zhu, Zhengnan Li, Chengyuan Wu, Xujuan Hu, Gangyu Long, Qian Wang, Yuanyuan Chen, Congrui Xu, Chaolin Huang, Yang Han, and Dingyu Zhang*.Voxtalisib inhibits enterovirus 71 replication by downregulating host RAN and restoring IFN–STAT signaling.J Adv Res, 2025 Jun 2. PMID: 40466758

【题目】

Voxtalisib通过下调宿主蛋白RAN并恢复IFN-STAT信号通路来抑制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复制

【通讯作者】

张定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

韩阳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Delong Wa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

Qingyu Yang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转化医学中心

【摘要】

引言: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疾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导致重症HFMD的主要病原体,严重时可引发致命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尽管已有疫苗问世,但目前尚无具有明确分子机制的抗病毒治疗获得批准。现有大多数抗病毒药物主要靶向病毒本身,而针对宿主的抗病毒策略仍研究较少。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化合物筛选首次发现voxtalisib(一种PI3K/mTOR双重抑制剂)具有抑制EV71复制的潜力,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目的:筛选新的以宿主为靶点的抗病毒候选药物,并探究voxtalisib抑制EV71及其他肠道病毒的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通过体外表型筛选,首次鉴定voxtalisib作为高效的抗EV71候选化合物。随后在横纹肌肉瘤(RD)细胞中进一步评估其对EV71复制的影响,并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其作用靶点。此外,还测试了voxtalisib对柯萨奇B病毒(CVB3、CVB4-5、CVB4-7)和埃可病毒11(Echo11)的抗病毒活性。体内实验中,在乳鼠ICR小鼠感染EV71模型中应用voxtalisib治疗,并评估生存率、病毒载量及组织病理变化。

研究结果: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RAN蛋白(Ras相关核蛋白)是调控EV71复制的重要宿主因子。EV71感染显著上调RAN表达,而voxtalisib能抑制其表达。机制上,RAN调控磷酸化STAT1/2(p-STAT1/2)的核-胞质转运,从而影响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应答。下调RAN后,p-STAT1/2在细胞核内的保留时间延长,并增强了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从而有效抑制EV71的复制。体内研究表明,voxtalisib可改善EV71感染ICR乳鼠的生存率,降低病毒载量,减轻器官损伤。此外,voxtalisib对CVB和Echo11也表现出类似的RAN依赖性p-STAT核保留与抗病毒效应,提示其具有广谱抗病毒潜力。

结论:RAN是一个新发现的宿主抗病毒靶点,其通过调节p-STAT1/2的核-胞质转运来干预EV71的复制。Voxtalisib通过调节RAN有效恢复IFN-STAT信号通路,是一种有效的宿主介导的抗肠病毒策略。

6

6. Pengcheng Zhang#, Yaxin Wang,Yigang Xu, Xueping Li, Xuya Yu, Yi Li, Dunwan Zhu*, Fang Luo**, and Xu Jin*.Nasal-to-brain delivery of CCR5 antagonist for reshaping the dysregulated microglia–neuron axis and enhancing post-traumatic cognitive function.Biomaterials, 2025 Jun 7; 324:123479. PMID: 40499228

【题目】

通过鼻腔至脑部递送CCR5拮抗剂来重塑失调的小胶质细胞-神经元轴并增强创伤后认知功能

【通讯作者】

金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国家临床肿瘤研究中心麻醉科

Wen Li,Dunwan Zhu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先进医用材料与器械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癌症免疫治疗生物材料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

Fang Luo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Pengcheng Zhang,Yaxin Wan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

【摘要】

小胶质细胞-神经元轴的功能失调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TBI后的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中表达显著上调,是介导神经炎症反应及其引发神经功能损伤的重要分子。然而,CCR5拮抗剂在TBI治疗中的应用受到血脑屏障(BBB)及其有限的神经元靶向能力的限制。在本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种新型鼻脑递送纳米平台,用于高效将DAPTA(一种CCR5拮抗肽)递送至脑部,从而抑制 CCR5信号通路,改善TBI后的认知功能。研究首先制备了嫁接有细胞穿膜肽(TAT)和神经元结合乳铁蛋白(Lf)的生物相容性壳聚糖纳米载体,该载体表现出优异的DAPTA负载能力、活跃的粘膜和神经转运能力以及增强的神经元靶向能力。这种双功能工程纳米药物(DA@LT NPs)在鼻内给药后,可有效穿透三叉神经和嗅神经,显著增强DAPTA经鼻途径进入脑组织的效率。在TBI小鼠模型中,DA@LT NPs显著减轻了神经炎症反应,促进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保护神经元免于焦亡,并改善动物的运动和认知功能。利用具有粘膜穿透和神经元靶向能力的纳米载体,通过非侵入性鼻内递送治疗性CCR5拮抗肽,为改善TBI相关的神经炎症和认知障碍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干预方案。

