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 | 为什么王者荣耀只靠卖皮肤,就能为腾讯年入100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0 22:36 1

摘要:王者荣耀百亿皮肤生意的背后,是一套极其精妙的经济学模型。它边际成本极低、并近乎实现一级价格歧视,又巧妙抓住了用户的心理账户、沉没成本、损失厌恶、锚定效应等多重心理陷阱,最终实现人与货的双轮驱动。

王者荣耀百亿皮肤生意的背后,是一套极其精妙的经济学模型。它边际成本极低、并近乎实现一级价格歧视,又巧妙抓住了用户的心理账户、沉没成本、损失厌恶、锚定效应等多重心理陷阱,最终实现人与货的双轮驱动。

本文耗时一周,独立收集素材,纯人工撰写。全文近万字,深度浓缩了我15年互联网和咨询大厂经验,和清华教授的经济学知识。如果你是:·企业人员,能学习到大厂标杆案例;·消费者,可了解心理陷阱,识别商家手段;·投资者,能更懂腾讯的最大现金牛——长青游戏。绝对干货,耐心看完,保证你有收获!

本月,腾讯发布了2025年Q2财报,总营收1845亿元,同比增长15%,创四年来单季最高增速;归母净利率达630.52亿元,同比增长10%,远超市场预期。

腾讯股价应声上涨,时隔多年重回600大关!

作为多次获得“腾讯优秀员工”和“绩效突出者”的前鹅厂人,我是有被授予腾讯股票的。但除此之外,我也自己多次加仓,哪怕是在它前几年跌到300元的艰难时刻。

为什么坚定持有腾讯?原因无非两点:一是对我亲身感受过的双商俱高且专业务实的高管层的信任,二是对公司业务基本面的长期看好。

关于业务基本面,可以分析的点很多,但我今天想聚焦谈一个点,就是《王者荣耀》。

《王者荣耀》作为国民度第一的手游,是腾讯不可忽视的长期现金牛。它长青10年,至今每月仍有上亿活跃用户,并吸金能力强劲。

在Sensor Tower发布的2025年7月中国手游收入排行榜中,王者荣耀名列第一。

而放眼全球,在万联证券统计的《2025年上半年全球移动游戏收入及增长榜》中,王者荣耀依然排名榜首,且是唯一一个收入迈过10亿美元大关的游戏,并在大基数下仍保持了20%增速。

半年10亿美元,按7.2汇率粗算,一年大概140亿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呢?

我们来看下面这张图,是我国A股5403家上市公司,2024年的营收统计。其中,年营收高于100亿元的,只占25%。

也就是说,《王者荣耀》一款游戏的收入,就已经超过了我国至少75%的A股上市公司,其整个公司所有业务的收入!有惊讶到吗?

而王者荣耀这每年上百亿的收入,只卖了一种东西,那就是皮肤!

说一个可能更会让你惊讶的,就是我这么一个30多岁的成年人,玩了3年王者荣耀,也逐步氪金了上万元,成为了“尊贵”的V9贵族

要知道,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我听到朋友说他在游戏里花了几百元,都非常惊讶。当时的我,理解不了为什么要为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花钱。

而今天,我为什么会从“不理解”变成了“氪金族”呢?王者荣耀到底使了什么“花招”呢?

马斯克说,万事要用第一性原理,抽丝剥茧,透过现象看本质,去看穿它的底层逻辑。

那么今天,我就从经济学的角度,深度揭秘“王者荣耀皮肤”。看它是怎么通过货品侧的精妙设计,和对用户心理的绝对拿捏,将多种经济学原理巧妙融合,从而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

01

王者荣耀皮肤是什么?

