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篇看起来内容不多,实际上非常重要,因为看完这篇,能够了解到刑事律师的风险点在哪儿,以及为什么有风险。
读后感如果不及时写,感想就快记不住了。首先奉上的是本篇的提纲。
这一篇看起来内容不多,实际上非常重要,因为看完这篇,能够了解到刑事律师的风险点在哪儿,以及为什么有风险。
最近读书的感想,是要养成熟读阅读的习惯,由此会培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别人所发现不了的。在读书的时候,要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为了写这篇读后感,我又重读了这一篇,又有新的收获。为了方便阅读,还是标注一下一二三。
一、是写的再好的书,都无法体现到案件卷宗中所有的有意义的点,而且作者在写书的时候一定会有所取舍刻意的回避一些案件事实。
我在重新阅读的时候,就发现了几个可能会找出辩点的地方。这些点都是作者在本篇中没有提到的。
二、本案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证人证言,被记录在两次询问笔录中,这两次笔录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所幸的是,作者作为有经验的律师,是通过申请办案单位收集调取证据。
律师的风险点就是证人证言不像实物证据,是随时可能产生变化的,如果律师和证人接触过,当律师的取证与办案单位核实出现矛盾的时候,就非常容易被认为有诱导证人、伪造证据的嫌疑。
三、律师在办案过程中要顾及执业风险,那么当证人证言出现不利情况时候,就坐等案件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吗?这时候该怎么办?
作者采取了申请其出庭的方法。其实看过这书和我的这个系列读后感的人可能都知道,作者的法庭发问能力非常的强。
作者是怎么让证人说实话呢?
作者除了进行有策略的发问,还给证人普法,根据《刑法》的规定,证人故意做假证明是涉嫌伪证罪的。
那么证人会被“吓”住吗?看似不可测,实际上会的。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证人,在两次笔录中做了相反的证言。这个时候,他听了律师告知其法律风险的时候,他就必须要对他的截然相反进行解释。打个比方说,他开始甩锅行为,怎么甩呢?当然要说明真实情况才行啊。
还有一点需要学习的是,在对证人进行发问的时候,本书作者会在发问时候明确证人是否在庭审前与律师接触过。除此之外还需要询问的是“证人与被告人的关系”“待证事件的时间、地点”“事件中涉及的人物”“人物的行为”。
律师你在庭审的发问,要进行周密的设计,还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也要有所准备。
四,律师里如果必须要调取证人证言时候怎么办?那就要特别注意执业风险。
其中比如一定要有两位律师在场,要严格做到,曾经有证人在法庭上说,给我取证的只有一个律师,实际上是在取证过程中,一个律师走出办公室接电话了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律师一定要注意不要接触同案犯,不要接触被害人。
这本书真的很值得有意做刑事律师的人读,避免执业风险和提升执业技能同样重要。
来源:考研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