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0后,正好卡在这个尴尬的时间点上——不是最早的那拨老年人,也不是最新的那代中年人。
说句扎心的,五十岁这道坎,不响,却绊人。
70后,正好卡在这个尴尬的时间点上——不是最早的那拨老年人,也不是最新的那代中年人。
不算老,却也不再年轻。
不算穷,可也没富到能高枕无忧。
看似一切尚可,实则四面都是风。真不是缺钱、缺房的问题,而是下面几种状态,一旦沾上,够一个人慢慢熬到心冷。
很多人觉得五十岁最怕的是病,其实最怕的是,根本没资格生病。
一个电话,老父亲摔了,一周住院费两万;
另一边,儿子女儿刚毕业,工作还没站稳脚跟,房贷、彩礼张嘴就要几十万。
什么养老金、社保、福利,都太远。眼下这笔支出,是你马上得掏的。
你说不累吗?当然累,但你不敢倒。你知道你一倒,这个家就跟着散了。
很多人不敢想退休,也不是因为舍不得工作,是不敢让自己没有收入。
有房不一定是底气,有人指着你活着,那才是真的被困住了。
年轻时你是“主心骨”,说一不二;
五十岁后你发现,孩子有了主见,不再听你劝;
爱人说话的次数越来越少,连争吵都省了;
父母脾气变得固执,你想尽孝,他们反倒嫌你多事。
你还在做饭、打工、张罗一切,但你不再被“需要”。
你成了那个一直默默做事,却没人感激、没人回应的“影子人”。
那种被忽略的感觉,比生病还难受。不是别人不在乎你,而是这个家慢慢地开始“绕开你”生活。
可你又不能闹、不能走、不能抱怨,只能一边做着事,一边憋着情绪。
久而久之,人就空了,心也凉了。
年轻时谁不是风风火火,熬夜加班喝酒应酬不在话下。
可五十岁后,突然就熬不动了。一顿火锅能吃出胃病,一晚没睡就腰疼腿酸。
医生也不吓唬你,只是轻描淡写一句“这年纪,正常”。
你笑着点头,心里却一沉。因为你知道,你不再有“恢复”的速度了。
但问题是,你还不能停。
病了没时间躺,累了不敢休息。谁都知道身体重要,可你一停下,孩子的学费谁交?父母的药钱谁管?
最残酷的是,你的命,在你自己这代人手里最不值钱,偏偏负担却最沉。
很多人说五十岁是“职场天花板”,其实那是客气的说法。
真实的情况是——你被边缘化了。悄无声息地,从主力变成陪跑。
年轻的同事用一套又一套的新工具、新理念干活,速度快、能加班、不讲条件。
你呢?经验是有,但没人问;人情是广,但不值钱。
想跳槽,没人接;
想转行,没本事;
想自己创业,胆子也小了。
这时候最讽刺的,是你清楚自己有能力,也有责任,可世界仿佛突然不需要你了。
你还在岗位上,可心里已经开始倒计时。
年轻的时候,聚会不断、电话不断,连节日祝福都热热闹闹。
到了五十岁,朋友圈越来越安静,微信群一个个“已读不回”。
不是不想联系,是大家都累了,各自忙各自的。
你想找个说话的人,却发现真正能说心里话的那几个,不是在外地就是在忙生计。
孤独这事,不是突然袭来,是一点一点渗透进来的。
最讽刺的是,那些你曾经帮过、陪过、撑过的人,反而最难联系。
这不是谁对谁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只是你没准备好,就突然到了。
五十岁之前你靠“能力”立足,五十岁之后你发现,社会看你的价值,越来越简单粗暴:
还能不能挣钱?
有没有利用价值?
你一旦退休、被裁、或病倒,那种“被世界遗忘”的感觉就像冷水灌顶。
有的公司开会都不叫你,有的家庭决定也不再通知你。
你明明还活着,心里还有热,但别人眼里,你已经“没用了”。
那种被边缘的痛,不能说,说了也没人听。
你只能一边假装正常,一边偷偷咬牙硬扛。
五十岁的人,最不缺的就是情绪,但最难的是没地方发。
你不能跟父母说,他们年纪大了,听不得这些;
你不能跟爱人说,对方自己也够焦头烂额的;
你不能跟孩子说,怕影响他们的情绪和信心。
于是你开始自言自语,在车里发呆,在洗澡时落泪;
偶尔和人吵一架,不是因为那件事,而是早就积压满仓的委屈找不到出口。
情绪不能说,不能哭,不能抱怨,那就只能埋进胃里、压在心里、转成高血压糖尿病。
有时候真不是身体病了,是心太压抑了。
五十岁以后,70后这一代,不怕没钱、也不怕吃苦。
最怕的,是活着还努力着,却活得像“不存在”。
怕的是:
说的话没人听,做的事没人记,心里的痛没人懂。
怕的是,那个曾经撑起一片天的人,渐渐被当成了空气。
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更要提醒:
别把自己当成工具,别活成只会扛的苦力。
不为别的,只因为——你还活着,还在路上,还有价值。
把该说的说出来,把不舒服的表达出来,不是脆弱,是清醒。
别轻易认命,别轻易服老,
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请你自己给自己鼓掌。
因为你已经熬过了最难的年纪,也一定能熬过接下来的风雨。
愿每个五十岁的70后,都能在苦中开花,风中立足。
就算世界不再热烈,我们自己也要好好活着,不卑不亢,静水深流。
来源:亮哥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