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厨房为孩子们制作爱心午餐;做“影子”老师,辅助特教老师上课;陪同孩子们外出逛花市、听音乐会,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做科普,做调研,提升公众对孤独症的认知……8月25日至30日,大连理工大学“心向冬青”孤独症支教团队(以下简称“心向冬青”团队)再次前往大连市甘井
走进厨房为孩子们制作爱心午餐;做“影子”老师,辅助特教老师上课;陪同孩子们外出逛花市、听音乐会,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做科普,做调研,提升公众对孤独症的认知……8月25日至30日,大连理工大学“心向冬青”孤独症支教团队(以下简称“心向冬青”团队)再次前往大连市甘井子区晨光书院孤独症康复服务中心,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已经是该团队第九次前往该中心开展活动。实践团秉持“科学干预、温暖陪伴”的理念,为“星星的孩子”送去温暖与支持,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专业担当与人文关怀。
大连理工大学心向冬青第九期支教团全体成员在晨光书院的合照
“心向冬青”团队队长、大连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刘瑞至是第二次参加这项志愿活动。他介绍,与历次相比,本次实践更注重专业性与延续性。“我们引入了心理学专业使用的ABC(孤独症行为量表)和CAR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进行评估跟踪,希望通过科学方法更深入地理解孩子们的行为模式与需求,为康复中心提供有益参考。与第一次相比,我更清晰地意识到他们并非封闭自我,而是以独特的方式感知世界。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最难的是建立信任,当我看到孩子们主动牵起志愿者的手,那一刻我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刘瑞至说,这段时间,实践团的同学们多次与书院老师合作,组织外出融合活动,带着孩子们去了花市、鼎山公园、熊洞街,还去听了音乐会。“让我最难忘的是陪伴孩子们聆听交响音乐会。在音乐环绕中,一些孩子展现出罕见的专注和愉悦。”
大连理工大学数理基础科学专业的李含冰是第一次参与这项志愿活动:“这次支教重塑了我对孤独症的认知。我体会到他们需要的不是怜悯,而是理解、耐心和真正的接纳。在陪伴星宝们的这些天里,有一个从不开口的孩子跟我模仿了一个词语,那一刻我感受到莫大的成就感。”
每次到晨光书院开展活动,“心向冬青”团队都会同步开展调研,基于过往调研与实践观察,团队了解到孤独症家庭亟需的,是社会公众的真诚接纳、长期稳定的专业康复支持以及家长自身的心理疏导和喘息服务。他们期待更广泛的社会融合环境、可持续的教育与就业通道,让他们感受到不是在独自战斗。团队成员、大连理工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的蒋美琪说,我们不仅是陪伴者,更愿成为融合教育的倡导者。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指引让我们方向更明,脚步更坚。未来,我们将持续关注这片领域,用青春与智慧为孤独症患者群体贡献力量。
来源:爱吃香菜大蒜薯片不爱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