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家四口移居新西兰一年半,年中小结,说说真实的纽村生活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1 19:00 2

摘要:我们在奥克兰朋友家暂住了一周,买了车,去了一趟陶朗加看房子,然后就打算在陶朗加“安家”。我们买了许多家具家电,多数是从fb买来的二手货。来新西兰的第一个月,前前后后花了大15万。

我们家去年3月1日登陆新西兰,到今年9月正好一年半,时间过得不知不觉,仿佛拎着大包小包来新西兰,才是昨天的事情。

我们在奥克兰朋友家暂住了一周,买了车,去了一趟陶朗加看房子,然后就打算在陶朗加“安家”。我们买了许多家具家电,多数是从fb买来的二手货。来新西兰的第一个月,前前后后花了大15万。

大概半年时间,孩子们在公立学校免费上学,我开始工作,先生也在奥克兰找到了工作,生活总算稳定了下来。

陶朗加的生活很简单,我们除了周六固定的教会聚会,感觉其他时间都在无所事事。儿子很快适应了新西兰的学习,他的数学成绩比较突出,老师带他去参加竞赛,也推荐他在11年级的时候直接读12年级的数学,他觉得挺有成就感,越来越喜欢这边的生活氛围。女儿虽然刚到的时候“又聋又哑又瞎”,但孩子的进步总是飞快,3个月就开始可以交流了。很快她也习惯了新西兰的校园,还交了不少本地的朋友。

我的父母也来新西兰住了小半年,暑假的时候我们自驾首都惠灵顿,玩了一周时间。带父母进入我们异国的生活,让他们放心我们,也让他们理解我们,更希望父母也能喜欢这里的慢节奏。

今年3月,来新西兰刚满一年,我有了新的收获,雅思考过了6.5,让我们的选择变更多了。因为先生始终无法找到陶朗加的工作,我们为了缩减生活成本,决定举家搬到奥克兰,在奥克兰重新开始。

6月8日是我们搬家的big day。先生和几位弟兄早上6点从奥克兰出发,开着20米长的大货车,很快就把整个屋子搬空了。还记得那天奥克兰房子的煤气还没接上,一位弟兄就把家里备用煤气罐借给我们暂用,让我们可以洗澡煮饭,实在感恩。

相比起陶朗加的生活,奥克兰的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选择多了,应对的事情也变多了。

我们安顿好奥克兰的生活,就开始帮孩子们安排学校。去电力公司、银行、ird、保险等等更改地址,还要去太平绅士(JP)那里开具证明,拿着全部资料去学校报名。说来我们也真是得到了眷顾,许多家长都说Elim这个学校的学位很难得,有些孩子排队半年也还上不了,但我报名1周后就收到了面试通知,非常幸运。孩子们顺利入读了心仪的学校,我也开始去上学了。

我在奥克兰的主要任务是上学,读MBA硕士,为了之后三年的工签,先生可以全职工作,孩子们可以免费上学。我周末上学,平日可以更好的照顾家庭。但上学后才发现,assignment真的很多,5个老师7份assignment,基本上就是一周一篇的节奏,精力少一点都对付不过去。

于是来奥克兰几个月,我都没有时间徒步运动,感觉太忙碌了,只想假期快点来。

孩子们适应奥克兰的学校也挺快的。儿子在奥克兰的学校继续修12年级的数学,成绩也不错,老师建议他明年可以读奖学金课程,他很开心,也充满了学习的动力和激情。最近还愿意和我一起复习CAA的考试,看得出来他开始重视学习(虽然依然电子产品不离身)。女儿也很喜欢现在的学校,华人朋友变多了,她也挺开心。不过最近让人担忧的是,她的中文水平肉眼可见地下降,刷视频只刷英文的,跟我们说话中英文夹杂,自言自语全说英文,连梦话也是英文,于是现在“强迫”她放多点时间在中文上,千万不能丢掉。

先生依旧每天勤奋地工作,早上5点多起床,工作到6点多回家,为这个家无私奉献。我们都知道现在是移民路上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也深信努力付出会有回报。

我们的经历不是独一份,而是大多数初来新西兰扎根的家庭的生活现状,辛苦却还坚守着,虽然前路未明,但不想轻言放弃。

如果你也有新西兰的生活经历,不妨留言与大家分享,互勉~~

​​​#去新西兰留学如何适应新环境?#

来源:法朵的一路狂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