7

7. Lian Zeng#, Pengchao Hu, Xuan Wang, Xudong Ding, Qingsong Wang, Li Luo, Yu Zhang, Mingyue Li, Yilin Zhao, Shiyong Li*, and Ailin Luo*.Sirtuin-3 activation by honokiol attenuated anesthesia/surgery-induce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neuronal ferroptosis via inhibiting mitochondrial GPX4 acetylation.J Nanobiotechnol, 2025 Jun 4; 23:414.PMID: 40462120

【题目】

和厚朴酚激活Sirtuin-3可通过抑制线粒体GPX4乙酰化减轻麻醉/手术诱导的认知障碍及神经元铁死亡

【通讯作者】

罗爱林,李世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Lian Zeng,Xuan Wa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

Pengchao Hu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帕金森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摘要】

背景: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老年患者在麻醉和手术后常见的神经并发症。近期研究表明,铁死亡是其核心致病机制之一。Sirtuin-3(SIRT3)是一种NAD⁺依赖性去乙酰化酶,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包括PND。然而,SIRT3在PND神经元铁死亡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SIRT3对PND铁死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潜在机制。

方法:本研究采用异氟烷麻醉下行胫骨骨折术建立小鼠PND模型,检测SIRT3的表达水平及认知功能变化。通过给予小鼠和厚朴酚(Honokiol, HKL)或诱导铁死亡的药物Erastin,评估其对海马铁死亡的影响,并结合RNA测序(RNA-seq)分析其潜在的神经保护机制。在体外实验中,使用Erastin或HKL处理PC12和HT22细胞,检测分析铁死亡相关标志物。通过在HT22细胞中沉默GPX4,验证HKL对铁死亡的调控作用。通过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SIRT3过表达及共免疫沉淀(Co-IP)实验,进一步探究SIRT3抑制铁死亡的分子机制。

结果:术后小鼠海马CA1和CA3区域的SIRT3表达明显下降。HKL可减轻认知功能障碍,并通过抑制铁离子积聚、氧化应激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铁死亡特征,缓解术后神经损伤。在Erastin处理的PC12和HT22细胞中,HKL能有效逆转铁死亡,但这一保护作用在沉默GPX4后消失。进一步研究显示,SIRT3在海马中过表达可显著抑制麻醉/手术诱导的神经元铁死亡。机制上,HKL激活SIRT3后,上调线粒体GPX4的表达,并降低其乙酰化水平,从而抑制神经元铁死亡的发生。

结论:本研究表明,HKL通过激活 SIRT3,抑制线粒体GPX4的乙酰化修饰,从而减轻PND神经元铁死亡,为临床治疗PND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8

8.Hao Wu#, Yao-lei Li, Yu Wang, Yu-ge Wang, Jia-hui Hong, Mi-mi Pang*, Pan-miao Liu. Anemoside B4 alleviates ulcerative colitis by attenuating intestinal oxidative stress and NLRP3 inflammasome via activating 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through remodeling the gut microbiome and metabolites. Redox Biol, 2025 Jun 28:85:103746. PMID: 40602277

【题目】

白头翁皂苷B4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激活芳香烃受体,减轻氧化应激与NLRP3炎性小体,从而缓解溃疡性结肠炎

【通讯作者】

杨建军,刘盼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手术期及疼痛医学部

庞米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慢病防治与智慧健康管理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吴昊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手术期及疼痛医学部

