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易简出生于958年,母亲薛氏自幼秉承家族门风,“通经史,晓礼仪”。她对苏易简的教育,颇有孟母之风。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北宋宰相,光禄寺丞苏协之子。
980年,考中状元,起家升州通判,迁左赞善大夫,入为右拾遗。
01、自幼聪慧,受良好教育
苏易简出生于958年,母亲薛氏自幼秉承家族门风,“通经史,晓礼仪”。她对苏易简的教育,颇有孟母之风。
苏易简聪慧过人,两岁时就能静静地听父亲背诵唐诗数个时辰。三岁起就表现出极高的读书兴趣,经常翻阅父。
七岁的苏易简在母亲薛氏的悉心指导下学习《四书》《五经》。十岁时,苏易简就因能“诵五经,熟词赋”而名闻遐迩。
02、中状元,仕途顺畅
少年苏易简聪颖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捷,980年,举进士时,宋太宗留心儒术,责考生皆临轩复试,易简洋洋三千余言,一挥而就。
宋太宗览毕,甚为赞赏,曰:“君臣千载遇”,擢为甲科第一(状元),遂以文章名扬天下,年仅二十二岁。
苏易简中状元后,出任通判升州,迁左赞善大夫。983年,以右拾遗、知制诰。
984年,易简因为宋太宗举行“郊祀”即在开封南郊举行祭天大典,按例升赏官员,他升官职为“祠部员外郎”。
03、知贡举,一波三折
986年,易简与贾黄中一同担任科举考试副主考“同知贡举”。没想到,苏易简第一次知贡举,就引发了一场大风波。
(1)初知贡举,受牵连
在已中举的名单中,出现了两个跟他沾亲带故的考生。一个叫崔范,是他的妻弟。一个叫王千里,其父是苏易简父亲的尊师王孚。
按规定,凡与考官沾亲带故的考生,考试前均需向官方申报,申请别置考场考试,称“别试”。崔范、王千里的操作已涉嫌违规。
更要命的是,崔范考试时,正值父丧。按照规定,无论举子还是正式官员,遇父母丧事丁忧三年,已是沿用许久的道德及法律惯例。
崔范、王千里的事被宋太宗知道,宋太宗处罚了崔范和王千里。
易简受到牵连,被罢免知制诰职务,只能以“祠部员外郎”官职参加朝会。
第二次当考官,他发明了"锁院"制度,把自己和副主考锁在贡院里,就是要证明他的清廉,但还是出事了。
考官们在完成命题、考试、阅卷、确定考生等级等环节之后,才得走出贡院,这就是所谓的“锁院制”。
(2)遇好友秉公执法,被母亲责备
有一位四川人何光逢,是与易简交情深厚的朋友,曾任县令,因为收受贿赂被“削籍”,流落在京城开封。
其时恰逢易简做科考主考官,何光逢代人考试,以取得报酬,易简在众人之中发现了何光逢,将何光逢驱出考场。
何光逢写了毁谤文章,指责朝廷政事,且讥讽易简。易简得到了何光逢的文章,报告了宋太宗,
宋太宗下诏逮捕何光逢。案件审结,何光逢被处死后曝尸闹市。
易简的母亲薛氏认为易简杀了自己的父亲之友,严厉责备易简,易简哭着说:“我也没想到会这样,这是易简的罪过啊!”
他七次担任国家会试考官,创立了“糊名密封、锁院回避”等考试制度,有效防止了舞弊现象。986,充翰林学士。
04、守孝期间,编《续翰林志》
990年,父亲苏协去世,苏易简辞官居家守孝。他在守孝期间忙着在唐朝文学家李肇所写《翰林志》的基础上,编撰一部《续翰林志》。
他一回到朝廷,就赶紧呈献给宋太宗,想借此恢复翰林学士在朝廷中的礼遇。
宋太宗最终同意恢复过去国家重大典礼优先安排翰林学士参与的做法。翰林学士的政治地位得以提升。慢慢地,皇帝把他视为肱股重臣。
05、任文官考课,劝谏皇帝
993年苏易简担任负责中下级文官考课、注授差遣事务的机构。他大胆向皇帝谏言,凡是中进士后就在京师的中央政权任职。
没有经过州县一级历练的官员,不能让他们担任知州以及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的州通判等关键职位,以免贻误国事。
宋太宗拍板赞成,加以采纳。宋太宗对苏易简的政治才干更加看重很快就任命他担任掌管复查大理寺所断案件的审刑院负责人。
一次,苏易简用水试欹器,以“日中则昃,月满刚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劝谏宋太宗持留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
06、任参政知事,母亲被称有孟母之风
不久,知审官院,改知审刑院,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宋太祖召薛氏入宫接见,赐给薛氏“冠帔”,给薛氏安排了坐位命坐。
问薛氏:“何以教子成此令器?”怎么才教育儿子成为这么好的人才?
