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石油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一校两区,校本部坐落在北京昌平军都山南麓,克拉玛依校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是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全
桂蕊初香,金风送爽
带着憧憬踏入校园的小石子们
属于你的精彩大学生活即将开场
此刻,让我们携手启程
一同踏入中石大的璀璨天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石油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一校两区,校本部坐落在北京昌平军都山南麓,克拉玛依校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是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
溯源逐光篇:七秩校史风华
1953年
创立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学院
1960年
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
1969年
学校迁至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1年
在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
1988年
更名“石油大学”,校本部设在北京,由石油大学(北京)和石油大学(华东)两部分组成
1989年
在北京恢复招收本科生
2000年
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直属,学校成立研究生院
2005年
学校更名“中国石油大学”
2015年
教育部批准同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新疆建立克拉玛依校区
2017年
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2023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教育部与五大能源企业共建中国石油大学
学科擎炬篇:能源学府新章
1. 学科领航,铸就能源教育高地
作为中国石油高等教育的领军高校,学校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因油而强,与油共进,始终坚守“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使命,与国家能源工业的发展相依同行,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
历经70余载的砥砺奋进,学校形成了能源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石油石化等重点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影响。学校坚持“强优、拓新、创一流”的学科建设思路,构建了能源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一流学科引领、骨干学科和基础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
在学科建设上,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学科、2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一方面,在油气科学与工程等传统优势领域持续深耕,石油工程专业荣膺2025中国七星级专业,海洋油气工程等专业获评六星级,能源经济、能源化学工程等9个专业达到五星级水平,彰显雄厚实力;另一方面,积极顺应时代趋势,在碳中和工程与技术、油气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谋篇布局,大力发展清洁低碳智能学科群。截至2025年5月,工程学、化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物理学9个学科领域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地球科学更是进入1‰。
2. 文化润校,传承石油精神血脉
学校将红色基因融入办学治校的每一处细节,坚持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贯穿到立德树人全过程,彰显在办学治校各方面,涵养新时代能源强国、能源报国价值追求,以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推动学校发展、服务社会进步。
学校秉承石油文化传统,形成了石油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的校训、“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为学为师,立德立言”的教风、《我为祖国献石油》校歌,以及“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成为学校鲜亮的文化符号,深深烙印在师生心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师生行动自觉。
“十三五”以来,学校在党建与思政工作方面成绩斐然,,荣获全国党建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特色项目,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特等奖,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项目9项,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双创”“双百”项目19项,连续获评“首都文明校园”称号。
3. 开放办学,搭建国际交流桥梁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复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中亚留学生,鼓励他们为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复信中指出,中国和中亚国家山水相连,友谊深厚,命运与共。习总书记在中亚国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以来,中国和中亚的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各领域合作驶入快车道,给双方人民带来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有为青年传承和发扬。中亚留学生们不仅是中国和中亚关系的见证者、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和传播者。习总书记希望他们积极投身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事业,弘扬丝路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中亚故事,当好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
科学无国界,中石大永远是慷慨的知识传播者,不懈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建设服务,发挥教育在人文交流方面的作用,通过留学渠道加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推进沿线各国文化相识相融,构建更加美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群贤济世篇:石大英才长卷
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建立了以两院院士,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同时,畅通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道,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建校72周年以来,我校共走出5位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铁冠(2005年)
高德利(2013年)
徐春明(2019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根生(2015年)
张来斌(2021年)
4人入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徐春明(2016年)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金 衍(2016年)
刘植昌(2017年)
黄中伟(2017年)
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朱筱敏(2011年)
1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入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等。
光影留痕篇:校园记忆典藏
这里有超多美丽的校园照片,喜欢的可以保存下来哦~
(部分图片在上文已经呈现出来啦!)
七秩风华映初心
能源薪火永相传
无论是初入校园的小石子
还是奔赴山海的石大人
中石大的故事
在能源报国的征途上绽放光芒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