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两天跟一个粉丝朋友聊天,他同意我说的第一点,但又说一部二十四史,除了前四史,其他的质量普遍不高,有些根本没有读的必要。他给我提了一个建议,对《古文观止》之外的其他经典古文作注释,为一些古文爱好者进行泛读训练提供方便。
在之前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两点:第一,精读《古文观止》百遍也代替不了泛读的作用;第二,可以把二十四史作为泛读的材料。
前两天跟一个粉丝朋友聊天,他同意我说的第一点,但又说一部二十四史,除了前四史,其他的质量普遍不高,有些根本没有读的必要。他给我提了一个建议,对《古文观止》之外的其他经典古文作注释,为一些古文爱好者进行泛读训练提供方便。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因此做了一个注释的模版——为明代马中锡的《中山狼传》作注释(因原文较长,此处删了东郭先生和狼请老树和老牛评理的部分),下面结合这篇文章作注释的情况做几点说明:
1、面向喜欢古文的朋友,尽最大可能提高注释的可信度,但不写繁杂的考证过程,省去朋友们查字典的时间,使朋友们能专注于文意的理解。
2、注释尽量简明精炼,不冗注,如对文中赵简子、中山的注释,点到为止。
3、重点对实词作注,对于虚词,只有在影响理解文意时才作注释。如对“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中的“岂”,“其如就死地何”中的“其如…何”。
4、对难解的句子,尽量直译,在直译无法准确传达作者的意图时,适当意译,避免翻译腔。如对“鸣銮避寇盗”的解释。
5、对典故的处理,众所周知的典故一般只指明出处,稍有难度的典故作比较详细的解释。如对歧路亡羊、脱颖而出仅点名出处,对毛宝放龟、跋胡疐尾则作比较详细的解释。
6、对一些重要词汇作适当延伸拓展。一般书籍作注时,仅注文中出现的字,不做延伸,这也是注释简明性的要求。对形近字、近义词等,我习惯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记忆,如注鸷时延伸到骘,注蹇时延伸到謇,注伏踬时延伸到伏锧、注叩时延伸到挝款等,这样的注释在文中大量存在,使注释的文字量有所加大,和注释简明性的要求存在一定矛盾,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能不能接受这种注释方法。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虞人导前,鹰犬罗后。赵简子,春秋时晋国大夫赵鞅。中山,即中山国,位于燕赵之间,今河北定州一带。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之官。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捷禽鸷( zhì)兽,迅捷的飞禽和凶猛的野兽。鸷,一般形容飞禽,这里形容野兽。注意鸷和骘( zhì)的区别,古文中常见评骘一词,评论、评定的意思。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人立而啼,像人一样站立着嚎叫。
简子唾手登车,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唾手,吐唾沫于手心,用力之前的动作。乌号,古代良弓名。肃慎,古代少数民族,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当地产楛( hù)树,其枝条可做箭,楛矢常作良箭的代称。饮羽,指箭射入物体内部很深。逋( bū),逃跑。逋还有拖欠的意思,逋赋即拖欠赋税,古文中经常出现。简子怒,驱车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中山以干仕,策蹇驴,囊图书,夙行失道,望尘惊悸。墨者,墨子的信徒。适,到。干仕,求官。蹇( jiǎn)和謇( jiǎn),二者都指身体缺陷,根据两字的下半部分进行区分,蹇指跛足,謇指口吃。夙,早。
狼奄至,引首顾曰:“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奄,突然。注意:掩表示突袭,常用于战争场合,奄和掩并不通用。引首,伸长脖子,表示盼望,和引领、延颈、企踵同义。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此句有争议,个人看法,岂在这里不是表示反问,先生难道有心救我一命吗?语意不通。岂在这里表示请求,是对“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庄子•外物》)”的化用,先生有心救我一命吗?表达的意思就是请先生救我一命。岂在这里表示揣测,也可说得通,先生大概有心救我一命吧?
