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预算改革,如何从点上开花走向面上成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5 13:34 1

摘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40多次,成为贯穿全文的一个高频词。在这些改革任务中,“零基预算改革”这个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展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在支出标准、绩效评价等关键制度上积极创新。”

原创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中国发展改革

零基预算改革:从点上开花走向面上成景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40多次,成为贯穿全文的一个高频词。在这些改革任务中,“零基预算改革”这个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展中央部门零基预算改革试点,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在支出标准、绩效评价等关键制度上积极创新。”

零基预算,指的是把上一年度的预算基数归零,新一年度的预算从零开始。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作为今年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已经正式从概念走向实践,从点上开花走向面上成景,“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新的解题思路。

安徽零基预算改革将推出2.0版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积极运用零基预算理念”。

在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的道路上,安徽省走在了全国前列。2022年6月,安徽省政府印发《安徽省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方案》,提出以资金分配方式改革倒逼政府部门工作协同、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2023年,是安徽全面落实零基预算改革的第一年,这一年,仅仅省一级就“挤出”了80多亿元无效或低效的财政资金。2024年,安徽继续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安徽零基预算改革、“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科技金融等改革创新举措获得国务院综合督查通报推广。

安徽的零基预算改革,是对现有财政支出格局的一次深度调整,是对长期以来“基数+增长”预算编制方法的一次重大变革。按照改革部署,安徽坚持“破基数、促统筹、保重点、提绩效”,将所有预算支出以零为基点编制,以“一个压减、两个清理、三个统筹、四个结合”为抓手,深化预算编制流程再造,更加科学、精准、有效安排预算资金。

传统村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近年来,安徽省持续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全面提高传统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水平,为打造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提供有力保障。图为游客在黄山市黟县宏村镇乡村游玩。新华社记者 刘琼 摄

在“破基数”的基础上,安徽全面清理省级185项支出政策,变“只增不减”为“能增能减”。通过一切归“零”、“先破后立”,非重点、非刚性支出明显压减,超期项目及其背后的支出政策被一一清理,“该保必保、应省尽省”成为新常态。安徽省将“挤出”的这些资金重新安排,更多的资金投向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领域,大大提高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日前,安徽省财政厅预算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安徽省财政部门将打造零基预算改革2.0版,推动改革纵向向市县延伸、横向向民生保障等领域拓展,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新模式。

江西推出零基预算改革若干措施

近年来,围绕零基预算改革,中央和地方已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一些省级财政部门陆续出台了零基预算改革的实施方案等。

3月18日,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围绕部门预算、专项资金、公用经费、资金资源资产、项目预算、工程建设、市县预算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旨在更深层次、更大力度落实落细“过紧日子”要求。

《若干措施》提出30条具体措施。从编制2025年预算起,对到期的阶段性项目、与基本支出高度重叠的日常运转类项目、经常性项目中夹带的一次性支出事项,原则上全面清理退出;对绩效目标不明、使用效果不佳的项目坚决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若干措施》明确要求,全面清理政务数字化项目。梳理省级政务数字化项目建设情况,开展“一部门一系统”成效评估,推动政务数字化系统集中管理,对纳入统一数字底座的云、网、数、端等系统运维进行集中采购,推动省直部门开展统一运维,降低运维成本。

这是江西省婺源县江岭景区的油菜花田(2025年3月19日摄)。近日,随着气温回暖,江西省婺源县12万亩油菜花竞相开放,多彩油菜花田与星罗棋布的徽派民居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的春日图画。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专家解读认为,之所以要全面清理政务数字化项目,是因为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大量消耗财政投入,还会形成信息孤岛。这几年,地方政府对信息化、数字化财政投入特别大,维护费、运营费没有少花,但由于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孤岛,导致效率非常低下,因此推动省直部门开展统一运维是大势所趋。

此外,《若干措施》要求,加强资金资源资产统筹。加强各套预算资金的统筹衔接,统一预算分配权,避免重复投入。进一步摸清省级可货币化计量、可有效识别、可盘活利用、可统筹调配的资源资产情况,分类提出依法依规处置闲置资源资产的政策措施。持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年度内省级业务主管部门未提出分配意见,以及省财政厅未下达指标文件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原则上不予结转、收回总预算。

地市一级零基预算改革亮点频出

零基预算改革,打破了预算的基数观念和支出结构固化僵化的格局,也对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各管一块的传统思维形成巨大冲击,“集中财力办大事”成为改革的新风向。

在2025年预算编制中,广州市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

广州市财政局介绍,已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出台了《广州市本级2025年零基预算实施方案》,以“业财联动、零基预算、科学评估、倒逼改革”为基本原则,坚持以零为基、以事定钱、以效促用,强化零基预算改革落地见效。

广州制定了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共享共用试行办法,将低效、闲置、超配资产调剂共享,礼堂、会议室、展厅、体育场馆等会议文体活动场所开放共享,探索公务用车市场化保障,进一步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

这是2025年3月21日拍摄的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无人机照片)。近日,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二期工程顺利竣工交付。该项目依托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的科研优势,以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装置为核心,建设与之配套的航空轮胎硬核科技中心和航空轮胎制造试验基地。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此外,广州还实施了政府采购带量集中采购。如市财政局推动市应急管理局联动相关区及下辖镇街,为符合条件的70余支应急救援队伍购置专业救援装备4000余台套,节约资金847万元,节约率达26%。

南京市的零基预算改革起步于2021年。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符合南京实际的零基预算管理模式,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

据介绍,自编制2024年市级预算起,南京市财政局将市级专项资金整合为社会事业、科技产业、城建交通3个资金池管理,资金池不与部门关联,实行市级统筹。这一举措,旨在打破“资金安排部门化”倾向,提升资金统筹保障能力。

南京梳理政策、项目“两张清单”,“两张清单”之外不再安排资金。对政府投资、城建交通等项目支出编制项目清单,按轻重缓急明确“ABC”分类,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投资规模和财力可承之间的关系,压缩资金安排自由裁量权。

目前,南京市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已明确下一步“路线图”,包括持续深化资金池管理,分领域优化支出政策。同时,加快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提升资金安排的科学性。南京将对标省级支出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结合南京预算管理实际,修订完善既有支出标准,强化执行刚性,推动形成“有标准、用标准、守标准”的良好工作机制。

此外,南京还将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现有建设类项目“ABC”管理基础上,对各类依规明确的中长期支出事项和跨年项目,把全生命周期内分年度财政资金需求纳入滚动预算编制,进一步增强跨周期预算平衡能力。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赵庆国)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