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前她在《生万物》里饰演一位赤贫农妇,剪狗啃刘海、全身涂黑,指甲里都带着泥。
一开始还以为蓝盈莹这是雀斑妆,结果没想到是素颜。
这雀斑还长得挺有氛围感的...
之前她在《生万物》里饰演一位赤贫农妇,剪狗啃刘海、全身涂黑,指甲里都带着泥。
扮相和人设,可以说是和前几年接的一些精英、腹黑角色大相径庭。
但不少观众却觉得,这种带着“泥土腥气”的表演似乎更具生命力,也更契合蓝盈莹身上那股子野生的不服输的劲儿。
就像她说的,这是“被阳光亲吻后的雀斑”。
除了拍戏被晒出的雀斑之外,大人发现蓝盈莹的脸颊痣也很会长,给原本有点凶的面相增加了一丝俏皮和灵动。
痣的位置长好了真的很给整体氛围加分,也会提升辨识度,比如白石圣脸颊上的三颗痣就长得很妙。
不过,大人最近也看到一种说法:人人都有的痣,居然会有癌变风险?
之前小有名气的西班牙真人秀明星Patricia,就是因为恶性黑色素瘤,刚爆火就退圈。
Patricia曾作为嘉宾出现在西班牙的大热恋爱综艺上,为她增长了很多人气,短时间内就聚集了34w粉丝。
可惜好景不长,Patricia发现自己胸部侧面长了一颗形状奇怪的黑痣。
由于拍摄需要,她觉得这颗痣影响美观,就去咨询医生做激光手术。
结果却意外确诊了恶性黑色素瘤。
虽然Patricia一直尝试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病魔,也拥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医生母亲的精心照顾,但病魔仍未放过她。
年仅30岁就与世长辞...
一个不起眼的痣,真的会导致癌症吗?
我们每个人身上、面部几乎都会有痣,这些痣都会存在癌变风险吗?什么样的痣会存在癌变风险呢?
痣的常见类型及特点
根据痣在皮肤中的位置,医学上把痣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痣外观和风险也有所不同。
💡交界痣
这类痣位于表皮和真皮的交界处,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外观通常是平坦的,颜色从褐色到黑色不等,边界清晰,直径一般小于6毫米。
交界痣比较活跃,有一定的癌变可能性,尤其是长在手掌、足底、生殖器等易摩擦部位的交界痣,需要特别关注。
💡混合痣
同时存在于表皮和真皮层,是成人最常见的痣类型。
外观略微隆起,颜色从褐色到黑色,大小不一。
混合痣的癌变风险比交界痣低,但仍需注意观察变化。
💡皮内痣
完全位于真皮层内,常见于成年人。
通常表现为隆起的丘疹或结节,颜色呈褐色、棕色或肤色,有些皮内痣还会长出毛发。
皮内痣是最稳定的痣类型,癌变概率非常低。
黑色素瘤的风险与信号
听到痣会癌变,很多人会感到恐慌,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痣都是良性的,恶变的概率非常低。
普通人群中,黑色素瘤的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有1-2人,而由色素痣恶变而来的黑色素瘤,只占所有黑色素瘤的一部分。
医学研究表明,正常色素痣恶变的概率约为百万分之一。
也就是说,一个人身上的几十颗痣中,发生恶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大部分黑色素瘤并非由已有的痣恶变而来,而是直接发生在正常皮肤上的新病变。
因此,对于身上的普通痣,我们不必过于焦虑,保持正常观察即可。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忽视痣的变化。
黑色素瘤虽然发病率低,但恶性程度高,早期发现和晚期发现的预后有天壤之别。
肿瘤厚度小于1毫米的早期黑色素瘤,经过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5%。
而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晚期黑色素瘤,5年生存率仅为15%-20%。
因此,了解痣的恶变信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哪些痣更容易发生恶变?
