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有没有病看尿液能判断?医生:胆囊有疾,尿液会有这3变化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25 16:05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很多人查胆囊出了毛病,都是因为肚子右上角疼得厉害才去医院。

还有些人总觉得胃口不好,吃了油腻的就恶心,睡前胀气打嗝,以为是胃炎,一查B超,发现胆囊已经有结石、炎症或者胆泥沉积。

胆囊的病一直容易被忽略,它不像胃病容易察觉,也不像肠道问题那样马上拉肚子。

最麻烦的是,它发作时像别的毛病,不发作时完全没症状。

但有一个地方能在胆囊出问题前就暴露线索,那就是尿液。

尿液这东西太日常了,几乎没人认真盯着看。

但很多器官出问题,尿液都能先发信号。

胆囊的问题虽然不在泌尿系统,但它一旦出现炎症或排泄障碍,胆汁成分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胆红素代谢路径,而胆红素大部分是通过尿液排出来的。

只要路径出问题,尿的颜色、气味、状态都会有明显变化。

很多人以为尿黄就是上火或者喝水少,其实只说对一半。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在正常饮水情况下尿液仍然颜色偏深、接近茶色或黄褐色,并且持续好几天不退。

这种变化不是靠多喝水能冲淡的,而是肝胆代谢出了问题。

胆红素是血红蛋白降解后的产物,正常会通过肝脏转化,一部分随胆汁排入肠道,一部分从尿中排出。

但当胆囊有炎症、水肿或结石阻塞时,胆汁排不出去,直接反流回血液,这时候尿液中的胆红素和尿胆原含量就会大幅升高。

南京鼓楼医院曾做过一项门诊观察,对456名尿色异常患者进行分类检测,发现其中胆囊功能异常引起尿深黄或茶色者占了34%。

尤其是合并胆泥和胆总管狭窄的个体,其尿胆原水平平均值是正常人的2.7倍。

这不是喝水能改的,是代谢链路出现堵塞。

第二种比较有提示性的变化是尿液泡沫异常增多且不易消散。

很多人早上小便时会看到泡沫,以为是排尿压力大,但正常泡沫一般十几秒就会散开。

如果泡沫持续时间超过30秒,而且表面带有油光或者颜色偏白,提示胆固醇或胆盐代谢异常。

胆囊是调节胆汁浓缩的器官,胆汁里含有大量胆固醇和胆盐,这些物质进入尿液后会影响表面张力,导致泡沫多且稳定。

这种情况在胆囊结石合并胆道炎症的人群中比较常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一份研究指出,尿泡沫持续异常者中,胆囊功能减退、胆汁淤积的比例达到41%,而这些人群如果进一步做CT或MRCP检查,会发现胆囊壁增厚、胆总管有不同程度扩张。

也就是说,尿泡沫只是个表象,背后的问题是胆道系统的代谢紊乱。

还有一个更容易被忽视的点是尿液的气味发生变化。

正常尿液有轻微氨味,颜色清亮时几乎没什么气味。

如果胆囊出了问题,有些人尿液会变得有“发酵味”或者类似“腥臭味”。

这其实是胆汁成分中的胆酸、脂肪酸代谢不完全,通过尿液排出时与尿素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挥发性气体。

这种气味不剧烈,但细闻会有异感。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做过一项尿液挥发性成分分析实验,检测发现胆囊功能受损者的尿样中挥发性脂类成分高于常人17%,尤其在空腹状态下更明显。

这种尿味变化最早出现在胆囊炎的亚临床阶段,也就是说,B超还没明显看到结石或积液前,代谢已经变了。

上面这三种尿液变化,不是每天都能遇到,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但只要出现一个,就要对胆囊功能保持警觉。

如果出现两个甚至三个,那就不是警觉的问题,是需要马上检查的事。

很多胆囊癌前期就是从慢性炎症、结石发展而来,早期没什么特别的症状,但这些尿液信号会先一步跳出来。

可惜很多人根本不看自己的尿,有的人甚至说几十年都不注意尿的颜色,那就只能等病情拖到爆发。

胆囊这个器官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本身不直接产生代谢产物,而是一个存储和调节单位。

胆汁在肝脏生成后会被储存在胆囊里,等吃饭时释放到肠道帮助脂肪吸收。

如果胆囊长期功能不好,胆汁就会变稠、变浑,形成胆泥或结晶,再发展成结石。

这个过程非常慢,但每一个阶段都可能有尿液线索。

比起等腹痛等黄疸,尿液是最早的窗口。

尿液检测其实是最便宜也是最容易做到的检查方式,但现在大多数人体检只看肝功能、血脂,不查尿中的胆红素、尿胆原、尿泡沫稳定性。

有些基层医院甚至根本不报告这些数据,只做个尿常规就结束。真正能提示胆道问题的项目,在多数普通化验中是被忽略的。

只有在专科医院或者病情已经明显异常时,才会查胆红素代谢产物。

这个漏洞其实可以被填补,如果能把尿液观察做成一种生活习惯,很多病就能早发现。

尿液变化还有一个点,就是它反映的不只是胆囊,有时候也能提示胆总管和肝内胆管的问题。

比如梗阻型黄疸常常伴随尿胆红素显著升高,但眼睛还没黄,尿就已经是黄褐色。

还有部分胆囊息肉在恶变前期,胆汁代谢成分会轻微改变,也能通过尿液反映出来。

所以很多人以为看尿是肾病的事,其实肝胆系统出问题,尿液更先“开口说话”。

尿液的检测还有一个盲点,是很多人不在正确的时间看。

有的人下午喝水多了看见尿清,就觉得没事。

有的人早上起床第一泡尿太黄,又吓一跳。

其实判断尿液是否异常,最适合的时间是早上第二次排尿后的那一泡。

那时候既保留了夜间代谢信息,又不至于因为晨尿浓缩过头。

连续观察三天,颜色、泡沫、气味都偏重,那基本就可以确定胆道代谢出了问题。

[1]黄子臻.ERCP和LCBDE+钬激光碎石分别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比较[J].罕少疾病杂志,2025

来源:老王健康Tal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