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农民的丰收——党的二十大代表、齐鲁时代楷模杜立芝工作纪实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1 19:24 1

摘要:她是一个农民的孩子,情系桑梓,回报家乡,用脚步丈量着她深爱的每一寸土地;她是一位基层农技推广员,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用热爱奔赴在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路上;她是一名共产党员,扎根沃野,心系农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她是杜立

她是一个农民的孩子,情系桑梓,回报家乡,用脚步丈量着她深爱的每一寸土地;她是一位基层农技推广员,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用热爱奔赴在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路上;她是一名共产党员,扎根沃野,心系农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她是杜立芝,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农业农村局原三级调研员、高级农艺师。

没有姓名的通讯录

2023年3月,低温冻害导致高唐县部分地区小麦受损,杜立芝接到尹集镇张官屯村一位村民电话求助:“地里9亩多麦苗都发黄枯死了……”放下电话,杜立芝立即赶到现场。刚到地头,这位村民就迎上来,边哭边说:“这可怎么办啊?这么一大片麦子要是死了,俺可咋过啊。”

杜立芝仔细查看地里的情况,连声说着:“别着急,还能救!你抓紧时间浇水追肥,每亩撒20斤尿素。”4月份小麦进入拔节期,彼时枯黄的麦苗顺利长出了分蘖节。后来,农户打来电话表达感谢时,杜立芝才知道她的名字叫张学兰。

接电话、解难题是杜立芝工作的日常,她每年接听咨询电话7000多个,为群众解决难题数万个。40年来,无论严寒酷暑,只要老百姓一个电话,她必定随叫随到。大多数时候,杜立芝来不及备注姓名,因此她的通讯录里有了许多没有姓名的“朋友”:“清平代官屯玉米不长”“杨屯谢庄小麦不长”“尹集王官屯玉米空棵”……但她唯一确认的是,他们打电话时的急难愁盼,都一次次变成了丰收时的笑逐颜开。

庄稼地里的“红马甲”

“大家知道我为什么穿着红马甲吗?”

“你是模范!”村民应声回答,现场笑声一片。

“你这句话说得也对,但是我这红马甲上有两句话……”杜立芝指着心脏的位置,大声念道:“党在我心中!”随后转过身,和村民们齐声念着:“永远跟党走!”

这一幕发生在2023年9月15日,姜店镇廖王村的一次“马扎课堂”上。

在高唐县,身穿“红马甲”的杜立芝,不仅是大家口中亲切的“杜站长”,还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连续三届的党代表。工作40年来,她跑遍了全县600多个自然村,笑称自己是高唐县的“活地图”;采写了90多本400多万字日记,从党的方针政策,到农业创新技术,字字句句饱含心血。

2018年11月7日,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正式成立。于是,高唐县有了“一站式”乡村人才培养、农业科技服务、理论政策传播平台。全县以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为中心,建设镇级工作站18个,村级联络点746个,构建起县、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服务队伍。自此,高唐县的庄稼地里,有了更多“红马甲”。

如今,由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培养出的1000余名科技服务团队成员和7000多名田秀才、“土专家”活跃在基层一线,他们身穿“红马甲”,秉承“到党代表工作室来,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的服务理念,传播党的声音,“手把手”为群众传技术、解难题。

再“上线”的“杜站长”

在杜站长的微信收藏夹里,有一条信息她一直珍藏着的信息:“杜站长,您的党课讲得真好!我们一定听党话、跟党走,好好种地,好好致富,过好日子!”

发信息的人叫王心平,是赵寨子镇东小王村村民,这是她2023年9月听了杜站长“马扎课堂”之后的感言。王心平说:“杜站长是我们农民见得上、够得着的专家,她讲的,庄户人家不仅听得懂,还能学得会。”

创新农技服务的模式和途径,是杜立芝一直坚持的事。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成立后,她进一步整合三级服务网络,建设了县、镇、村三级微信工作群。随着服务形式的不断丰富,杜立芝发现,有一些问题农民会反复问到,如何用最快的速度将这些普遍性问题传递到农民身边?“杜站长”再一次“上线”了。

2021年,以“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命名的微信视频号,抖音号相继开通。借助短视频,杜立芝及其团队成员一起下地,在田间地头找问题、讲方法、学技术。从“老把式”到“新农人”,杜立芝及其团队的农技“云服务”持续发力。目前借助抖音、微信等平台,“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账号已累计发布视频400多个,越来越多的农技知识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从指尖传递到农民身边。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2025年,是杜立芝参加工作的第40个年头,如今已经退休的她,依然奔走在田野里。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如此坚定?杜立芝说:“老百姓对我的认可就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

是什么样的理想信念让她始终步履不停?杜立芝说:“我要对得起农技人员的良心,更要守得住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来源:农村大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