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刚坐上龙椅,朝堂上就炸了锅——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权臣杨素骂得抬不起头。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刚坐上龙椅,朝堂上就炸了锅——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权臣杨素骂得抬不起头。
杨素是谁?那是平定南陈的大功臣,隋文帝的“左膀右臂”,连独孤皇后都得给三分面子。可这年轻人不管这些,他指着杨素的鼻子说:“你身为宰相,强拆百姓房屋、打死反抗的村民,还有脸站在这里?”
这个年轻人叫李纲,当时只是太子杨勇的“太子洗马”(相当于太子的贴身秘书)。他的弹劾信直接递到了隋文帝面前,吓得大臣们直冒冷汗:“这小子是不是活腻了?”
隋文帝拿着信,看看杨素,又看看李纲,半天没说话。最后,他轻咳一声:“杨素,你确实过分了,给百姓赔罪。”杨素脸都绿了,却不敢反驳——因为李纲说的全是实话。
事后,有人劝李纲:“杨素权倾朝野,你不怕他报复?”李纲笑着拍了拍腰上的剑:“我当这个官,就是为了说真话。要是怕报复,不如回家种地。”
这一年,李纲二十四岁,第一次让全天下知道:什么叫“隋唐第一直臣”。
公元589年,李纲升为太子杨勇的“太子洗马”,正式成为杨勇的老师。
杨勇是隋文帝的长子,性格直率,喜欢奢侈——用黄金做马鞍,养了一堆歌女,还不喜欢独孤皇后选的太子妃元氏。李纲看在眼里,急得直跺脚,天天劝他:“太子啊,你是未来的皇帝,得节俭点,不然陛下会生气的。”
杨勇却满不在乎:“我是太子,用点黄金怎么了?”
后来,元氏突然去世,独孤皇后怀疑是杨勇杀的,天天在隋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隋文帝慢慢疏远了杨勇,转而喜欢次子杨广。
公元600年,隋文帝终于下定决心废杨勇为庶人。他召集大臣问:“杨勇怎么会变成这样?”
李纲突然站出来,声音像炸雷:“陛下自己宠信小妾(指独孤皇后)、疏远太子,还怪太子?太子的性格本来就直率,你要是早点教导他,怎么会变成这样?”
隋文帝当场脸就绿了,指着李纲说:“你竟敢指责我?”
李纲毫不畏惧:“臣是太子的老师,太子有过错,臣也有责任,但陛下的过错更大!”
满朝大臣都吓得腿抖,以为李纲必死无疑。可隋文帝毕竟是个有胸怀的皇帝,他沉默了半天,说:“你说得对,是我对不起杨勇。”
结果,李纲被贬为齐州刺史,而杨勇则被关在东宫,连隋文帝的面都见不到。李纲偷偷给杨勇送衣服、送食物,说:“太子,陛下总有一天会明白的。”
可杨勇没等到那一天。公元604年,隋文帝去世,杨广即位,立刻赐死了杨勇。李纲得知消息后,哭了整整一天,说:“我对不起太子,没能劝住他。”
他没想到,这只是他“太子老师”生涯的开始。
公元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攻占长安。李纲当时正在齐州当刺史,听说后立刻带着家人投奔了李渊。李渊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声,任命他为礼部尚书。
可没过多久,宇文化及在江都杀了隋炀帝,自立为帝。宇文化及派人招降李纲:“你要是来帮我,我封你为宰相。”
李纲直接把招降信扔在地上:“宇文化及是乱臣贼子,我就算死,也不会帮他!”
宇文化及生气了,派人去抓李纲。李纲只好带着家人逃到瓦岗寨,投靠了李密。李密很欣赏他,任命他为司徒。可李密性格多疑,听不进李纲的建议——比如李纲劝他“西进长安,夺取天下”,他却非要攻打洛阳,结果被王世充打败。
李纲见李密不成气候,连夜带着家人离开了瓦岗寨,再次投靠李渊。李渊这次更重视他,任命他为“太子少保”(太子的高级老师),负责教导新太子李建成。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立李建成为太子。李纲成为李建成的“太子少保”。
李建成是李渊的长子,性格豪爽,喜欢结交英雄豪杰,比如魏征就是他的谋士。可他有个致命的缺点:嫉妒李世民的功劳。
李世民平定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威望越来越高。李建成担心李世民会抢他的太子之位,就和弟弟李元吉勾结起来,想除掉李世民。
李纲看在眼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天天劝李建成:“李世民是你弟弟,也是唐朝的功臣,你应该和他团结,不然会出大事的。”
李建成却拍着桌子说:“他功劳太大,早晚要造反!我必须先下手为强!”
李纲见劝不动,就主动辞职:“臣老了,教不好太子了。”李渊赶紧挽留他:“太子需要你这样的老师。”李纲只好继续留下。
可李建成还是不听劝。他派人暗杀李世民,没成功;又在李世民的酒里下毒,差点把李世民毒死。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逼迫李渊退位。李纲得知消息后,又哭了一天,说:“我对不起太子,没能劝住他。”
他没想到,自己还要辅佐第三个太子。
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他早就听说过李纲的名声,亲自上门拜访:“李老师,我想请你做太子李承乾的老师。”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长子,当时只有八岁,聪明可爱,李世民很喜欢他。李纲心里矛盾:自己辅佐了两个太子,都没好结果,这次会不会又重蹈覆辙?可李世民说:“太子是未来的皇帝,需要你这样的老师。”李纲只好答应。
李纲教导李承乾很严格:每天早起读书,学习儒家经典,还要练习骑马射箭。李承乾一开始很听话,可慢慢就不耐烦了:“我是太子,为什么要这么辛苦?”
