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糖皮质激素,比如泼尼松,它们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某些慢性炎症的好帮手,但用久了,骨头就开始“心里发虚”。这些药让骨质代谢的天平失衡,一边抑制骨头的再造,一边加速骨头的分解。骨头就像银行账户,每天都在支出,但却不入账,时间一长,账户见底。
骨质疏松最怕的不是摔跤,而是“自己倒自己”。悄悄流失的骨密度,往往藏在日常看不见的细节里,比如那几颗每天按时服的药。
不是所有的药物都温柔以待身体,有些药,看着在治病,背地里却在“偷骨头”。
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比如泼尼松,它们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某些慢性炎症的好帮手,但用久了,骨头就开始“心里发虚”。这些药让骨质代谢的天平失衡,一边抑制骨头的再造,一边加速骨头的分解。骨头就像银行账户,每天都在支出,但却不入账,时间一长,账户见底。
而更让人头疼的是,它的“副作用”非常擅长悄无声息地出现。骨密度降低不会立刻疼痛,也没有红肿热痛的信号,最多就是背有点驼、个子悄悄矮了、走路不如以前有劲。这些细微的变化,常常被误当作“年纪大了正常”。
接下来要提的,是那种很多人终身在服、而且信得过的药——抗癫痫药物。
比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这一类。它们会“撬动”身体里维生素D的代谢,让原本还能好好吸收钙的肠道突然变得“不干活了”。久而久之,骨头得不到养分,就像没水的植物,慢慢枯萎。
这可不是说不能用,而是在长期用药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它们“背后的账单”。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骨骼正处于快速生长或加速流失的阶段,这类药的“隐形消耗”更凶猛。骨骼的问题通常不是短时间内出现,而是累计多年后突然显现,一摔就断,一断就躺,生活质量从此两级反转。
更令人意外的是,质子泵抑制剂这一类药物,也在偷走骨头的“钙票”。它们是胃药的主力军,常见的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常用于胃酸过多、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问题。听起来像是个老实人,实则在“背后搞事”。
胃酸并不是坏东西,它负责把吃进去的钙“剪碎”,让肠道更容易吸收。质子泵抑制剂让胃酸减少了,钙自然也吸收不进去。尤其是长期吃、每天吃、饭前吃、没症状也吃的那种用法,让骨头在不知不觉中“被饿着”。骨头没钙,就像水泥没沙子,硬度自然大打折扣。
再说一个常常被忽略的角色——利尿剂。
尤其是袢利尿剂,比如呋塞米,它们是治疗心衰、高血压、水肿等问题的利器,但同时也把体内的钙通过尿液“冲走了”。就像一个管家,在打扫水的时候,把值钱的东西也一起扔了。钙的流失开始悄悄加速,骨头也就逐渐变得“空心化”。
更麻烦的是,这些药物往往是多病共存时的“标配”。比如一个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人,同时吃激素、质子泵抑制剂和利尿剂,骨质的“下坡路”就像坐上了滑梯,一滑到底。很多骨折并不是因为跌倒,而是骨头早就撑不住了,轻轻一碰就断。
骨质流失不会敲锣打鼓地通知,却会在某个下雨天,某次起床、某次咳嗽时,给出沉重的代价。那种“莫名其妙骨折”的背后,往往是长期药物带来的“隐形后果”。
面对这些“有用却带刺”的药,难道只能忍着它们一点点让骨头变脆吗?当然不是,关键是要懂得“对冲”。
在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时,可以通过调整摄入的钙源食物,选择更容易被吸收的形式,如柠檬酸钙,它不依赖胃酸吸收。同时,适当增加维生素K2的摄入,它能像“导航员”一样,把钙送进骨头里,而不是让它乱跑。
再服用激素时,不能只盯着抗炎效果,也要关注骨密度的动态。每年定期做骨密度检查是基本动作,更进一步的,是询问是否能够联合使用一些“护骨”药物,比如双膦酸盐。这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完成,切勿擅自加药。
对于服用利尿剂的患者,除了关注电解质平衡,更要在饮食中加入高钙食物。但不是简单地“喝牛奶就行”,而是要学会选择低脂高钙、含钾丰富的食物,比如芝麻酱、油菜、豆腐干,这些食物不仅补钙,还能平衡利尿剂带来的钾流失。
抗癫痫药用户尤其需要重视维生素D的补充。不是随便买个维生素D胶囊,而是要根据血液检查,评估是否缺乏,再决定补多少。过量或不足,都是对骨头的双重打击。
很多人以为“骨头变脆”是老年人才需要担心的事,其实不然。骨质疏松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是“沉默的慢性病”,年轻时埋下的隐患,老了才爆发。就像一栋房子,从地基开始偷工减料,最后总有一天会塌。
该意识到一个新现实:不是年龄决定骨密度,而是长年累月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用药选择,决定了骨头的质量。
再多的钙片也弥补不了“药物偷骨”的损失,除非从源头上去识别和干预。这不是拒绝吃药,而是在吃药的同时,做好“骨头的防守”。
骨骼健康,不是靠“补”出来的,而是靠“保”出来的。
不妨现在就翻开正在吃的药盒,看看是否有这些“暗中削骨”的成分。如果有,不必慌,但也不能装作不知道。
让药物治病的同时,不让它们在背后偷偷“拆家”。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建勇,刘晓琳.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05):398-401.
[2]张静,李东风.糖皮质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研究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4,22(02):84-88.
[3]刘颖,陈晓波.抗癫痫药物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55(09):748-752.
来源:刘医师科普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