薛氏回答:“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小时候用礼让约束他,长大了就教他读诗书。
宋太宗听后转头对身边人说:“真孟母也。”这真是孟轲的母亲啊!
07、嗜酒成性,不听皇帝规劝,被弹劾
易简生性嗜酒,初入翰林院任职,进见宋太宗道谢的当天,他竟喝得东倒西歪。
很多大臣对此颇有微词,宋太宗却认为,此举无伤大雅,只是草书了两首《劝酒》诗赐给苏易简。
并要求他当着母亲的面大声诵读这两首诗。此后一段日子里,苏易简有所收敛。
官做到参知政事后,苏易简又故态复萌了。他的醉酒为政敌找到了弹劾他的借口。
996年,好几次在朝堂议事时,苏易简因处于醉酒状态,不但对其他大臣,甚至对皇帝也出现失礼言语。
在一次朝会上,看到苏易简又是烂醉如泥,赵昌言当众宣读苏易简的各种失礼及政务处理上的延误,要求皇帝给予严惩。
宋太宗对苏易简不思悔改的行为也有些气恼,于是决定,将苏易简以礼部侍郎身份外放到邓州担任太守。
08、因嗜酒过度,英年早逝
后来苏易简又改到陈州任职;同时,对赵昌言也免去参知政事一职,派往外地做官。生活不如意,他越发嗜酒常常喝到酩酊大醉。
996年十二月,因饮酒过度去世,赠礼部尚书。太宗闻之,深为惋惜,赠挽词,上有“时向玉堂寻旧迹,八花砖上日空长”语。
玉堂是以前宋太宗亲自提笔御赐给苏易简挂在翰林院上的别称,八花砖是翰林院里地上砖块特有的称谓。
太宗皇帝用诗句里每一个字来表达出了睹物思人、内心惆怅的哀伤。
09、擅长诗词,著作等身
苏易简知识渊博,善喜谈笑,也是一位文采斐然的诗人,他经常与宋太宗赵光义及同僚们写诗唱和。
太宗酷爱琴曲十小词,命近臣十人,各探一调,撰一词,苏翰林易简,探得《越江吟》,遂赋此词:
非烟非雾瑶池宴。片片。碧桃冷落谁见。黄金殿,虾须半卷,天香散。
春云和、孤竹清婉。入霄汉,红颜醉态烂漫。金舆转,霓旌影乱,箫声远。
因词中有“瑶池宴”字句,所以,后来人们将词牌“越江吟”更名为“宴瑶池”,受到赵光义的称许。
苏易简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曾经用许多时间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并在自己的帖书上留下“题临兰亭序”。
苏易简也以文章名著于世,他的作品有《续翰林志》《文房四谱》《文选菁英》《淳化敕编》《禁林宴会集》等。
《文房四谱》全书共五卷,笔谱二卷,其余各一卷,附笔格、水滴器。书前有徐铉序,末有自序。
此书分别探讨和记载了笔、砚、纸、墨产生的根源、制造的工艺、流传的故事以及诗词赋文。
苏易简撰写的《文房四谱》中的《纸谱》一卷,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纸的专著。
《纸谱》成书于公元986年9月,分为叙事、制造、杂说、辞赋四部分,记述了纸的源流、名称、制作、加工、用途、特点等,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
苏易简自幼聪慧,年轻时候高中状元,仕途顺畅,多次巧妙劝谏皇帝,深受太宗器重。
他知识渊博。擅长诗词,著作等身,写下《纸谱》和《文房四宝》流传千古,可惜嗜酒过度,英年早逝!
来源:小丁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