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科学教育的浩瀚海洋中,交流与探索是推动前行的强劲动力。2025年3月18至 21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六协同组校本课程图书研讨会与滁州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调研推进活动同期举行,犹如明亮的灯塔,为全椒县江海小学照亮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科学教育的浩瀚海洋中,交流与探索是推动前行的强劲动力。2025年3月18至 21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第六协同组校本课程图书研讨会与滁州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调研推进活动同期举行,犹如明亮的灯塔,为全椒县江海小学照亮了发展道路,带来了宝贵的机遇。全椒县江海小学紧紧把握这一契机,乘双城活动风帆,鼓足科学教育的风帆,向着充满希望的新征程破浪前行。
3月18日起,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育创新的追求,全椒县江海小学教师团队满怀激情地兵分两路,分别奔赴北京与滁州。他们深知,这两场活动是汲取前沿知识、拓宽教育视野的绝佳机会,每位教师都以最饱满的热情,准备全身心投入其中。
在北京的研讨会上,教师们围绕《口袋中的实验室——基于Mind+编程与实验设计》初稿展开热烈讨论。结合本校机器人编程课程的教学实际,他们建议增加智能家居编程控制等实操案例,以强化编程与实验的融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探讨第二册图书内容时,教师们提出科学与艺术、语文跨界融合的设想,如举办科学摄影展、编写科学童话,这一创新想法赢得了其他成员校的高度认可。
当天,踏入世界花卉大观园(地球学院),教师们仿佛走进了神秘的科学殿堂。珍稀花卉竞相绽放,处处蕴含着自然的奥秘。他们认真聆听讲解,仔细观察花卉形态并拍照记录。参观结束后,大家热烈讨论,决定在学校科学与劳动实践校本课程中增设花卉种植与研究项目,让学生亲身感受播种、养护的全过程,真切体会自然科学的独特魅力。
同一时期,滁州的活动现场同样精彩纷呈。滁州市教体局李志局长在科学教育专题推进会上,立足全市科学教育工作实施现状,系统分析了当前存在的资源统筹不足、创新实践薄弱、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短板,并从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师资建设、深化校地协同三个维度规划了未来改革发展的实施路径。会议围绕"夯基础、创特色、树品牌"目标,针对性部署了市县(区)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要求各地建立"清单管理+动态督导+成果验收"的统筹推进机制,为全市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明晰了方向、凝聚了共识。
3月20日下午,全椒县江海小学副校长张玲在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推进会上,分享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建设情况。
张玲介绍,学校秉持“知行合一”理念构建科学教育体系。课程方面,依托“百草园”开展劳动实践,让学生在种植中探索科学;借助校外基地开展研学,拓宽学生视野;分年级开展机器人编程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编程能力。师资建设上,常态化组织培训,邀请专家讲学,搭建交流平台,设立奖项激发教师积极性。教学资源建设中,加大投入完善探究室,购置科普资料,开发校本资源,搭建网络平台。通过举办科技节、开设社团,组织参观科技展览、邀请科学家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科技视野。张校长的汇报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获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3月21日,参与滁州活动的教师深入各校调研。在滁州市第二小学,余德敏老师讲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学生们通过小视频、小制作等方式精彩纷呈地展示小组项目式学习的成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滁州实验小学的邓柳金老师在《光的传播路线》课堂上,利用烟雾、激光笔等道具设置小组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光的传播特性,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在琅琊路小学,胡贝贝博士和艾泽天博士带来关于大自然非线性波、无人机的前沿讲座与展示,李蕾蕾老师分享课程建设经验,让江海小学的教师们收获满满。宝山学校(初中部)的金宗胜、孙晓丽、胡永怡老师分别展示物理、化学、生物课程,通过实验演示、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充分展现了不同学科的教学特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次双城活动为全椒县江海小学科学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强大的动力。未来,全椒县江海小学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坚定不移地深化科学教育改革,持续优化教育体系,不断加强校际合作,全面提升科学教育质量。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江海小学定能乘风破浪,将科学教育之舟驶向创新的广阔海洋,为培育创新人才不懈拼搏。(图/黄静 文/陈甜甜)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