Yao-lei Li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Yu Wang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临床中药药学系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近年来其全球发病率显著上升。氧化应激与炎症是UC发病过程中的两个关键致病特征。白头翁皂苷B4(AB4)是一种五环三萜皂苷,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显示出潜在的UC防治价值。在本研究中,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模型,以评估AB4对UC的作用。结果显示,AB4显著降低UC小鼠的肠道氧化应激和炎症,同时保护肠道屏障功能。此外,AB4通过调节乳酸杆菌的丰度来帮助恢复肠道微生物平衡,从而促进短链脂肪酸代谢并上调丁酸(BA)的生成。通过伪无菌小鼠及粪菌移植(FMT)实验表明AB4以肠道微生物依赖的方式显著减轻UC。AB4与BA均可显著激活芳香烃受体(AhR)。肠道类器官实验结果表明,BA可能通过激活AhR来抑制ROS生成和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从而保护肠道完整性。进一步使用AhR拮抗剂后,AB4的保护作用被消除,从而证实AhR参与了其潜在的机制。综上结果表明,AB4是一种有效的抗UC药物,主要通过调控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来激活AhR,从而抑制肠道氧化应激与炎症。

9

9. Guoqing Jing#, Hailong Gong, Han Wang, Jing Zuo, Die Wu, Huifan Liu, Xing Wang, Min Yuan, Yun Xia, Tongtong Du, Wanhong Liu*, Xiaojing Wu4**.OTUD1 exacerbates 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by promoting HK2 mitochondrial release to drive microglia pyroptosis. J Neuroinflammation. 2025 Jun 11;22(1):154. PMID: 40500776

【题目】

OTUD1通过促进HK2线粒体释放驱动小胶质细胞焦亡,加重脓毒症相关脑病

【通讯作者】

宋学敏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与危重医学研究中心

吴晓静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刘万红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

【第一作者】

Guoqing Jing,Hailong Gong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与危重医学研究中心

【摘要】

背景:脓毒症相关脑病(SAE)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全身感染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在脓毒症相关死亡中占据重要比例。大量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驱动的神经炎症已成为SAE潜在发病机制的核心环节。本研究鉴定了卵巢肿瘤相关去泛素化酶1(OTUD1)在SAE发病中的关键调控作用。我们发现,OTUD1通过选择性K63连接去泛素化,促进己糖激酶2(HK2)从线粒体中解离,进而诱导小胶质细胞焦亡并激发神经炎症反应。我们的研究揭示了OTUD1-HK2轴作为SAE中的新型调控通路,填补了关键的知识空白,并为缓解脓毒症相关的认知障碍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方法:我们利用单细胞RNA测序识别SAE特异性的小胶质细胞亚群,并分析这些亚群中去泛素化酶的表达情况。构建OTUD1敲除小鼠以研究OTUD1在SAE中的作用。对野生型与OTUD1敲除小鼠进行盲肠结扎穿刺术以诱导SAE模型。在体外实验中,通过使用脂多糖和尼日利亚菌素处理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及BV2细胞来模拟炎症状态。通过行为学实验评估小鼠的认知功能。采用HE染色、尼氏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和突触损伤情况。利用ELISA和qPCR检测神经炎症水平。Western blot与免疫荧光分析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分子对接、三维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共沉淀实验探究OTUD1与HK2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通过分析临床样本评估OTUD1与SAE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和亚群分析,我们鉴定出一个SAE相关的小胶质细胞亚群(SAM),该亚群高表达与细胞焦亡相关的基因。去泛素化酶表达分析显示SAM中OTUD1表达显著升高。OTUD1缺陷可减轻SAE小鼠体内的神经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实验表明,OTUD1调控小胶质细胞的细胞焦亡,从而影响SAE的进展。机制上,OTUD1通过其富丙氨酸结构域直接与HK2的C末端结构域结合,并选择性地切割HK2上K63连接的多泛素链,促进HK2从线粒体解离,从而激活NLRP3炎症小体和细胞焦亡。

结论:在SAE中,OTUD1去泛素化HK2,促进其与线粒体分离,从而引发小胶质细胞焦亡,导致神经元损伤和认知障碍。

10

10. Yanhua Zhao#, Yuqing Ren, Wenqin Xie, Yulan Wang, Yishan Lei, Yingxia Zhu, Xiaoqing Zhang, Xiaozhi Wu, Xiaoming Guo, Yingying Jiang, Saiying Wang, Qian Lei, Jiyue You, Yonghao Yu, Yinhui Zhou, Wenjuan Zhou, Guohai Xu, Chang Li, Zhengfeng Gu, Foquan Luo, Hongfa Wang, Junping Chen, Ruichun Wang, Youmao Qi, Qing Jie, Diansan Su*, Xiyao Gu**.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damgammadex for reversing rocuronium-induced deep neuromuscular block: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ositive-controlled phase III tri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damgammadex for reversing rocuronium-induced deep neuromuscular block: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ositive-controlled phase III trial. Br J Anaesth. 2025 Jun 2:S0007-0912(25)00275-2. PMID: 40461346