虽然大多数痣是安全的,但某些类型的痣确实存在较高的恶变风险,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先天性巨痣
先天性巨痣的恶变风险明显高于普通后天性痣,尤其是直径超过20厘米的巨型先天性痣,恶变概率可达10%-15%,且恶变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因此,对于先天性巨痣,医生通常建议密切观察,必要时进行预防性切除。
💡发育不良痣
这类痣外观不规则,颜色不均匀,通常比普通痣大,直径超过5毫米,边界模糊。
发育不良痣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家族性发育不良痣综合征患者的黑色素瘤发病风险比普通人高100倍以上。
如果身上有10颗以上的发育不良痣,就需要提高警惕,定期进行皮肤检查。
💡易摩擦部位的痣
长在手掌、足底、指(趾)甲下、生殖器、肛门周围等易摩擦部位的痣,由于长期受到摩擦刺激,恶变风险相对较高。
这些部位的痣即使看起来正常,也建议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变化及时就医。
💡反复损伤的痣
位于腰带处、衣领摩擦部位或经常被抓挠部位的痣,由于反复受到机械刺激,也可能增加恶变风险。
如果痣经常被摩擦或损伤,建议考虑预防性切除。
黑色素瘤的早期信号
那么,如何判断痣是否发生了恶变?
国际上通用的ABCDE法则可以帮助我们初步识别黑色素瘤的早期信号。
ABCDE分别指的是什么?
💡A(Asymmetry)不对称
良性痣通常是对称的,而黑色素瘤往往形状不规则,两半不对称。
可以想象将痣从中间画一条直线,如果两边形状差异明显,就需要警惕。
💡B(Border)边界不规则
良性痣的边界清晰、光滑,而黑色素瘤的边界通常模糊不清,边缘不规整,可能呈现锯齿状或地图状。
💡C(Color)颜色不均匀
普通痣的颜色均匀一致,多为褐色或黑色。黑色素瘤则可能出现颜色混杂,如褐色、黑色、红色、白色、蓝色等多种颜色并存。
💡D(Diameter)直径较大
良性痣通常直径小于6毫米,而黑色素瘤往往较大,直径超过6毫米。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早期黑色素瘤也可能小于6毫米,因此不能仅凭大小判断。
💡E(Evolving)变化
这是最重要的信号之一。
如果痣在短期内(几周至几个月)出现大小、形状、颜色的变化,或者出现瘙痒、疼痛、出血、溃疡等症状,都需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检查。
除了ABCDE法则,还有一些其他危险信号需要注意,比如新出现的痣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新出现的较大色素性皮损。
或者原有痣周围出现卫星状的小痣,这些都可能是黑色素瘤的早期表现。
如何预防痣的恶变?
痣的恶变取决于多种原因,无法完全预防,但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降低风险。
💡做好防晒
紫外线是诱发黑色素瘤的重要因素,日常做好防晒可以有效降低痣的恶变风险。
建议外出时涂抹防晒霜(SPF≥30,PA+++以上),戴宽檐帽、太阳镜,穿长袖衣物,避免在紫外线最强的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长时间户外活动。
💡避免刺激
不要随意挤压、抓挠或挑刺身上的痣,避免使用化学腐蚀剂点痣。这些行为可能刺激痣细胞,增加恶变风险。
💡谨慎点痣
如果因为美观原因想要去除痣,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选择手术切除或激光治疗等安全方法。
不要在街头小摊或非正规机构点痣,这些地方的操作不规范,容易导致感染或刺激痣细胞。
一旦发现身上的痣出现以下情况时,要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痣在短期内迅速增大或形状、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痣出现瘙痒、疼痛、出血、溃疡或结痂;
痣的周围出现卫星状小痣;
新出现的痣较大(直径超过6毫米)或形态不规则;
易摩擦部位的痣出现任何异常变化。
总的来说,我们身上的痣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的,发生恶变的概率很低,我们不必过于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做好日常防晒和防护,才是预防痣恶变的有效方法。
如果发现身上的痣出现异常变化,不要惊慌,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早期发现的黑色素瘤基本都是可以治愈的。
来源:八卦急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