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暑假,南宁市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火力全开”,推出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青少年的暑期精神文化生活。随着暑假结束,一场场精心策划的主题活动也相继圆满落幕。这段融合知识与趣味的夏日经历,不仅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
今年暑假,南宁市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火力全开”,推出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青少年的暑期精神文化生活。随着暑假结束,一场场精心策划的主题活动也相继圆满落幕。这段融合知识与趣味的夏日经历,不仅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为孩子们留下了一段段难忘的成长记忆。
剧场忆经典:
光影照映舞台 重拾童年记忆
“黑猫警长快追,别让一只耳逃跑啦!”“黑猫警长太厉害啦,就像超人一样!”8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历史小剧场里,洋溢着孩子们热烈的欢呼与讨论。
孩子们在动画世界拍照留念。记者 宋延康 摄
自7月1日“光影拾梦——中国动画经典回顾展”开幕以来,该馆同步推出“拾梦影院”“拾梦市集”“拾梦印记”等一系列体验活动,家长带着孩子在重温经典故事的同时,既找回那一份属于自己的童年记忆,也见证了孩子的纯真快乐。
家长带着孩子观看木偶剧《刘三姐与阿牛哥》。记者宋延康 摄
除了怀旧动画电影展映,精彩的木偶戏与儿童剧演出更让博物馆成为众多亲子家庭暑期的热门打卡地。7月15日至8月5日,2025年“欢乐一夏”儿童剧景区驻场演出陆续走进广西博物馆与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木偶剧团的艺术家们凭借精湛的操控技艺与跌宕起伏的剧情编排,将《三只小猪》的憨态、《刘三姐与阿牛哥》的诗意、《变脸》的震撼人心搬上舞台,既实现了木偶艺术的现代表达,也推动了文旅融合新业态的发展。
南宁市青秀区图书馆在暑期开启了“趣享一夏 阅见成长”系列活动,内容涵盖暑假阅读营、双语绘本课、智慧速读挑战赛和暑假作业助力计划等,其中依托邕州书院“电影书房”推出“赏阅光影”亲子观影,精选多部国内外经典动漫与合家欢电影,让家长和孩子在光影世界中共度温馨时光。
探科技奥秘:
亲手操作实践 开启未来梦想
什么是测绘?它有什么实际用处?8月29日是第22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广西自然资源博物馆以“亲手操作测绘仪器,探索体验测绘科技”为主题,开展公益科普体验活动。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引导下,一群“小小测绘员”亲手操作各类仪器,感受测绘工作的科学性与精密性,逐步揭开“精准测量世界”的奥秘。
在技术人员的引导下,孩子亲手制作仪器模型。
今夏,类似的实践科普活动成为暑期“人气之选”。7月26日至8月24日,广西自然博物馆推出2025“小小博物学家”暑期公益课,为期10节的课程覆盖动植物、古生物、矿物与地质等自然科学领域,孩子们观察“好斗”昆虫的生存策略、了解北京雨燕的迁徙习性、探讨海洋动物的饮水机制、“穿越”史前时代见识3米高的巨猿化石……生动讲解和有趣的动手实践,让自然科学变得可触可感。
围绕热门的AI技术,南宁市图书馆策划了“绿城学堂·AI创玩π暑期训练营”公益科普活动,通过4期趣味化、场景化的AI课程,带领青少年逐步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小学员苏子赫在课后难掩兴奋:“AI真的能听懂我的想法,可以把我想象的世界直接‘变’出来!”简单的一句话,道出科学探索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
润文化美韵:
活动寓教于乐 书香陪伴成长
各类科普活动推动科学知识从“被动听”转为“主动探”,而丰富的研学与阅读活动,则让孩子们沉浸于传统文化之海,在书香中度过充实的暑假生活。
11岁的李思瑶这个暑假格外充实——她报名参加了广西民族博物馆“探秘文博 声聚童心”红领巾讲解员公益研学活动,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小使者。每当游客为她的讲解点赞,她的脸上总会露出自豪的笑容,“能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小使者,心里觉得特别有意义。”
这个暑期,南宁博物馆推出三期“小小讲解员”夏令营,将鲜活的历史故事融入课堂,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孩子梳理历史脉络、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讲解的深度。活动带领孩子们打开博物馆的知识宝库,揭秘其“前世今生”,全方位理解博物馆的价值,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此外,南宁博物馆开设暑期传统文化研学课,皮影戏、糖画、竹编、扎染等体验内容吸引众多小朋友。让孩子们跟随手艺人,体验传统非遗技艺,深入感受其中蕴含的古人巧思与智慧。
广西图书馆则通过“知识避暑”的普惠目标:悦心·读书会、“四季童读”阅读挑战赛、“书香地铁 趣学一夏”等活动吸引读者参与。依托“博观堂”公益课堂和“八桂讲坛”推出的插画特训营、趣味科学实验等“双课堂”活动覆盖全年龄层读者,吸引线上线下近3000名读者参与,让书香成为这个暑期最浓郁的“清凉剂”。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