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隋侯救蛇而获珠,龟蛇固弗灵于狼也。毛宝放龟,出自《晋书•毛宝传》,毛宝的一个手下曾养白龟,后放生江中,毛宝战败,该手下跳入江中,白龟把他驮到对岸得以生还,该典故虽名为毛宝放龟,但实际放龟的并不是毛宝。隋侯获珠,出自《搜神记•隋侯珠》,西周时隋国国君出行,路上见蛇被分为两段,隋侯让人给蛇包扎后放生,一年后,蛇衔明珠报隋侯。毛宝放龟和隋侯获珠都是报恩的典故,和结草衔环义同。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异时倘得脱颖而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敢不努力以效龟蛇之诚!”早处囊中、脱颖而出,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生死而肉骨,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所谓生死而肉骨也。”生、肉均为使动用法,使死人生,使骨头长肉。
先生曰:“嘻,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权贵,祸且不测,敢望报乎?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私,私藏。兼爱,墨家学说,主张爱不分等级,爱不分亲疏远近,这种主张有重大缺陷,很难在现实中推行。终当,最终会,终究会。有以,有所凭借,有办法。脱,倘若,如果。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橐( tuó),口袋,注意和櫜( gāo,弓箭袋)区分。前虞跋胡,后恐疐尾,出自《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虞,担心。跋,踩,践踏。胡,老狼颔下下垂的肉。疐( zhì),阻碍。原意是形容进退两难的处境,这里指东郭先生在装狼入口袋时小心翼翼,生怕把狼伤着。三,指多次。徘徊容与,追者益近。容与,和徘徊同义,迟缓不前,这里指东郭先生把狼装入口袋的过程很缓慢。
狼请曰:“事急矣! 先生果将揖逊救焚溺,而鸣銮避寇盗耶,惟先生速图!”揖逊,作揖谦让。鸣銮避寇盗,有的解为躲避寇盗时应悄不做声,铃铛响会惊动盗贼,根据上下文,狼是嫌东郭先生速度太慢,这种解释语意不通。个人看法,銮一般指帝王车驾出行,前呼后拥,速度比较缓慢。整句的意思是,先生救火救落水的人还要讲作揖谦让的礼节吗?躲避寇盗还要像皇帝车驾出行那么缓慢吗?
乃跼蹐四足,引绳而束缚之,下首至尾,曲脊掩胡,猬缩蠖屈,蛇盘龟息,以听命先生。跼蹐( jú jí),地方狭窄,这里指狼把身体蜷缩起来。曲脊掩胡,蜷着背把颔下肉盖住。蠖( huò),一种害虫,蠖屈,像蠖一样弯曲身体。龟息,道教用语,像龟一样调养呼吸,不饮不食而能长生不老,这里形容狼因畏惧而不敢大声喘气。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遂括囊口,肩举驴上,引避道左,以待赵人之过。括,捆束。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已而,不久。讳,隐瞒。
先生伏踬就地,匍匐以进,跽而言曰:踬( zhì),跌倒。伏踬,趴倒在地。注意踬和锧( zhì)的区别,锧是腰斩人的铁砧板,伏锧指被处死。跽,双膝着地,上身挺直。“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奔走遐方,自迷正途,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 遐,远。遐迩即远近。然尝闻之,大道以多歧亡羊。歧,岔路口。大道以多歧亡羊即歧路亡羊,出自《列子•说符》。夫羊,一童子可制之,如是其驯也,尚以多歧而亡;狼非羊比,而中山之歧,可以亡羊者何限?何限,无限,多少,表示数量多或程度深。意思是中山国境内有很多岔路口,能让羊走失。乃区区循大道以求之,不几于守株缘木乎? 区区,仅仅。几于,近乎于。守株缘木,守株待兔,缘木求鱼。
况田猎,虞人之所事也,君请问诸皮冠。皮冠,打猎时戴的帽子,特指虞人戴的帽子,这里代指虞人。古文中常用装束来指代某类人,如白衣指未取得功名的读书人;青衣指奴婢。行道之人何罪哉? 且鄙人虽愚,独不知夫狼乎? 性贪而狠,党豺为虐,君能除之,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又肯讳之而不言哉!”独,难道。窥,通跬( kuǐ),半步。窥左足,指一步之劳,出自《汉书•息夫躬传》。古人走路,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所以跬为半步。另外,武也是半步的意思,古文中常步武连用,表示走路或脚步声。简子默然,回车就道。先生亦驱驴,兼程而进。
良久,羽旄之影渐没,车马之音不闻。羽旄,古时常用鸟羽和旄牛尾做旗饰,故羽旄代指旗帜,有时羽旄也可借指仪仗,古文中表示仪仗,用的最多的是卤簿一词。狼度简子之去已远,而作声囊中曰:“先生可留意矣。出我囊,解我缚,拔矢我臂,我将逝矣!”先生举手出狼,狼咆哮谓先生曰:“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适,刚才。馁,饥饿。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与其…毋宁…,与其…不如…。俎豆,祭祀时盛祭品的容器,这里作动词,指当做祭品(食品)吃掉。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摩顶放踵,摩秃头顶,走破脚跟,指不辞辛劳,出自《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啖,吃,喂。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吻,嘴巴。