王者荣耀大家都听过,但可能不是每个人都玩过。我先简单科普下背景。(会玩的朋友可以略过…)

它是一款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最常见的是5v5,也就是两个队,每队5人,目标就是在下面这个峡谷里,哪方先把对方门口的水晶推倒,哪方就获胜。

这10个人,在王者荣耀里不叫“人”,叫“英雄”。

每个英雄,都有自己的形象、台词、职业和技能。

比如沈腾最爱玩的英雄,叫安琪拉,是个双马尾女孩,它穿着黑红色的短裙和裤袜,最著名的台词就是“火烧屁屁咯”。

它的技能有3个,如下图。

其实你不需要了解“技能”是什么意思,也不需要懂这些技能是干什么的。

我放图片在这里,只是想让你看看,这些技能是有颜色和动画效果的。

为什么要介绍这些呢?因为它们都和“皮肤”息息相关。

皮肤是什么呢?就是给安琪拉换了一套新衣服,顺便它3个技能的特效也变得更炫酷。

比如你看下图这个皮肤,是和动漫IP三丽鸥kuromi联动的,是不是确实要好看很多?

但你说这皮肤,对我们一开始说的游戏目标,推掉对方水晶,有作用吗?

答案是微乎其微,因为不管再贵的皮肤,也统一只增加10点攻击力,和没加差不多。

那么问题来了,这看似没有实用价值的新衣服,为什么会有上千万人愿意为它花钱呢?

02

一个V9玩家的真实心路历程

我是2022年初开始玩王者荣耀的。因为我老公喜欢玩,我想多一些共同话题,于是开启了我的新手之路。

对于皮肤,我一开始的态度是,绝对不买!随便玩玩就可以了,没必要花钱。

王者荣耀的皮肤目前有728款,每周都会上新。

按照皮肤精美度,由低到高,有“伴生-勇者-史诗-传说-限定-珍品传说-无双-珍品无双-荣耀典藏”9个品质。

价格也根据品质,由低到高,从6元到2000元不等。

图源网络,侵删

非限定售卖的史诗及以下等级皮肤 (原价88元以下),部分可以通过做任务,或收集皮肤碎片免费兑换。

在新手村的头半年,我的关注点都在练习英雄技能和提高段位上。

但因为每天都会登录和玩几局,完成活动任务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免费的皮肤宝箱也就顺手领了几个

我当时玩安琪拉比较多,下面这款勇者品质的玩偶皮肤,是我的第1款安琪拉皮肤。

其实它的技能特效,比起原皮肤,并没有什么变化,毕竟是免费的。

但它穿的玩偶衣服我觉得很可爱,很喜欢,所以就天天穿着它。

之后的几个月,我就努力攒皮肤碎片,把常玩英雄的稍微好看一点的低等级皮肤都免费兑换了,它们原价都低于88元。

你看,这时我对待皮肤的态度,似乎已经起变化了。我开始认为有皮肤也不错,好看的东西确实让人开心。

但钱嘛,我还是不花的,白嫖就行了。我老公的账号有付费皮肤,但我觉得自己的账号和他比起来,不花钱也能有几十个皮肤,简直赚大发了。

时间转眼就来到了2022年10月,王者荣耀七周年庆。每次周年庆,都会有很多福利活动。往年高品质的限时售卖皮肤,也会让玩家集体投票,前5名可以返场,重新开放售卖。

那段时间我开始练习孙尚香了,但还没有它的皮肤。

正好前5名能返场皮肤的英雄中,有孙尚香,所以我老公就用他的账号赠送了我一个

这是我的第1个传说品质皮肤,178元档位的。它确实和低品质有差别。举个栗子,其它皮肤的技能都是在地上打滚,但它是翻跟头,跟飞起来了一样,很酷炫,再配上这白毛白衣,简直长在了我的审美点上。

这时,我对皮肤的态度又进了一步。高级皮肤确实不一样。但仍然还没迈出自己花钱的那一步。

0到1的转折点,发生在2023年春节。这又是一个王者荣耀冲业绩的密集活动期。大家辛苦工作了一年,也都愿意在这个时间花点钱,犒劳下自己。

有个活动叫神秘商店。每个人可以从3个令牌中,选一个,看自己能抽中多少折扣。一般是5-7折。

我当时呢,就抽中了5折,也是这个活动的最低折扣。

这个活动里的部分皮肤,比如下图第1排的第3和第4坑位的两款,平时是不打折的,也不会免费赠送。

如果要买,要么这次5折买,要么以后用更贵的价格买。

我当时试了试这两个皮肤的特效,觉得挺好看。

这两个英雄我也都还没有任何一款皮肤。

5折买,比起原价买,还是省了一点钱的?

