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小国引来三国拥护?科威特凭什么让美中俄争相示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5 17:30 1

摘要:在世界上一个只有170万人口、面积还没北京市大的小国,却能让美国为它带兵打仗,中国帮它造高楼,俄罗斯给它送武器?这到底是什么国家,凭啥让三大强国如此"卑躬屈膝"?

在世界上一个只有170万人口、面积还没北京市大的小国,却能让美国为它带兵打仗,中国帮它造高楼,俄罗斯给它送武器?这到底是什么国家,凭啥让三大强国如此"卑躬屈膝"?

这个国家就是科威特。

科威特这块地方,在历史长河中可以说是被各路大佬"轮番伺候"。最开始,它连个正经身份都没有,只是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前身)统治下的一个小渔村。当地的萨巴赫家族(现在还在统治科威特的那个家族)在18世纪当了当地的"小头目"。

到了19世纪末,大英帝国玩起了它最拿手的"分而治之",把科威特从奥斯曼帝国的掌控中抢出来,实际上是把它变成了自己的保护国。1899年,英国与科威特签订秘密协议,科威特酋长承诺不把任何领土出让给英国以外的国家。这英国人表面上是帮科威特独立,实际上是把它变成了自己在波斯湾的"前哨站"。

二战后,1961年科威特终于从英国那里获得了"正式独立"。但这个"独立"来得并不容易——刚独立没多久,邻居伊拉克就来宣示主权。

伊拉克认为科威特历史上就是自己的一部分,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属于巴士拉省。

1961年,伊拉克领导人卡塞姆就曾扬言要吞并科威特,结果英国立马派兵前往科威特"护驾"。这事儿就这么不了了之了,但伊拉克心里的那份"执念"可没消失。

真正的大戏是在1990年8月2日上演的。当时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因为两伊战争欠下巨额外债(约800亿美元),而且认为科威特通过超额生产石油压低国际油价,还非法开采跨界油田,于是决定来个"快刀斩乱麻"——直接派兵入侵科威特,只用了两天就占领了全境。

萨达姆这一举动直接点燃了美国的怒火。

美国为什么要为科威特这个小国出头?这背后必有缘故。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石油输出国组织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美国遭遇了严重的"石油危机"。排队加油、油价暴涨的画面至今让美国人心有余悸。从那时起,美国就认定了一个铁律:中东石油安全=美国国家安全。

而科威特,这个小小的国家,坐拥的石油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近10%!如果让萨达姆控制了科威特,再加上伊拉克自身的石油资源,那就意味着中东石油格局将被彻底打乱,美国可能再次陷入能源危机。

1990年,美国总统老布什直接拉起了一个34个国家组成的"反萨联盟",发动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结果就是——萨达姆的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科威特重获"自由"。

有趣的是,科威特为这场战争支付了600亿美元的"保护费",这笔钱甚至超过了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军费开支。可以说,美国不仅"惩罚"了萨达姆,还赚了一笔。

科威特与苏联的关系就更有意思了。冷战时期,科威特可是稳稳的"美国阵营",但它却在1963年率先与苏联建交,成为海湾地区第一个与苏联建交的国家。

为什么?因为小国生存之道就是"大国平衡"。科威特深知,只依靠美国一边可能会有风险,必须在大国之间寻找平衡点。

海湾战争期间,苏联虽然与伊拉克有着传统友谊,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决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续与科威特保持着紧密关系。

2015年,科威特购买了俄罗斯的武装直升机和坦克,合同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2021年,两国又签署了军事合作协议。科威特一边靠着美国保护,一边又买俄罗斯武器,在两国之间夹缝求生。

中国与科威特的关系是从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正式建立的。1971年,两国建交后关系逐步发展。

在海湾战争爆发前,中国曾派外交官钱其琛前往伊拉克,劝说萨达姆从科威特撤军。虽然这一努力没有成功,但这一举动显示了中国对科威特主权的尊重。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科关系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科威特成为中东地区首批响应的国家之一。2018年,科威特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

中国企业参与了科威特多个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包括价值约86亿美元的"穆巴拉克大港"项目。中国石油公司也大举进入科威特市场,与科威特石油公司开展了多项合作。

截至2023年,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科威特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边贸易额超过200亿美元。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科威特能让三大国如此重视?

首先,科威特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科威特的石油储量高达1016亿桶,位居全球第五,日产量约300万桶。这意味着即使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科威特的石油也足够卖100多年!

其次,科威特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它位于波斯湾西北岸,处于中东地区的战略要地,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重要节点。控制科威特,就等于控制了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

科威特的外交智慧不容小觑。这个小国家深谙"大国平衡"之道,既不偏向美国,也不完全依赖中国或俄罗斯,而是在三国之间寻找最有利于自身的平衡点。

科威特的王室外交也相当高明。科威特埃米尔(国家元首)经常亲自出访主要大国,维持高层交往。同时,科威特也通过援助较贫困的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扩大自己的外交影响力。有数据显示,科威特的对外援助占其GDP的比例达到1.5%,远高于联合国设定的0.7%的标准。

科威特的生存之道

科威特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站稳脚跟,有其自己的生存之道。

它没有选择像有些国家那样完全依附于某一大国,而是巧妙地利用自身资源和地理优势,在大国之间寻找平衡点。它让美国为它出兵打仗,让中国帮它建设基础设施,让俄罗斯为它提供武器装备,左右逢源。

当然,这种平衡术也不是所有小国都能玩转的。如果没有石油这个"硬通货",科威特可能也难以获得这样的待遇。但无论如何,科威特的外交智慧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参考文献: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 "世界投资报告2023"美国能源信息署(EIA). "科威特石油生产和储量报告20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区域经济展望:中东与中亚, 2023"Gause, F. G. (1994). Oil Monarchies: Domestic and Security Challenges in the Arab Gulf States.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Al-Ebraheem, H. A. (1975). Kuwait: A Political Study. Kuwait University Press.

来源:科普启示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