【题目】

奥美克松钠逆转罗库溴铵诱导的深度神经肌肉阻滞的疗效与安全性: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

【通讯作者】

俞卫锋,顾希垚,苏殿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上海交通大学麻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赵延华,任雨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上海交通大学麻醉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

背景:奥美克松钠是一种新开发的改性γ-环糊精衍生物,在早期临床试验中已证明可逆转深度罗库溴铵诱发的神经肌肉阻滞。

方法:本项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非劣效性Ⅲ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比较奥美克松钠与舒更葡糖钠在逆转罗库溴铵所致深度神经肌肉阻滞方面的疗效与安全性。共纳入321名受试者,随机分配至奥美克松钠8 mg/kg组或舒更葡糖钠4 mg/kg组。主要疗效终点为拮抗成功率,其定义为在给药后10min内TOF比值(TOFR)恢复至0.9。整个试验期间均收集常规安全性数据。

结果:主要疗效终点方面,奥美克松钠组TOFR恢复至0.9的成功率为98.7%,舒更葡糖钠组为100%,两组间差异为-1.3%(95%置信区间[CI]:-4.6%,1.2%),-4.6%的下限高于预设的非劣效界值-10%。关键次要疗效终点方面,从药物给至TOFR恢复至0.9的中位时间(四分位距)分别为奥美克松钠组2.5(2.0,3.2)min,舒更葡糖钠组2.2(1.7,2.7)min,差值为0.5 min(95%CI:0.3,0.7),0.7 min的上限低于5 min的非劣效性界限。次要疗效终点未显示奥美克松钠的劣效性。两组在安全性方面无显著差异。

结论:奥美克松钠在拮抗罗库溴铵引起的深度神经肌肉阻滞方面不劣于舒更葡糖钠,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11

11. Yi-Shan Xie#, Shao-Hui Lei, Shi-Kun Wen, Jia-Qi Wang,Ya Zhang, Jia-Ming Liu,Wen-Chi Luo,Zhen-Lue Li,Huan-Chuan Peng,Ke-Xuan Liu**;PREVENGE-CB collaborators. Predictive Value of a Novel Frailty Index for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fter Major Noncardiac Surger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esthesiology, 2025, 143(1): 51-61. PMID: 39998236

【题目】

新型虚弱指数对大型非心脏手术后心血管结局的预测价值: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通讯作者】

刘克玄,赵秉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谢奕珊,雷少慧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接受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存在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准确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对于做出明智的决策至关重要。

方法: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了接受择期大型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研究整合了32项老年健康评估相关指标,构建了虚弱指数(FI-PGA)。主要结局是术后30天内发生任何心血管事件。使用逻辑回归模型评估FI-PGA与结局之间的关联。通过比较嵌套模型在模型拟合度的提高、新预测信息比例、净再分类的改进以及决策曲线分析方面的表现,评估了模型的附加预测价值。此外,还对临床虚弱量表的预测性能进行了评估。

结果:共纳入1808例患者,其中316例(17.5%)患者发生了主要结局。在校正临床预测因素(OR每增加0.1分:1.56,95% CI 1.33-1.82)和临床预测因素增加术前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OR每0.1分:1.37,95% CI 1.16-1.61)后,FI-PGA与主要结局的发生几率增加相关。将FI-PGA整合到预测模型中可显著提高模型拟合度,并提供新的预测信息。净重分类改善指数分析显示,对于未发生术后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在风险模型中增加FI-PGA可改进风险评估,但对于发生了术后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的风险评估则无改善。决策曲线显示,包含FI-PGA的模型实现了更高的净效益。在使用临床虚弱程度量表进行虚弱程度评估时,虽然增加的预测值似乎较低,但也观察到了模型性能的提高。