于是一番思想斗争后,我花下了在王者荣耀的第一笔钱!

虽然0到1的心理界限被突破了,但我又立下了一个flag,就是每一个英雄有最好看的那一款皮肤就行。

我当时没想到的是,“最好看”,它是有一个固定范围的。如果这个范围一直在增加呢?王者荣耀一直在给每个英雄出更多更好看的新皮肤呢?怎么办?

果不其然,半年后,我的flag又被打破了。王者荣耀开始走起了顶级动漫IP联名路线。第一个联动的是Hello Kitty,我最喜欢的卡通形象。

看看这海报,多少女生能抵挡住这诱惑?

所以哪怕已经拥有了下面这款,当时玩家们公认的该英雄最美的皮肤,我还是又忍痛走上了1到100的道路

好了,看到这里,你应该对王者荣耀皮肤本身,和玩家是怎么一步步入坑的,有了感性的认识。

那它背后的人货双轮驱动,和隐藏的经济学原理,又是怎么巧妙组合起来,为腾讯源源不断爆金币的呢?

03

皮肤生意的底层逻辑

前述我的氪金经历,如果站在王者荣耀的角度,就是一个“拉你入坑→诱你复购→利润收割”的完整过程。

拉你入坑,是让尽可能多的人,从0到1,完成首次购买。诱你复购,是让买过的每个人,尽可能买更多款的皮肤,实现1到100。利润收割,是让被买的这些皮肤,每一款都赚到尽可能多的钱。

买的人多×每人买很多款=皮肤售卖数量每款尽可能赚多的钱=售价-成本数量×(售价-成本)=利润

三者相乘,收入和利润就最大化了。

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基于金字塔原理,我想先拆解“利润收割”环节,因为它是这门生意的精髓。之后,再为你逐一拆解前两个环节,它们也很精彩。

三大环节 之

利润收割

根据腾讯财报,其2025年Q2毛利润率57%,Non-IFRS净利润率约34.2%,王者荣耀利润率高于此值。

究其本质,达成如此高的利润率,归功于两点:一是成本侧,皮肤的边际成本极低,几乎为0;二是售价侧,近乎实现了最难的一级价格歧视。

先看成本侧

这里有2个概念,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

王者荣耀皮肤的固定成本,是研发费用、市场宣传费用、员工工资等。意思是,你皮肤哪怕一套都没卖出去,这些钱都得花。

边际成本是每新增卖出一款皮肤的成本它几乎为0。

你想啊,一套皮肤,实际是一串代码。多卖1件,腾讯要多付出的,只是极少的带宽和服务器成本,最多再加一点支付通道手续费。

这与多卖一台手机、一件真衣服的边际成本相比,是不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皮肤卖得越多,单位平均成本就越低。

再看售价侧

王者荣耀的定价策略,是一个多层级的混合体。它以二级价格歧视为基础框架,再拼命叠加近乎一级价格歧视的玩法。

我们要先解释下,“价格歧视”这个词。大家不要看到“歧视”,就觉得是个贬义词,认为是不道德的,或非法的行为。在经济学中,它是中性词,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定价方式。

价格歧视,是指商家对相同产品,向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它一共分为3级。一级价格歧视最难。

看到上图的学生票、老人票、阶梯电价等,是不是就发现,价格歧视原来无处不在?

王者荣耀是怎么定价的呢?

前面有提到,王者荣耀皮肤分为9个品质等级,如史诗、传说、荣耀典藏等。每个等级的价格区间都不同,也基本固定。这就是典型的二级价格歧视

它提供了不同版本的商品,让消费者自己选择。你愿意为皮肤花钱,想要极致特效和身份感,你就抽荣耀典藏;你觉得没必要花那么多钱,差不多能看就行了,那就买勇者皮肤。

一句话,丰俭由人。本质是在区分你的支付意愿。

首周折扣,也是二级价格歧视。它区分的是“迫不及待想买”的高需求玩家,和“可以等等看”的低需求玩家。

总之,二级价格歧视,是王者荣耀皮肤的整体定价框架。

那为什么我们又说,它近乎实现了一级价格歧视呢?

