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女性和猪共厕,马桶里藏着千年尊严,今天女厕排队还是难题?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1 16:13 2

摘要:上周我去河南博物院看展,看见个红陶厕所模型,底下养着猪。讲解员说这就是战国时代的厕所——人蹲在猪圈上拉屎,粪便直接掉进猪圈当饲料。我当时吓一跳,这不就是猪人共用厕所吗?更夸张的是,那时候女的男的都得去这种地方,天黑了不敢去,只能等白天人少的时候偷偷解决。先秦人

上周我去河南博物院看展,看见个红陶厕所模型,底下养着猪。讲解员说这就是战国时代的厕所——人蹲在猪圈上拉屎,粪便直接掉进猪圈当饲料。我当时吓一跳,这不就是猪人共用厕所吗?更夸张的是,那时候女的男的都得去这种地方,天黑了不敢去,只能等白天人少的时候偷偷解决。先秦人还觉得挺科学,因为猪吃了粪能长肉,粪肥又能浇地,生态循环呢!可换个角度想想,这得多少女性憋到肚子疼才敢去上厕所啊。

到了汉朝,人们总算有点觉悟了。开始用“虎子”——就是夜壶,跟现代夜壶差不多。汉代人可机灵,发现半夜跑厕所麻烦,就发明了这种能拎着的小壶。不过到了唐朝,皇帝李渊的爷爷叫李虎,为了避讳,“虎子”改名叫“马子”。这事听起来可笑,但仔细一想,连皇室的规矩都能影响到日常生活,普通女人要是想上厕所还得绕着弯子喊“马子”,这得多别扭啊。

宋朝人更会享受了。他们把马子做大改造成马桶,直接放在屋里用。有钱人家的女性终于不用总往院子里跑,半夜起夜也方便多了。但普通老百姓还是得去院子里搭的简易茅房,遇上刮风下雨,女的还得遮遮掩掩,稍不注意就被路人瞧见,多尴尬。

清朝的皇宫里头可讲究了。皇太后和妃子们用的马桶叫“官房”,木头或者瓷的,就跟现在的马桶差不多,还能坐着用。可老百姓呢?院角搭个土墙围住粪坑,夏天臭烘烘的,冬天冷得要命。贵族女性和普通女人的生活,隔着天呢!

说到民国,上海天津这些大城市开始有公共女厕了,门口用屏风挡着,还有女管理员看着,防止偷窥。这看着是进步了,可那时候公共厕所本来就少,女厕更少,能用上的也都是有钱人。我查资料发现,当时上海租界里的女厕,还得收门票,穷人就算想用也用不起。

新中国成立后情况慢慢好起来。50年代大院里男女分开厕所,到80年代商场车站才有女厕。但那时候女厕所位还是比男的少,上大学那会儿我总听女生抱怨排队排半小时。现在好点了,厕所革命搞了这么多年,商场里女厕多开了几间,还装了镜子和婴儿台。但我去年带我妈去县城玩,发现乡镇里的公厕连隔断都没,更别说女厕了。

最让我想不到的是,2025年北京居然试点“如厕时间银行”,说是要给女性优先预约。这事网上吵翻天了,有人说这解决职场性别歧视,也有人说这是过度干预。可我觉得,就算现在有了智能马桶、VR防偷窥镜,女厕排队的问题还没彻底解决。你看地铁站、景点,周末节假日照样能看到女生抱着包堵在门口等位。

前两天我去逛潘家园旧货市场,看见个明清时期的陶瓷马桶,底下刻着“李家娘子专用”。这让我想起先秦那些和猪共用厕所的女性,再想想现在我们还为排队发愁,真觉得这几千年的进步够慢的。要不是技术发展和政策推动,说不定现在女生还得蹲在猪圈上,或者被皇室避讳搞得很别扭呢。

考古频道最近播了个纪录片,说古代马桶出土时里面不仅有粪便,还有玉佩、铜钱,可能是女人生气时候砸进去的。这说明再难的时代,女性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不满。现在我们虽然不用再和猪抢厕所了,但要真正拥有安全、体面的如厕环境,可能还得再等等。不过比起古人,至少咱们还能抱怨,不是吗?

来源:清茶在觉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