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很多人第一次遇到飞蚊症,心都悬了。以为是不是要瞎了,是不是长肿瘤了,要不要马上挂急诊?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听说眼睛看见东西不正常
你有没有试过大白天看天,一抬头,眼前就开始飘小黑影?像蚊子,又像虫子,怎么揉眼也不走,怎么追都追不上。
有时像根小头发,有时又像个小圈圈,飘来飘去,跟你玩捉迷藏。这不是幻觉,也不是你眼花了,这是实打实的“飞蚊症”。
说实话,很多人第一次遇到飞蚊症,心都悬了。以为是不是要瞎了,是不是长肿瘤了,要不要马上挂急诊?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听说眼睛看见东西不正常
第一反应就是怕——怕视网膜脱落,怕失明,怕手术。你看这标题:“专家教你一招,当天有效!”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某宝广告词?可今天,我就用人话告诉你
这一招是什么,有没有用,谁适合用,谁千万别乱来。
咱得弄清楚,飞蚊症到底是咋回事。简单来说,眼球不是空的,里面有个像果冻一样的玩意儿,叫玻璃体。年轻时它是透明的,紧贴着眼球壁。
但人一上岁数,或者用眼过度,这果冻就开始“脱胶”,变稀变浑,慢慢从眼底脱落,于是里面就会出现一些漂浮的杂质。这些杂质就是你看到的“蚊子”。
这些漂浮物其实没啥攻击性,它们不会咬你,也不会变大变多到吞噬世界。但它们会让你烦——尤其是看手机、看书、看白墙的时候,总在你眼前晃
像是有人拿着小刷子在你眼皮里涂墨水。更讨厌的是,它并不总在,而是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搞得你连去医院都抓不到“证据”。
那到底得不要紧?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生理性飞蚊症,就是说你眼睛结构老化了,玻璃体混浊了,但没伤到视网膜,也没出血,也没炎症。
这类飞蚊症,其实多数人都有,尤其是40岁往上,几乎是“标配”。这时候你做再多检查,医生也只能说:您这是正常老化,该来的总会来。
但要是你突然一下子飞蚊暴增,像下雪一样的黑点,或者还伴着闪光感,像有人在你眼前开闪光灯,那就要小心了。这可能是视网膜裂孔或玻璃体出血的前兆
甚至是视网膜脱落的信号,这时候就别磨叽,得立马去医院挂眼底科,别耽误了治疗时机。
那你说了,既然大多数飞蚊症是“正常”的,那专家说的“当天有效的一招”是啥?这就得说到一个很接地气的操作——眼球运动。听着是不是有点失望?就是转眼珠子。
原理其实特简单:那些漂浮物是悬浮在玻璃体里的,不是粘在视网膜上,它们会随着玻璃体的运动而移动。当你快速上下左右转动眼睛时,玻璃体也会晃动
能让漂浮物暂时离开你视觉中心,飘到边角去。于是你就“看不到”它了。注意,这不是消除了飞蚊症,而是把它“晃走了”,至少暂时不在你眼前晃悠,起码能让你清静一阵。
有人会说,那我多练练,是不是就能让它彻底不见?不好意思,这不是练功练出来的。这就像你家天花板有个蜘蛛网,换位置能暂时不看见,但它还在。
只不过有时候眼睛习惯了,就不会总盯着那“蚊子”看,自然也没那么烦了。这个过程叫神经适应,是大脑给你开的“美颜滤镜”。
也不是人人都适合这个“转眼运动”。要是你刚出现飞蚊,或者有眼底病史,比如高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那就别自己瞎晃悠了。
眼球乱转,玻璃体剧烈拉扯,有可能“晃”出个裂孔来,反而惹出大麻烦。尤其是那种伴随闪光、视野缺损的,别犹豫,赶紧去医院做个眼底B超或者裂隙灯检查。
说到这儿,很多人就问了,那有没有什么能吃的,把飞蚊“吃没”了?很遗憾,靠吃解决不了飞蚊的问题。别信啥神奇果汁、保健品、小分子肽啥的。
飞蚊不是因为你缺维生素,而是结构老化。保持营养均衡、少熬夜、别对着手机屏幕怼一天,这些能延缓玻璃体退化,但不能逆转已经产生的飞蚊。
那是不是动个小手术就能搞定?现在确实有两种治疗方式,一种是激光玻璃体消融术,用激光把大块漂浮物打散,适合那种特别明显、特别大的飞蚊;另一种是玻璃体切除术
直接把玻璃体换掉,适合严重影响视力、生活质量的患者。但这些操作都有风险,比如视网膜脱落、白内障加速,不是动不动就能做的,医生一般都不推荐轻易尝试。
那有没有什么生活方式上的建议,能让飞蚊不那么烦人?当然有,以下几点很重要:
第一,别盯着白色背景看太久。白墙、天空、电脑白屏,都是飞蚊最爱“出没”的场所。可以调整屏幕背景为护眼绿或深灰色,能缓解视觉疲劳。
第二,保持眼睛湿润。长时间干眼会加重飞蚊感,用人工泪液可以缓解干涩,但对飞蚊本身没啥治疗作用,只是改善整体舒适度。
第三,控制用眼时间。每看屏幕40分钟,闭眼休息5分钟,或者眺望远处。眼睛不是铁的,也需要休息。
第四,定期检查眼底,特别是高度近视、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别等到飞蚊成灾才去医院,到那时候医生也只能摊手。
第五,情绪别太焦虑。很多人一发现飞蚊就上网搜,越搜越怕,甚至整天盯着飞蚊看,搞得神经敏感。这种心理状态反而会放大飞蚊的存在感。心理暗示对飞蚊的感知影响很大。
最后说个扎心的事实:飞蚊症基本是“不可逆”的,虽然不影响寿命,但影响心情。如果你真的是被飞蚊烦到不行,建议先排除病变,再考虑是否需要干预治疗。
但大多数人,最后都是跟飞蚊“和平共处”的。
飞蚊症不是啥稀奇病,它是眼睛给你的“时间提醒”。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比体检还靠谱——你眼睛一出事,它就跳出来给你打信号。
但你也别拿它太当回事,既不该忽视,也不该恐慌。关键是,你得了解它、识别它、监控它,就像你家老空调,虽然声音大有点漏风,但还能用,就别强拆了。
你有飞蚊症吗?它是怎么开始的?你有没有什么自己摸索出来的缓解小方法?或者你做过哪些检查?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咱们一起聊聊眼睛那些事儿。
别怕飞蚊,怕的是你啥都不懂还瞎折腾。
1.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玻璃体混浊和飞蚊症诊疗共识[J].中华眼科杂志,2020,56(8):580-585.
2. 国家卫健委老年眼病防治指南编写组.老年性眼病防治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来源:健康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