因为越来越多的皮肤,开始走抽奖路线。9个品质等级中,最高的4个等级,都不能以一个固定的价格直接买,而是必须要靠抽奖来获取。

这个抽奖,在王者荣耀里,叫“祈愿“。

下图是抽奖规则。看着是不是很复杂?你也不需要仔细看。

简单说来,就是10元抽1次。抽什么呢?抽积分。积分有什么用?集齐998积分,就能换皮肤了。

这里有个关键点,就是存在“抽奖概率”。你可能运气特别好,一发入魂,第1抽就直接抽中该皮肤。也可能非酋附体,花了几百元,积分都还不够。

前者的概率只有0.2%,所以大部分人都得不停的抽。那抽多少次停手呢?

这就取决于你的支付意愿了。你抽1次尝个鲜也行(首抽只需1元),10次也行,抽满998积分也行。就看你钱包里有多少钱,和愿意为这款皮肤最多花多少钱。

你看,这是不是就符合“一级价格歧视”的定义了,即对每个人收取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但我为什么说,这皮肤是“近乎”实现一级价格歧视呢?

没有100%实现,是因为王者荣耀还保留了一点良心,它给每个品质等级都设定了一个“保底”价格,也就是价格上限。

最贵的荣耀典藏,保底价是2160元。抽360次,每次6元。哪怕你愿意为它支付5000元,也花不出去。

需要注意的是,下图中的3个品质等级,都是这两年才新增的。

它们都是抽奖玩法。且上新频次高,珍品传说推出后,半年就上架了7款。

也就是说,王者荣耀的皮肤定价,主观上愈发向一级价格歧视靠拢。

毕竟,让你掏出你愿意掏的最多的钱,再叠加极低的边际成本,才能利润最大化。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还有个疑惑,就是王者荣耀可以设计各种策略,但用户为什么要配合呢?

本质上,还是因为它准确拿捏了用户的心理。这个环节,涉及的心理陷阱有2个,一是沉没成本,二是损失厌恶。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不可回收的成本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损失厌恶,是指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人们认为损失更难以忍受。比如,“保证赢100元”和“50%几率赢200元,50%几率赢0元”,多数人会选前者。

这俩陷阱,经常作为“双胞胎”,成对出现。你因为舍不得沉没成本而继续投入,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是损失厌恶。

它们在抽皮肤这件事上,是怎么体现的呢?

你抽了10抽,花了100元,这就是你的沉没成本。你如果这时停手不抽了,相当于你花了100元,什么也没得到。对你来说,是不是损失了100元?

此时,如果你受过严格训练,或者你是理性经济人,你或许能告诉自己,不要被这100元蛊惑。损失了就损失了,你再抽,将损失更多。

但很可惜,理性经济人不存在,我们也大多没受过训练。

100元花都花了,我不可能空手而归吧。只能咬咬牙,再继续抽下去,直到获得皮肤。

利润收割 小结

目标每款皮肤赚尽可能多的钱即 max(售价-成本)

业务策略分等级定价、概率抽奖、限时折扣

经济学原理① 成本侧,边际成本,天然接近0② 售价侧,运用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为基础,无限接近一级价格歧视③ 前2点,共同实现 max(售价-成本)④ 背后的用户心理,是“沉没成本”和“损失厌恶”认知偏差

三大环节 之

拉你入坑

既然边际成本低,收回固定成本后,168元的皮肤,卖168,差不多赚168,那肯定要多卖咯。

怎么多卖?答案是,让尽可能多的人来买,再每个人买很多款。二者分别对应“拉你入坑”和“诱你复购”。

拉你入坑,让你从“不买”变为“买”。这是0到1的突破,也是所有付费交易中,最关键的一环。

我们曾经在电商App统计过数据,完成首次购买行为的用户,留存率比未首购用户高30个点!

