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出苗后是“黄金管理期”,做好这3点,花开满园果压枝!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1 08:01 1

摘要:生姜出苗后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年底的收成。俗话说:“种姜容易管姜难”,苗期管理正是决定生姜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时期。最近安徽阜阳的姜农们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管理挽救了受根结线虫病威胁的姜田,让原本叶片蜷缩、姜秆发黄的姜苗重新焕发生机。

生姜出苗后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年底的收成。俗话说:“种姜容易管姜难”,苗期管理正是决定生姜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时期。最近安徽阜阳的姜农们在科技特派员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管理挽救了受根结线虫病威胁的姜田,让原本叶片蜷缩、姜秆发黄的姜苗重新焕发生机。

那么,生姜出苗后到底需要做好哪三点?今天就来说说这门大学问!

温度把控,遮阳降温是关键

生姜是喜阴作物,对温度非常敏感。当温度高于26℃时,生姜就容易受到高温危害,尤其是在出苗期间,棚内温度过高会导致姜沟内地温升高,从而伤害正在出土的姜芽。

适时放风降温是确保生姜安全出苗的重要措施。超过六米的棚应该在播种后提前留出放风的风道,温度高时及时放风降温。

小拱棚则需要在棚的底部和顶部打孔放风降温,并随温度升高逐渐将孔洞放大,确保幼芽和小苗不受高温危害。

当姜芽出齐后要立即采取遮阳措施,降低光照强度,缓解高温压力。建议采用高架网遮阳,前期保持透光60-70%,后期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加密。

水分管理,浇对时机很重要

生姜苗期的水分管理非常讲究,过多过少都会影响生长。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左右为宜。

有条件的要造墒打沟播种,播种后覆膜前要灌透水。出苗前尽量不要浇水,这样有利于提高地温,避免因土壤湿度过大、温度过高而造成烤芽现象。

一般情况下,土表不干无需浇水。当出苗达到80%以上后,可小水快浇,但禁止大水漫灌。近年来,安徽阜阳的姜农在实践中摸索出“控制浇水,等表土发白再浇小水”的经验,还加入腐植酸来调节酸碱、促进根系发育。

科学施肥,促根壮苗是核心

苗期施肥要讲究“巧”字。生姜从出苗到三杈期无需追施大量氮磷钾肥料,但可以结合浇水冲施功能性肥料(含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菌剂等肥料)促根1-2次。

苗高10-15厘米时追施提苗肥,亩施尿素10-15千克。苗高30-40厘米有1-2个分枝时追施壮苗肥,亩施复合肥15千克或干猪牛粪250千克、草木灰75千克。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不少姜农采用“生根剂+微生物菌剂”的组合来促进根系生长,改善土壤环境,效果非常显著。

除了这三点核心管理外,病虫害防治也不能松懈。生姜的主要叶部病害有炭疽病、叶斑病、叶枯病和细菌性病害,根部病害有茎基腐病、根腐病、姜瘟病等。

防治叶部病害可选用阿米妙收10毫升+铜高尚35毫升对水15公斤喷雾防治,隔15天后再喷施1次。采用此方法灌根,可以防治生姜茎基腐病、姜瘟和根腐病等根部病害。

清晨的阳光洒在姜田上,一片片姜叶舒展着腰身,白花花的须根在泥土中奋力向下延伸。远远望去,一排排生姜排列整齐,犹如“标兵”,棵棵枝繁叶茂,长势喜人。

科技特派员轻轻托起一片姜叶,声音沉稳:“苗情基本稳住了。”这简单的一句话,却是对姜农辛勤管理的最佳肯定。

来源:稻香老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