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板块:底部区间等待腾飞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5 15:43 2

摘要:当前医药板块确实处于“三重底部”,业绩底、估值底、配置底。且随着政策、技术及需求端的积极信号显现,未来有望迎来估值修复与业绩腾飞。

当前医药板块确实处于“三重底部”,业绩底、估值底、配置底。且随着政策、技术及需求端的积极信号显现,未来有望迎来估值修复与业绩腾飞。

一、医药股处于“三重底部”的核心依据

1. 估值底,历史低位提供安全边际。

截至2025年3月,中信医药指数PE(TTM)为24倍,处于近十年历史分位数的27%,显著低于历史均值(36.13倍),接近2022年最低点(21.64倍)。

医药生物行业指数2024年跌幅达9.44%,在各行业中排名垫底,但低估值反而为长期投资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

2. 业绩底,盈利能力筑底,行业出清接近尾声。

2024年前三季度,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下滑1.30%,但增速已较2022年低点有所改善,且上市公司毛利率稳定在33%左右,显示行业盈利能力逐步企稳。

供给侧改革导致行业亏损比例稳定在30%以上,龙头企业在行业出清中展现出韧性,市场份额提升,为后续增长奠定基础。

3. 配置底,机构持仓比例低于历史均值。

截至2024年四季度,公募基金对医药板块的持仓比例为8.18%,剔除医药基金后仅2.77%,显著低于历史平均7.58%。

低配状态反映了市场情绪低迷,但也意味着未来资金回流空间较大,一旦行业拐点确认,可能触发超额收益。

二、腾飞条件逐步成熟的关键驱动因素

1. 政策红利,支付端改革与创新支持。

医保政策优化,多元支付体系加速落地,商保覆盖创新药械的政策预期增强,医保资金向创新药倾斜。

2. 创新药与出海,打开增长天花板。

2017年以来,国产新药临床试验和上市数量稳步增长,FIC(首创药物)比例提升,技术平台(如ADC、双抗)进入商业化验证阶段。

2023年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并购交易规模达1980亿美元,中国药企通过对外授权(如优锐医药的恩司芬群)和海外并购加速出海,国际化收入占比提升。

3. 技术突破,AI与脑机接口赋能行业革新。

AI在药物研发、诊断影像等领域的渗透率提升,例如AI辅助药物设计可缩短研发周期30%以上,成本降低50%。

国家医保局为脑机接口技术单独立项,推动其在医疗康复领域的应用落地,国内企业如惠泰医疗等已布局相关产品。

4. 需求端,老龄化与健康消费升级。

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14%,慢性病与肿瘤治疗需求持续增长,叠加居民健康意识提升,推动医疗消费升级。

多元化支付体系(医保+商保+个人支出)有望提升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释放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

5. 行业整合与集中度提升

政策推动下,医药行业加速整合,龙头企业在研发、渠道和资金上的优势凸显,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例如,器械领域国产替代加速(如电生理设备),中药行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三、应对策略

关注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及前沿技术(ADC、脑机接口)。

优选已实现海外商业化突破的药企。

配置业绩企稳、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细分领域,如中药、CXO。

当前医药板块的“三重底部”特征显著,叠加政策支持、技术创新、需求扩张等多重利好。

行业有望在2025年迎来估值修复与业绩反转。可聚焦创新药械、出海及低估值修复三大主线。

医药板块在底部区间是积极布局的最佳时机。避免在板块形成一轮大涨之后,市场形成信仰,后知后觉的人靠信仰在高位接盘。

来源:价值投资典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