而0到1,核心要做的,是打破那道门槛。 你不愿意花钱,要么是觉得它不值得花钱,要么是觉得它太贵。 那王者荣耀是怎么解决这两点的呢? 前者,用了“心理账户”;后者,用了“锚定效应”。

先来看心理账户

它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提出的,指人们会在心理上无意识的把金钱分类,不同分类对应不同账户,每个账户有独立的运算规则和心理权重。

通俗点讲,就是钱和钱不一样。同样5000元,你辛苦工作赚来的,会精打细算使用;但如果是买彩票中的,那可能就大手大脚了。因为“劳动收入账户”和“意外横财账户”消费阈值不同。

这里对价值的判断,不取决于绝对金额,而取决于它被归入哪个心理账户。

王者荣耀想让原本不氪金的用户买皮肤,本质就是要改变用户对“皮肤价值”的心理账户分类,降低付费阻力。

用户觉得皮肤不值得花钱。OK,它就慢慢让你感觉值得嘛。

还记得我自己的真实案例吗?

我一开始信誓旦旦绝不买皮肤,是因为我把皮肤归到了“非必要消费”的心理账户

那王者荣耀做了哪些策略呢?做任务赠送、集碎片兑换、好友赠送。

前两者,是将皮肤划归到了“零成本/低代价账户”。我本来每天就要登录和玩几局,任务是顺手完成的,并没有耗费我更多的精力和金钱。

同时,它不仅是“低成本账户”,还是“收益账户”。就像我前面说的,皮肤是免费获得的,白嫖几十款皮肤,我觉得自己赚到了。

而好友赠送,让皮肤的价值被计入了“情感收获账户”。

他不是在花钱,是在表达对我的爱

上述过程中,对皮肤的持续体验,也让我逐步改变了对皮肤的看法,开始觉得“有皮肤确实更好看”“品质更高的是不一样啊”。

渐渐地,游戏消费从我的“非必要消费”账户,转移到“游戏体验必要支出”账户。习惯了穿着新衣服、局内漂漂亮亮的,如果再回到没有皮肤的“毛坯房”,我只会觉得太简陋了、太丑了。

想要有好的体验,似乎确实每个英雄都应该有一件漂亮衣服啊。

于是,心理账户重构完成!

锚定效应

好了,此刻,你已经卸下了心防,觉得可以为皮肤花钱了。

那花多少钱呢?

王者荣耀告诉你,首次充值只需要花6元,甚至还时不时搞一些“1元福利”活动。

最低定价直接拉到最小金额。1块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除了最低定价低,再注意看上面两张图。它们都在非常明显的运用“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行为经济学最经典的认知偏差之一,也是商业世界广泛运用的技巧。

它是指人们在做判断时,会不自觉地依赖最先获得的信息(即“锚点”),以它为起点进行不充分的调整,最终导致决策偏差。

简单说来,就是“先入为主”。

比如有人问你“珠峰超过8000米吗?”,无论你回答是与否,“8000米”这个数字已经成为你的锚点。接下来再问你“具体高度是多少?”,你的答案大概率会在8000米附近波动,而不是乱猜。这就是锚点固定认知的作用。

回到王者荣耀。你看不管是首充6元,还是拉我入坑的神秘商城5折。它的宣传海报和产品界面,都在努力突出各种锚点。

6比98,1比16,444比888,每一组数字对比,都在竭尽全力提醒你,你赚到了!

既然赚到了,你还犹豫什么,赶紧买啊。

拉你入坑 小结

目标买的人多即:让足够多的人“打破0到1的门槛”

业务策略做任务免费获取、好友赠送、限时折扣

经济学原理① 巧用“心理账户”,攻破心理防线② 再用“锚定效应”,营造稳赚不亏之感,自我说服理由+1③ 最低定价低,助推临门一脚,保证有意愿的用户都能无痛入手

三大环节 之

诱你复购

完成了0到1,下一步就是1到100的进阶。

做过用户增长的都知道,这是最难的环节。0到1虽然关键,但业界大多已有明确的方法论。而1到100,却需要一整套系统的持续协同支撑。

对王者荣耀来说,这个命题,就是你已经买了第1款皮肤了,接下来,我要让你买更多款皮肤。

要从1个到多个,首先,供给侧要有足够多的商品SKU(最小存货单位)可供选择吧。

对于SKU,王者荣耀在努力做宽做深。

SKU宽度和深度

SKU宽度而言,王者荣耀实际不仅卖皮肤,还卖各种个性资源。本文只是为了简化理解,统称皮肤。

个性资源,顾名思义,能让玩家显得与众不同,有个性。道具、按键、表情、语音……所有能让你看起来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它都能卖。

SKU深度呢,我们单就皮肤来说。

127个英雄,几乎每个英雄,都在持续上新皮肤。目前皮肤数仅有1款或0款的英雄,只有5个。

皮肤数最多的英雄之一,貂蝉,有11款皮肤。部分皮肤还可以换颜色(星元),加一起共15款。

意思是啥呢?就是一个月内,她每两天就能换一身新衣服。咱是不是自己都没这么多衣服穿?

