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司法之力守护绿色家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5 15:21 3

摘要:吉林省地处东北腹地,是东北亚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作为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全省林地面积882.98万公顷,有林地面积839.98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1.0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5.42%,全省林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近一半。

莽莽长白林海,青青绿满山川。

吉林省地处东北腹地,是东北亚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作为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全省林地面积882.98万公顷,有林地面积839.98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1.0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5.42%,全省林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近一半。

万顷绿涛背后离不开司法力量的全心守护。近年来,吉林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森林资源,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守护东北亚绿色家园贡献吉林力量。‍‍‍

治罪+治理,筑牢森林生态司法屏障

2022年,经最高院、省编办批准,在长春铁路运输中级法院设立长春环境资源法庭。经省高院指定,长春环境资源法庭及10家基层法院自2022年9月26日起集中管辖全省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及其他公益诉讼案件。“1+10”集中管辖法院改革、创新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模式、多措并举破解森林资源保护难题。

“筑牢生态之基,探索森林增绿之路”。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暮春四月,草长莺飞的季节,王某某盗伐林木87株用作烧柴,经鉴定,被盗伐的林木涉及杨树、落叶松、黑桦、白桦、色树、柞树多种树种,立木蓄积4.3296立方米。珲春林区基层法院判决其构成盗伐林木罪。林业部门出具碳汇损失意见,王某某自愿签署《生态修复承诺书》,主动将修复森林碳汇损失补偿金缴纳至专项碳汇账户认购碳汇。森林,被誉为人类的绿色保护神,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集中管辖以来,“1+10”集中管辖法院依法审理涉林刑事案件如盗伐林木罪、滥伐林木罪、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等案件677件,充分彰显了“1+10”集中管辖法院持续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犯罪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守护多样之美,探索森林共生之道”。森林资源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钱某某为博取流量,多次上传猎杀狍子视频,造成恶劣影响。东辽县人民法院运用VR技术直播庭审并当庭宣判,钱某某当庭道歉并履行赔偿义务。直播期间,法院通过问答形式普法,解答网友问题,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此次直播吸引140余万人次参与,实现“线上+线下”普法,探索了环境资源审判司法公开新模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印证着吉林大地的生机与活力。集中管辖以来,“1+10”集中管辖法院依法审理非法狩猎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刑事案件313件,释放法治护航森林良好生态环境的强烈信号。

司法+行政,提升森林资源保护实效

“支持履职,共护森林青绿”。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的瑰宝,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临江市人民法院发布首份古树“司法保护令”,以司法之力守护绿色“活化石”,让古树“老有法依”,创新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大美林海。这是履职保护森林资源的探索和尝试,切实保护从历史“走”出来的绿荫,保护森林资源和社会历史遗产。“1+10”集中管辖法院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用司法之剑护林地资源,用司法之暖化百姓忧愁。在吉林铁路运输法院当庭宣判的一起以乡镇政府为被告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某乡镇村民常某因擅自在林地上建房修路被刑事处罚后,未恢复被破坏林地。区检察院向镇政府发送检察建议,要求拆除违建并恢复林地。庭审后,法院协调检察院及镇政府,不仅被破坏的林地得到了快速恢复,也为常某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既保护林木资源,又传递司法温度。

“协同发力,保障森林多样性”。九月的长白林海,鸟鸣山间,绿意延绵。清澈的溪水中,几只中华秋沙鸭幼崽欢快嬉戏,翅膀拍打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为巩固长白山森林生态屏障。长春铁路运输中级法院联合长白山管委会等单位共建“长白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府院联动机制,切实保护长白山地区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走出一条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绿色司法守护森林路。

“多层联动,畅通森林资源保护难点”。“1+10”集中管辖法院探索建立生态环境司法与林业行政执法协同配合新机制,跨部门、层级联动协作,解决森林资源保护、治理、审判衔接不畅的问题。协同公安、林业部门签署《林业执法与司法协同保护框架协议》,搭建“生态司法”+“林业执法”协作机制。在国有林场均设立“法官联系点”,实现国有林场法官的全覆盖,并将生态修复理念融入环资审判,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联动工作;建立“技术调查官”机制,林业部门技术人员针对审判过程中遇到的环境损害程度、生态修复方案和修复费用等专业性知识提供技术帮助。

惩治+修复,绘就大美吉林绿色画卷

“基地修复,创新森林资源保护方法”。金秋的土们岭,层林尽染,清风拂过,松涛阵阵。蜿蜒的铁轨旁,成片的林木挺拔苍翠,几只松鼠在林间跳跃,为这片静谧的山林增添了几分生机。远处,一簇簇新栽的树苗在阳光下舒展嫩叶,仿佛在诉说着生态修复的希望。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长春环境资源法庭、长春铁路运输法院林业生态环境修复司法实践基地在土们岭铁路林场揭牌成立,标志着以司法之力守护绿水青山的又一重要举措落地生根。“1+10”集中管辖法院采取恢复性司法举措,因地制宜建立生态修复基地20个,积极打造“生态司法+环境修复”工作模式,为吉林广阔山林注入新的法治力量。

“碳汇助力,实现森林生态替代性修复”。林业碳汇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兑现森林生态效益价值的重要举措。“1+10”集中管辖法院依托“碳汇+生态司法补偿”机制,通过涉碳汇案件的审理,坚持生态修复优先、固碳增汇协调推进,守护青山绿水、蓝天沃土。延边铁路运输法院建立林业碳汇价值保护赔偿机制,珲春林区基层法院共建5个“碳汇补偿林基地”,采用补植复绿方式进行替代性修复,从而达到“异地补植、恢复生态、总体平衡”的修复效果,为生态环境增添新绿。

“延伸职能,修复受损森林资源”。山风轻抚,绿意重生。司法之力如春雨,滋养每一寸受伤的土地,让枯木逢春,让森林重焕生机。修复,从每一刻开始。长春铁路运输法院将复绿区域从铁路沿线辐射周边;吉林铁路运输法院创新适用履行生态修复义务承诺书;前郭县人民法院将生态修复与生态旅游司法保障有机结合;通化铁路运输法院灵活适用原地管护责任书;东辽县人民法院增强生态修复方案针对性、专业性……截至目前,被告人自愿签署原地管护责任书3份,“1+10”集中管辖法院共补植红松等各类树木49869株,极大地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

司法守护,绿美吉林。如今,绿色已成为吉林大地最亮丽的底色,生态成为吉林发展最坚实的根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吉林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吉林法院以法治之力护航森林资源,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永恒动力,让生态之美绘就吉林振兴的壮丽画卷。

来源: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