李纲就说:“太子啊,你是未来的皇帝,要是不努力,怎么能治理好国家?”李承乾只好继续学习。
李世民对李纲很尊重,每次李纲进宫,他都会亲自扶李纲坐下,说:“李老师是国家的栋梁,我要向他学习。”
有一次,李世民问李纲:“你辅佐了两个太子,都没好结果,这次会不会担心?”李纲说:“臣只担心自己教不好太子,不担心太子的结局。要是太子能学好,就算结局不好,臣也问心无愧。”李世民听了,很感动。
公元636年,李承乾十六岁了,性格变得越来越叛逆。他不再喜欢读书,反而喜欢打猎、喝酒,还养了个男宠叫称心。
李纲看在眼里,急得直叹气,天天劝他:“太子啊,你是未来的皇帝,得端庄点,不然大臣会批评你的。”
李承乾却翻了个白眼:“我是太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后来,称心被李世民杀了,李承乾很伤心,把称心的尸体埋在花园里,建了座祠堂,每天去祭拜。李纲赶紧去劝:“太子啊,你这样做,陛下会生气的。”
李承乾瞪着他:“陛下杀了我的心上人,我为什么不能祭拜他?”李纲说:“陛下是为了你好,称心是男宠,会影响你的名声。”
李承乾生气了,摔门而出:“你要是再管我,我就不认你这个老师了!”
李纲见劝不动,就向李世民辞职:“臣老了,教不好太子了。”李世民挽留他,可李纲坚持要走,李世民只好答应。
公元643年,李承乾犯下了大错——他勾结侯君集、李安俨等大臣,想发动政变,夺取皇位。结果事情败露,李世民大怒,废他为庶人,流放到黔州。
李纲得知消息后,已经八十岁了,躺在床上,哭着说:“我对不起太子,没能劝住他。”
他没想到,这是他辅佐的最后一个太子。
李纲辅佐了三个太子,都没好结果,可他自己却活了八十岁,这是为什么?
首先,他的“直”是有原则的——只说真话,不说假话,但不会故意得罪人。比如他骂隋文帝,是因为隋文帝确实做错了;骂李建成,是因为李建成确实在和李世民争斗;骂李承乾,是因为李承乾确实在叛逆。他的“直”是为了国家好,不是为了个人恩怨。
其次,他懂得进退——辅佐杨勇被废后,主动请求贬官;辅佐李建成被废后,主动辞职;辅佐李承乾被废后,不再参与朝政。他知道,什么时候该站出来,什么时候该退下去。
最后,他的忠心有目共睹——不管是隋文帝、李渊还是李世民,都知道他是个忠臣,不会背叛自己。比如隋文帝虽然贬了他,但没杀他;李渊虽然生气,但没处分他;李世民虽然被他骂,但还是尊重他。
正因为这些,李纲才能在乱世中活下来,成为隋唐最传奇的直臣。
李纲的朋友圈里,都是些名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王珪,这些人都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也是李世民的重要大臣。
房玄龄经常向李纲请教:“你是怎么做到这么直的?”李纲说:“只要你心里想着国家,想着百姓,就敢说真话。”房玄龄听了,很受启发。
魏征也是个直臣,他问李纲:“你辅佐了三个太子,都没好结果,有没有后悔过?”李纲说:“我从来没后悔过,因为我尽了自己的责任。”魏征听了,很佩服。
李纲还和很多文人有往来,比如虞世南、欧阳询。他们经常一起吟诗作画,讨论儒家经典。李纲写过一首《咏史》:“直臣自古少,忠臣自古难。我今逢明主,敢言天下事。”这首诗成为了后世直臣的座右铭。
李纲去世后,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
《隋书》说他:“性刚直,有器量,能断大事。”
《旧唐书》说他:“忠直之士,古今未有。”
《新唐书》说他:“为臣之道,莫过于忠,李纲尽之矣。”
宋朝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李纲是隋唐第一直臣,他的忠心和直脾气,值得后世学习。”
明朝的朱元璋也很佩服他:“要是我有李纲这样的大臣,就不用担心治理不好国家了。”
后世的文人也经常写诗歌颂他,比如杜甫写过“李公实神敏,济世有奇策”,苏轼写过“李纲直气冲牛斗,千古谁能继后尘”,于谦写过“李纲忠直照千古,至今人尚忆其风”。
公元631年,李纲去世,享年八十岁。
李世民得知消息后,亲自到李纲家里悼念,哭着说:“李老师是国家的栋梁,他的去世是国家的损失。”他追赠李纲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贞”(意思是“忠诚正直”)。
李纲的子孙后代都很有出息:儿子李爽官至礼部尚书,孙子李承休官至太子洗马,曾孙李揆官至宰相。他的家族成为了唐朝的名门望族。
李纲去世前,留下了一句话:“我这一生,尽了自己的责任,问心无愧。”
他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因为人们记得,有一个叫李纲的老炮儿,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正直”。
1. 《隋书·李纲传》(唐·魏征等撰)
2. 《旧唐书·李纲传》(后晋·刘昫等撰)
3. 《新唐书·李纲传》(宋·欧阳修、宋祁等撰)
4. 《资治通鉴·隋纪》(宋·司马光撰)
5. 《资治通鉴·唐纪》(宋·司马光撰)
来源:占星小萝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