结论:基于术前多维度老年评估构建的虚弱指数可改善非心脏手术前的心血管风险预测,主要是改善未发生术后心血管事件患者的风险评估。

12

12.Guan-Qi Ma#, Yue-Yuan Wang, Jin-Ping Guan, Cui Li,Teng-Fei Ma, Xu-Zhu Gao,Jun-Long Zhang*. Associations between SNAP-25 gene polymorphism,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and recovery of consciousness from propofol anesthesia. Anesthesiology, 2025 Jun 19. PMID: 40537066

【题目】

SNAP-25基因多态性、自主神经系统活动与丙泊酚麻醉后意识恢复的关联性

【通讯作者】

Jun-long Zhang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Guan-qi Ma, Yue-yuan Wang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突触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突触前蛋白的功能对于维持神经系统兴奋性至关重要。全身麻醉是一种可逆状态,其特征是意识丧失和反应性降低。本研究假设,编码构成SNARE复合体的三种突触前蛋白中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的多态性会影响丙泊酚麻醉期间的意识状态和自主神经功能。

方法:130名术前患者自愿接受模拟麻醉程序。研究人员使用双脱氧链终止法对参与者的候选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基因分型。记录麻醉诱导和恢复期间受试者在口头指令、睫毛反射以及对握持重物能力的变化。此外,还进一步探讨了其他麻醉终点指标,如效应室浓度(Ce)、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变异性(HRV)和外周灌注指数(PPI),这些指标基于在意识方面显示出显著差异的多态性位点。

结果:结果显示,突触小体相关蛋白25(SNAP-25)rs6039822 G/G基因型受试者的口头指令恢复时间较短(G/G vs. A/A,319 s(259-378 s)vs. 379 s(318-466 s),P= 0.048)。逻辑回归分析显示,SNAP-25 rs6039822和性别是影响口头指令恢复的独立因素(χ2 = 11.916,P=0.008)。其他意识指标、Ce、HRV和PPI均支持SNAP-25 rs6039822变异型在恢复期对麻醉药的抵抗作用。

结论:SNAP-25基因的遗传变异与丙泊酚麻醉期间意识恢复和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相关。这一发现支持了突触前蛋白可能与丙泊酚作用机制相关的观点。

13

13.Delida Aidebaike#, Hai-Long Gong, Yun Xia, Guo-Qing Jing, Hui-Fan Liu, Hui-Min Zhou ,Die Wu,Jing Zuo,Cheng Yang,Xing Wang,Ying-Yue,Jie Yan, Xue Chen,Zi-Han Lei,Jun-Jie Liang, Xiao-Jing Wu*. Tanshinone IIA attenuates sepsis-induced lung injury by reducing VEGFR2/PI3K/AKT-driven mitochondrial disruption dependent apoptosis. Phytomedicine, 2025 Jun 14. PMID: 40544732

【题目】

丹参酮IIA通过抑制VEGFR2/PI3K/AKT驱动的线粒体破坏依赖性细胞凋亡来减轻脓毒症诱导的肺损伤

【通讯作者】

宋学敏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与危重症医学研究中心

吴晓静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Delida Aidebaike,Hai-long Gong,Yun Xia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麻醉与危重症医学研究中心

【摘要】

背景:脓毒症诱导的肺损伤(SILI)以过度炎症和细胞凋亡为特征,由于缺乏靶向治疗,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丹参酮IIA(TanIIA)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分子,它在调节炎症通路和增强细胞抵抗力具有潜在作用。

目的:本研究通过整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全面的实验验证的方法,全面探讨了丹参酮IIA在治疗SILI的作用机制。

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对GSE239388数据集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TanIIA的潜在治疗靶点。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分析,验证TanII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之间稳定的分子间连接。

在体内,通过脓毒症小鼠模型评估了TanIIA的治疗效果。在体外,使用脂多糖(LPS)处理的BEAS-2B细胞来阐明其潜在机制。通过蛋白质印迹、qRT-PCR、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和线粒体功能检测等方法评估基因表达、细胞凋亡和线粒体功能。

结果:VEGFR2被确定为TanIIA在SILI中的关键治疗靶点。在盲肠结扎穿刺(CLP)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模型中,TanIIA显著提高了生存率,减轻了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并降低了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机制上,TanIIA抑制了VEGFR2-PI3K-AKT信号通路,维持了线粒体的完整性,并抑制了细胞凋亡。此外,通过LPS处理的BEAS-2B上皮细胞的实验获得了一致的验证,并进一步支持上述发现。

