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高新区,在此“合成”未来产业地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5 15:42 2

摘要:平均每15天落地1个优质项目、产值超80亿元、多项技术突破实现“第一”“唯一”……在常州高新区,一场关于未来产业的“化学反应”正加速将创新链的“基因”嵌入产业链的“蓝海”。

平均每15天落地1个优质项目、产值超80亿元、多项技术突破实现“第一”“唯一”……在常州高新区,一场关于未来产业的“化学反应”正加速将创新链的“基因”嵌入产业链的“蓝海”。

在推动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

以合成生物学为支点,常州高新区锚定千亿级风口,紧紧围绕常州“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核心功能定位,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春分时节,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播种”加速:考察团队接踵而至、新建产线安装调试、技术创新迭代升级、项目现场如火如荼……

2023年10月,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一期正式开园,截至目前入驻率近100%,二期3万平方米厂房也即将交付。

这个产业新地标,已累计对接各类项目逾百个,园区集聚昊禾生物、赛桥生物等超60个优质项目,累计总投资规模突破120亿元

创新园积极打造“研发、中试、量产”全链条载体,配套万吨级污水处理设施、Al基因编辑共享平台等,助力企业量产周期缩短50%,成为常州高新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轮驱动”的生动实践。

由黄和院士领衔的南师大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已成功孵化多个项目。其中,脂禾生物和昊禾生物均从南京迁至常州落地创新园。脂禾生物聚焦油脂类营养化学品的研发与生产,深入布局DHA、EPA、角鲨烯等多条产品管线,已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昊禾生物主要产品为全生物法制备的苹果酸,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出海”。

黄和院士十分看好常州这片“土壤”:“合成生物产业北有天津、南有深圳,中有常州。未来的常州,一定会成为合成生物学的风向标、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热土。

周周有签约、月月有落地,产业“热力图”持续刷新的背后,是常州高新区“招商强磁场”与 “服务链赋能”的协同共振。

成立于2020年的赛桥生物,主要从事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上游的关键制造技术及成套核心装备的技术创新工作,国内市场占有率领跑行业。2023年,企业生产规模扩大亟需寻找场地,与常州高新区的招商团队接触仅3个月,便因一趟充满诚意的航班“一锤定音”。

“那天,区领导亲自带队,坐了最早的一趟航班从常州飞来深圳,找痛点、听诉求、提方案、讲政策,和我们一直聊到晚上8点多。这样的专业度和对企业的重视程度,让我们非常震惊。”赛桥生物总裁助理余彬滨对此印象深刻。

清晨飞赴深圳,近10个小时高强度洽谈后星夜返程,满满诚意换来了企业投资的决心。签约后,常州高新区“24小时在线服务”再次刷新企业认知:装修遇阻时,深夜一条消息便换来次日清晨的协调会。目前,赛桥一期项目已进入装修冲刺,预计年中投产,年产值近亿元。

由三位“00后”创立的贻如生物,考察30多个城市后,仅用3个月便落地常州。“这里不仅有区位优势,更有实干的政府和蓬勃的产业生态。”公司联合创始人薛睿轩说。

为精准招引项目,常州高新区前瞻布局、专班推进,组建专职招商团队,2024年实现新落户优质项目30个,项目数和融资额均占全国1/10,贡献度位居全市主导地位。2024年,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成功获批

全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

合成生物的魅力,在于用技术重新定义可能。在中合基因常州公司,基因合成工序从7台设备压缩至1台,这家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孵化的企业,已申请7项知识产权,并依托常州生产基地,与天津研发中心形成“创新链-产业链”闭环;新米生物的实验室内,一粒玉米正掀起“蛋白质革命”,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团队将玉米蛋白含量从7.5%提升至12%,意味着可实现年替代进口大豆3500万吨。

“让每一粒种子都蕴含改变世界的力量,以‘种业芯片’驱动农业绿色革命。”新米生物创始人许洁婷说。

“我很喜欢在常州做研究,这里的企业敢投入、重创新,是科研人的理想之地。”6年前,在高校做研究的“80后”博士耿文鑫来到常州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带领团队着手布局合成生物学产业赛道。

6年过去,重大技术创新结出“硕果”——超级蛛丝蛋白项目分子量达到556.8kDa,不仅创造了3项“世界第一”、领跑全球,更让耿文鑫拿到了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的入场券;超高纯度的重组弹性蛋白项目,纯度达到99.99%以上,即将进入产业化阶段。

创新因子活力澎湃,创新企业千帆竞发。常州高新区合成生物“1到10”的产业化发展已然呼之欲出,截至目前已集聚合成生物重点企业

49家、产值达80.25亿元,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产业矩阵进一步丰富。

当前,常州高新区正以“合成生物十条”政策为引领,抢抓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重点突破生物发酵与药物合成、未来合成食品与农业、医疗美容合成生物三大主攻领域,构建营养保健、生物育种、医药食品、疫苗研发四大应用场景,加速推进合成生物专题产业园、高新·生命科技产业园、高新·精创产业园等三大专题园区建设。

在创新驱动方面,南师大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中试平台、验证平台建成投运,为入驻企业提供研发转化关键支撑;江苏省合成生物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落地,汇聚43名顶尖专家推进技术标准制定,为产业规范化发展注入新动能;13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形成协同创新矩阵,全区合成生物企业累计斩获867项发明专利,助力加速构建“研发-中试-生产”全链条创新生态。

政府创新实施金融政策组合拳,通过4000万元政府基金撬动4.27亿元社会资本,新设“常投合嘉”专项基金与20亿元市级引导资金形成联动,构建起覆盖初创期到成熟期的资本支持体系。

时代风起,未来已来。常州高新区将以“项目为王”理念加速产业集聚,奋力打造国内知名、长三角一流“合成生物港”。力争到2027年创成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集聚100家高质量合成生物企业,逐步打造千亿产业集群。长三角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园锚定“123”三年攻坚目标,实现入驻项目100个、企业估值200亿元、产值300亿元。

来源:常州新北区宣统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