图源网络,侵删

努力将SKU做深之余,王者荣耀还给皮肤搞了一个维度,叫套系,可以理解为系列。

728款皮肤,可以用任何理由,组成一个套系。

目前已有80个大套系,73个子套系,共153套。我统计了一部分,如下表。你不需要细看,知道套系很多就行了。节假日、IP、设计风格、电竞等,套系类型五花八门。

那么问题又来了,王者荣耀费心搞这么多眼花缭乱的皮肤、套系,是为了什么呢?

玩家又为什么要买账?一定要给英雄买那么多件衣服吗?

全皮和金字特权

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概念,叫“全皮”,就是拥有该英雄全部的皮肤,或某个套系全部的皮肤。

而全皮,对应的是特权。一是海报名字变成金色,

二是能获得收藏家成就,成就称号能在个人主页展示。

这一套玩法是不是很熟悉?

对,这就是腾讯的看家本领之一,会员特权。

当年被QQ红色名字和太阳

支配的恐惧,大家还记得吧?

全皮和特权背后,又是哪些心理陷阱在发挥作用呢?有3个,沉没成本、损失厌恶、马斯洛需求层次-尊重

前两个,我们已经解释过定义,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全皮的金字特权,沉没成本是已经拥有的皮肤,和为皮肤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厌恶的损失就是这些成本,和似乎唾手可及的特权。

而追求金字、想向别人展示独一无二的收藏家称号,都是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尊重需求在作祟。所谓的炫耀、虚荣心,实际是个体期望被他人、群体和社会认可。没有人能逃得开,或多或少而已。

基于上述用户心理,王者荣耀一般怎么玩?它会像上图一样,一整套皮肤,先0元送你2个。0元,看似免费,实际要做任务才能领。做任务也要时间啊,这就被迫投入了沉没成本。

它再想方设法提醒你,你离全皮有差距,但不远了。安琪拉8个皮肤,你集齐6个了,成就“即将达成”,别人马上就能知道你是尊贵的全皮玩家了,还不心动吗?

既然沉没成本已产生,终点又一步之遥,那要不就把剩下的买了吧?哪怕不一定喜欢。

图片源自小/红/书公开评论区的截图

好了,至此,部分玩家已经被拿捏。但还是有人不为“全皮”所动,比如我。虽然我经常被小王套路,但对全皮确实没啥执念。OK,那王者荣耀还有一招,叫“限定”。

限定

这限定皮肤,类似于限量款。主要目的,是营造稀缺性

但王者荣耀和其它行业的限量款有一点不同。别家限量款占比很低,比如爱马仕BKC系列中,鳄鱼皮限量款占比不到1%。

但王者荣耀的皮肤,60%都是限定。它还没有生产总数限制,限定期内,你想买都能买。

那既然一出皮肤,都是限定,又不限制数量,是不是在搞噱头?还有没有稀缺性?

不是噱头,是真限定,有稀缺性。它的限定,限在购买时间和购买机会。

下图是最近一次的限定皮肤案例。注意一句话,“本次返场结束后,以上三款皮肤将不再以直售形式返场”。

直售,是以固定价格直接售卖,不是抽奖,意思是能少花一些钱。返场,是首次上架后,再重新上架卖几天。

直售形式的返场,只有1次机会。甚至部分皮肤,可能永远不会返场。比如,安琪拉与《如懿传》联动的皮肤,7年了也没再卖第2次。

这意味着,如果限定皮肤,第一次上架时你不买,可能就永远买不到了。就算一年后,你还有一次机会买,那也比首周贵。如果你再不买,以后想买,就遥遥无期了。

上述规则里,一是构建起了“稀缺性”。稀缺性带来的,仍是马斯洛尊重需求的被满足。在游戏里,如果你身穿7年前的绝版皮肤,别人就会知道,你是资深老玩家,甚至有人会认为你是高手。这就是独特的身份,能收获其它玩家的认同。