结论:TanIIA通过特异性靶向VEGFR2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对SILI发挥保护作用,该作用有助于维持线粒体稳态并减少细胞凋亡。

14

14.Shichun Li#, Yongqiang Wang, Xiangyu Sun, Liyue Lu, Yue Yong, Xiaoni Kong*. Suppressing neuroinffammation by Shenfu injection against ischemic stroke in mice via inhibiting RAGE-PI3K-Akt pathway. Phytomedicine, 2025 Aug: 144: 156940. PMID: 40480024

【题目】

参附注射液通过抑制RAGE-PI3K-Akt通路减轻小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炎症反应

【通讯作者】

孔晓妮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心实验室

宋建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麻醉科

【第一作者】

Shichun Li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心实验室

Yongqiang Wang,Xiangyu Sun 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麻醉科

【摘要】

背景: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的一大挑战,常导致显著的死亡率和长期残疾。参附注射液(SF)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已被证明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保护作用。然而,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小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并阐明其潜在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MCAO/R模型诱导小鼠缺血性脑卒中。参附注射液以5和20mL/kg的剂量腹腔注射,分别作为预处理和后处理的联合用药或单独后处理用药。为探究潜在机制,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转录组测序来识别参附注射液所调节的关键通路。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来验证参附注射液神经保护作用所涉及的功能性信号通路。

结果:参附注射液的使用显著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功能结局,并防止在MCAO/R小鼠中神经元细胞死亡情况。免疫荧光分析表明,SF抑制缺血性脑组织中微胶质细胞的活化,提示神经炎症活动降低。转录组测序和蛋白质印迹结果进一步表明,SF下调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激活PI3K/Akt通路,并抑制脑缺血后的NF-κB活化。此外,给予RAGE激动剂D-核糖则部分逆转SF的神经保护作用,这突显了抑制RAGE在介导SF治疗效果中的关键作用。

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SF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RAGE-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15

15.Xuan Li#, Tian Qi, Lingwei Zhou, Pengyu Lin, Qinghe Chen, Xiaoyue Li, Ren He, Shaozhong Yang, Yu Liu*, Feng Qi*. Isoliquiritigenin alleviates abnormal sarcomere contraction and inffammation in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via the IL-17RA/Act1/p38 pathway in rats. Phytomedicine, 2025 Jun 25:145:156993. PMID: 40480024

【题目】

异甘草素通过IL-17RA/Act1/p38通路减轻大鼠肌筋膜触发点处的异常肌节收缩和炎症反应

【通讯作者】

齐峰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麻醉疼痛科

刘煜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麻醉疼痛科,基础医学实验室

【第一作者】

李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基础医学实验室

【摘要】

背景:肌筋膜疼痛扳机点(MTrPs)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主要成因。目前的研究表明,MTrPs包含持续的肌节收缩和炎症微环境。IL-17与炎症的进展有关。然而,其在MTrPs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背后的机制仍不清楚。

目的:本研究旨在描述IL-17信号传导,阐明其在肌筋膜触发点中的相关分子机制并评估异甘草素(ISL)对肌筋膜触发点的治疗效果。

方法:我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来检测MTrPs中IL-17A信号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用于评估肌肉纤维和肌节形态。拉尔顿-塞利托测试被用于评估大鼠的类似疼痛的行为表现。二氢乙锭染色、JC-1测定以及ATP定量分析被用于在体外和体内评估与炎症相关的线粒体功能。此外,分子对接、细胞热位移和药物亲和力响应靶稳定性测定被用于检查ISL与IL-17受体亚基A(IL-17RA)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在患有MTrPs的大鼠中,IL-17A和IL-17RA显著表达。这些大鼠表现出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和ATP生成减少。对IL-17A刺激的肌管和腓肠肌的研究表明,IL-17RA信号传导参与了MTrPs中的炎症、异常肌节收缩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在大鼠中通过慢病毒介导的IL-17RA敲低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发现。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并随后的救援实验突出了IL-17RA/Act1/p38信号传导的关键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分子对接和验证实验表明,ISL与IL-17RA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从而破坏IL-17RA/Act1/p38信号传导,最终抑制MTrPs的维持。

