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暑期是孩子们放松身心的时光,却也让不少双职工家庭陷入“看护难”的困境。今年暑期,普吉街道羊仙坡社区通过走访问需,精准捕捉到辖区内小学生假期“无人管、无人带”的痛点;家长白天上班,孩子独自在家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面临“学业断层”“成长失伴”等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
暑期是孩子们放松身心的时光,却也让不少双职工家庭陷入“看护难”的困境。今年暑期,普吉街道羊仙坡社区通过走访问需,精准捕捉到辖区内小学生假期“无人管、无人带”的痛点;家长白天上班,孩子独自在家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面临“学业断层”“成长失伴”等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社区以“服务群众、护航成长”为目标,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推出“暑期公益课堂”,通过“硬笔书法筑基+多元微课拓能”的“文化+”模式,让孩子们在社区度过一个安全、充实、有意义的假期,也为基层社区治理注入了温暖活力。
“书法”润心
优质资源筑牢文化根基
社区积极对接专业书法教育机构,开设暑期公益硬笔书法班。课程从握笔姿势、笔画结构等基础内容教起,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通过趣味化教学让孩子们感受汉字的韵律与美感。课堂上,教师耐心指导学生,纠正书写习惯。课后布置“家庭书法作业”,鼓励家长参与监督,以家长的“不缺席”促进孩子“不放弃”,形成 “社区教学+家庭巩固”的学习闭环。截至目前,书法班已累计开课20余节,覆盖学生60余人,不少孩子从“握笔手抖”到写出工整美观的汉字,不仅提升了书写能力,更在一笔一划中培养了专注力与耐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棋类”启智
课间时光丰富课余生活
为避免课程单调枯燥,社区在书法课间穿插开展围棋、国际象棋体验活动。邀请辖区棋类爱好者担任志愿教师,通过“以棋会友、以棋启智”的方式,传授孩子们棋艺技巧与博弈思维。棋盘前,孩子们专注思考、沉着落子,在攻防对决中学会分析局势、制定策略。遇到难题时,同伴间相互探讨,教师适时点拨,营造出“乐学好学、互助共进”的氛围,不仅缓解了书法学习的紧张感,更培养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与抗挫折能力,让课间时光成为“益智充电”的宝贵时段。
“微课”赋能
多维课程守护健康成长
社区立足基层工作实际,将社区日常服务中的重点、难点与孩子们的成长需求深度结合,在书法班结束后创新打造“15分钟微课堂”,让社区工作者从“服务执行者”变身“知识传播者”,用接地气的方式实现“教育+服务”的双向赋能。凭借常年扎根一线的经验,精准筛选出思想引领、品德传承、安全防护、生态实践四大主题,用孩子能听懂的“家常话”,通过红色故事分享、亲子游戏互动、动画短片启迪、实际案例分享、模拟课堂演练、户外躬身实践等形式,让每一节微课都告别说教,成为连接社区与家庭、知识与实践的纽带,让爱国、诚信、友善、自信等理念自然融入孩子心中。
课后,孩子们追着社区工作者问:“下次还能听李叔叔讲红色故事吗?”“王阿姨什么时候再带我们去检查消防器材呀?”家长们表示,社区工作者懂家长需求,这些课既解决看护问题,又教会了孩子实用知识。
“治理”增效
基层服务扩大社区影响力
“文化+微课”的暑期课堂实践,不仅破解了辖区家庭的“暑期看护难”问题,更成为社区治理的“新名片”。社区通过居民微信群、宣传栏、短视频等渠道,分享课堂动态与孩子成长瞬间,吸引了更多家庭参与,不少家长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协助课堂管理。这一举措既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又为基层社区治理探索出“以服务促治理、以活动聚人心”的新路径,展现了社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责任担当,为打造“有温度、有活力、有内涵”的基层治理样板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歆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