先生仓卒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狼终不得有加于先生,先生亦竭力拒,彼此俱倦,隔驴喘息。引,向后退。便旋,回旋。加,加害。先生曰:“狼负我! 狼负我!”狼曰:“吾非固欲负汝,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相持既久,日晷渐移,先生窃念天色向晚,狼复群至,吾死矣夫! 晷( ɡuǐ),日影。因绐狼曰:“民俗,事疑必询三老,第行矣,求三老而问之,苟谓我当食即食,不可即已。”绐( dài)和诒( dài),都指欺骗。第,只管,尽管。三老,古代基层负责教化乡民的官员,根据下文,这里的三老不是指官员,而是指三位老人。狼大喜,即与偕行。
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然,衣冠闲雅,盖有道者也。老子,老者。藜( lí),植物名,嫩叶可吃,茎可做拐杖。藜藿指粗劣的饭食。杖藜指拄着拐杖。策、杖都可指拐杖,所以策杖和杖策都指拄着拐杖,策杖的策是动词,而杖策的杖是动词,另外策还可指马鞭,所以杖策指拿着马鞭,但策杖没有这个意思。皓然、皤( pó)然,都指须发花白的样子。
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拜跪啼泣,致辞曰:“乞丈人一言而生。”丈人,对老者的尊称。丈人问故,先生曰:“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我实生之。今反欲咥我,力求不免,我又当死之,欲少延于片时,誓定是于三老。咥( dié),咬,吃。初逢老杏,强我问之,草木无知,几杀我。次逢老牸,强我问之,禽兽无知,又几杀我。牸( zì),母牛,牯( ɡǔ),公牛。一般来讲,牯和牸相对,牡和牝( pìn)相对。今逢丈人,岂天之未丧斯文也。岂,表揣测,大概。天之未丧斯文,出自《论语•子罕》,此句向来有多种解释,此处引用有天不绝人的意思。敢乞一言而生。”因顿首杖下,俯伏听命。
丈人闻之,欷歔再三。欷歔( xī xū),叹息。以杖叩狼曰:“汝误矣! 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焉。儒谓受人恩而不忍背者,其为子必孝,又谓虎狼知父子。今汝背恩如是,则并父子亦无矣!”叩,敲,打,一般指敲门。挝( zhuā),敲,一般指敲门,有时也指敲鼓。款,敲,款门即敲门,款门有心怀诚意,上门拜访的意思,古文中常见款塞一词,指外族,如匈奴、羌等叩我边塞之门,请求归附通好。乃厉声曰:“狼,速去! 不然将杖杀汝!”
狼曰:“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请诉之,愿丈人垂听。垂,敬辞。初,先生救我时,束缚我足,闭我囊中,压以诗书,我鞠躬不敢息,又蔓辞以说简子,其意盖将死我于囊,而独窃其利也。鞠躬,蜷缩身体。息,喘气。蔓辞,繁冗的言辞。是安可不咥?”
丈人顾先生曰:“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是羿亦有罪焉,出自《孟子•离娄下》,羿教逢蒙射箭,逢蒙学会后,就把羿杀了,意思是羿虽被杀,但他自己也是有罪的,他不应该教逢蒙这样的恶人学射箭,这里的意思是,果真如狼所述,那么东郭先生也是有罪的。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具状,详细描述。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
丈人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执信,凭信。试再囊之,我观其状果困苦否?”狼欣然从之。信足先生,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信,通伸。信足先生,把足伸向先生。
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先生曰:“有!”于是出匕。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目,使眼色。引,拿,举。
先生曰:“不害狼乎?”丈人笑曰:“禽兽负恩如是,而犹不忍杀。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 从井以救人,解衣以活友,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 从井以救人,指有人掉井里,跟着跳井里救人,出自《论语•雍也》。解衣以活友,指羊左之交,二人在去楚国求官的路上遇暴风雪,两人不能同时生存,左伯桃脱下衣服并将口粮一块给了羊角哀,结果左伯桃被冻死。于彼计则得,其如就死地何,意思是从井救人,解衣活友,对被救的人来讲,他们得到生还,但却把施救的人置于死地。其如…何,拿…怎么办,对…怎么样。先生其此类乎?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不与,不支持,不赞成。言已大笑,先生亦笑。言已,说罢。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殪(yì),杀死。
来源:古文二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