结论:本研究表明,ISL能改善患有MTrPs大鼠的肌节收缩和炎症反应,通过抑制IL-17RA/Act1/p38信号通路来实现,这突显了其作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新型策略的潜力。

16

16.Min-Jie Zhang#, Xiaoxi Wan, Mengna Shi, Yang Yu, Rongying Ou, Ren-shan Ge*. Curcuminoids WM03 inhibits ovarian cancer cisplatin-resistant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reverses cisplatin resistance by targeting DYRK2. Phytomedicine, 2025 Jul:142:156632. PMID: 40315643

【题目】

姜黄素类化合物WM03通过靶向DYRK2抑制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增殖并逆转顺铂耐药

【通讯作者】

葛仁山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育英儿童医院麻醉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育英儿童医院妇产科,儿童结构畸形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温州市环境与男性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

Min-Jie Zhang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育英儿童医院麻醉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育英儿童医院妇产科

Xiaoxi Wan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Mengna Shi, Yang Yu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育英儿童医院麻醉科

【摘要】

目的:顺铂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物,用于治疗卵巢癌,而其耐药性是治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姜黄素已被证明能够有效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但其生物利用度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具有高疗效且与顺铂具有协同作用的新型姜黄素衍生物,以抑制对顺铂产生耐药性的卵巢癌。

研究设计与方法:采用集落形成实验和生长曲线实验来检测细胞增殖。使用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来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采用蛋白质印记(WB)、免疫组织化学(IHC)和免疫荧光(IF)来检测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使用qPCR来检测相关分子的mRNA水平。使用激酶谱分析来分析激酶活性。使用 RNA seq来分析显著的信号通路。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等温滴定量热法(ITC)和细胞热位移测定法(CESTA)、分子对接来分析药物与分子的结合情况;共免疫沉淀(Co-IP)和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用于分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泛素化用于检测相关分子的泛素水平;动物实验用于模拟临床验证。

结果:合成并评估了四种姜黄素衍生物用于治疗卵巢癌。姜黄素衍生物WM03对抑制A2780DR和HO8910PMDR细胞增殖的效力最为显著,其效力约为姜黄素的8-12倍。WM03能抑制A2780DR和HO8910PMDR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与顺铂对顺铂耐药的卵巢细胞具有协同作用。RNA-seq结果显示PI3K-Akt通路发生了差异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表明,WM03特别针对50种姜黄素有效作用的激酶中的4种,其中双重特异性酪氨酸-(Y)-磷酸化调节激酶2(DYRK2)的作用最为显著。WM03对DYRK2活性的IC50值为4.58 μM,且WM03与DYRK2的强结合能力在诸如SPR、ITC和CESTA等无细胞系统中已得到证实。对接分析表明,WM03与DYRK2的ATP基团结合方式与姜黄素类似。进一步分析显示,WM03通过DYRK2 - Akt/ATP7A/CTR1轴显著抑制卵巢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在裸鼠体内接种肿瘤的实验表明,每2天给药5 mg/kg,持续16天的WM03治疗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

结论:WM03特别针对DYRK2,且其抑制顺铂耐药卵巢癌细胞的效力优于姜黄素,是一种有前景的卵巢癌新药候选药物。

检索:骆佳铭 翁雅倩

翻译:张珂怡 林子诗

校对:洪璞 赵伟

指导老师简介:

张庆国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分会第九、十届委员会血流动力学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器官移植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临床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意大利SIENA大学附属医院访问学者;《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委。主持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3项,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译)专著4部。主要研究方向术后谵妄与认知功能障碍,围术期器官功能保护,局麻药神经损伤机制与防治。

【珠江视界-翻译小组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自2020年5月成立以来,主要进行麻醉学及相关学科领域最新进展的翻译推介工作,现推出《每月好文》栏目,与同行分享我国麻醉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翻译小组每月第一时间检索最近文献,组织科室科研骨干及各研究生导师课题组进行翻译和校对,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审阅并集体讨论定稿后,发布在《新青年麻醉论坛》公众号的《珠江视界》栏目。至此,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全体员工及各研究生导师课题组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珠江视界》文献推送栏目已走过了两千多个日夜。未来,我们将继续分享国内外麻醉学相关学术成果,也欢迎国内外同道对本栏目的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

《珠江视界》,关注专业,追求卓越,与世界同行!

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新青年麻醉论坛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来源:新青年麻醉论坛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