二是再次利用了损失厌恶。“现在不买,以后可能就永远买不到了”,这是对失去机会的恐惧。它现在有个潮流新词,叫FOMO (Fear Of Missing Out)想到“下次返场不知何年何月”,许多玩家就会选择咬牙拿下。

这就是“限定”的威力。

不瞒你说,我这V9,也基本都是花在限定皮肤上。

不限定的皮肤,哪怕觉得还不错,我也只是把它们放入收藏夹,反正随时可以买。

贵族体系

最后,跳出单个皮肤的视角,王者荣耀运用整体的贵族体系,再推了玩家最后一把。

贵族体系,说白了,就是会员体系

王者荣耀会员共有12级,V1到V10,前两年又新增了更高的无双V10和荣耀V10。提高等级的方式,简单又直接,就是充钱。

每个等级,都有对应的特权。出于简化考虑,下图仅罗列了V1-V10特权。

会员体系,从大层面看,一个是会员分层,一个是对应权益,要让用户有攀爬升级的动力。

移动互联网前期,无论是头部平台,还是品牌商,会员体系大多做得不太好,核心原因是权益难做。

我在淘宝App做用户增长时,当时负责淘宝会员权益的同事,就做得非常痛苦。用他的话来说:发几张不痛不痒的优惠券,用户根本不在意,也没有感知。

后几年,付费会员模式跑通后,有感知的会员体系才多了起来,比如88VIP、爱优腾的视频VIP等。

怎么做出有感知的权益?关键是,要在你的场景,找到用户的痛点或需求

比如,视频场景,痛点是广告多;购物场景,需求是想真的省钱。

社交场景的用户需求是什么呢?很明显,是展示自己,也就是前面反复提到的“马斯洛需求层次-尊重”。

这一点,腾讯在20年前就捕捉到了,所以QQ会员能成为会员体系的标杆案例。

王者荣耀的贵族体系,遵循的是QQ会员的同一套逻辑。即想方设法让贵族们显得与众不同,在局内局外都能被看见、恭维、称赞、羡慕,总之就是最大程度满足你的虚荣心。

比如上图这个真实场景。

进入对局前,我和队友在说话。我是V9,所以我说的话,它的显示框和文字都是金色的,而我队友的是白色的。

看到这个金色框,我素不相识的队友们,就知道我是V9及以上贵族。我之前多次遇到,自己说完一句话,就有队友说“大佬,能分享一个皮肤吗?”(V10能分享皮肤)

这就是能被用户明显感知到的特权,是有效的权益。

所以,必定会有玩家,为了这些“与众不同”,去持续不断的充值、买皮肤。

王者荣耀“1到100”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诱你复购 小结

目标每个人买多款皮肤即:从1到100

业务策略SKU做宽做深、限定、全皮和金字特权、贵族体系

经济学原理① 货品侧,制造“稀缺性”② 用户侧,反复围绕“沉没成本”“损失厌恶”“马斯洛需求层次-尊重”做文章

04

结语

回顾全文,王者荣耀皮肤生意的整体框架如下图。

王者荣耀的商业成功,既依靠了这一整套经济学模型,也建立在游戏自身的持续可玩性基础上。当然,后者又是另一个万字话题了。

王者荣耀的皮肤生意可以复制吗?

我认为,站在纯商业角度,它的业务策略,是可以学习的,包括定价、会员体系、限定、特权,和对用户心理的深刻洞察,等等。

站在消费者角度,我们多认识到一些心理陷阱,识别出商家的销售手段,日常生活也更游刃有余。

站在投资者角度呢?边际成本极低,又能近乎实现一级价格歧视的生意,真的不多。如果你找到了,但又没有资源或能力自己去经营,那做它的小小小小小股东,还是可以的嘛。

最后的最后,作为一个王者荣耀玩家,我在文章开头说,我曾经不理解,为什么要为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花钱?

后来我懂了。给自己买新衣服,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在游戏里穿上一件漂亮衣服,也很开心。都是开心,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呢?

来源:大款女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