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折叠屏终局:迟到6年,一出手就是“王炸”?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5 12:11 2

摘要:自2019年华为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以来,安卓阵营已迭代十余款产品,而苹果始终按兵不动。虽库克的“龟速创新”被吐槽多年,折叠屏也迟到了6年之久,而如今却迎来重大转折。有相关媒体透露,苹果首款液态金属折叠屏手机 “iPhone Fold” 将于2026年面世,定位

自2019年华为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以来,安卓阵营已迭代十余款产品,而苹果始终按兵不动。虽库克的“龟速创新”被吐槽多年,折叠屏也迟到了6年之久,而如今却迎来重大转折。有相关媒体透露,苹果首款液态金属折叠屏手机 “iPhone Fold” 将于2026年面世,定位为“史上最贵的iPhone”,售价或超1.8万元!

甚至网络平台上有猛料称:这款iPhone Fold手机不仅是折叠屏,更是 “真正的AI手机” ,苹果将用三大杀手锏挑战国产厂商。首先,铰链采用液态金属压铸技术,由宜安科技独家供应,成本不计代价,可谓是“无折痕”屏幕 ;其次,挑战行内极致轻薄 ,展开厚度仅4.5mm(比华为Mate X5薄0.7mm),折叠后9mm;最后就是赋予AI交互革命,其侧边Touch ID回归,双前置镜头适配折叠形态,或深度融合Siri多模态能力。

对于苹果与安卓阵营,参数硬碰硬,谁更胜一筹?不妨通过以下表格数据,详细了解!

从表格可见,苹果在 屏幕平整度 和 轻薄度 上优势显著,但国产机型凭借 本地化功能(如华为卫星通信、vivo影像系统)和 价格优势 仍具竞争力。尤其华为,2024年以 85%的万元市场份额 稳坐高端折叠屏王座11,苹果能否撼动仍是未知数。

其实,苹果折叠屏iPhone的终极目标并非硬件销量,而是 重构AI生态 。

两大信号印证这一战略:

(1)“去Face ID化” :因厚度限制取消面容识别,转而强化Touch ID与Siri联动,或为AR眼镜铺路;

(2)“液态金属量产” :该材料未来可能渗透至iPad、MacBook,统一设计语言。

反观国产厂商,华为已通过 鸿蒙生态 实现手机、平板、车机无缝联动;OPPO、vivo则押注 AI影像 和 本地化服务 。若苹果以折叠屏为入口,整合Apple GPT和MR设备,或引发新一轮生态洗牌。

尽管参数亮眼,网友对iPhone Fold的争议却集中在两点。首先就是价格门槛,1.8万售价是国产顶配机的1.5倍,但AI功能尚未明确落地场景;其次就是耐用性的质疑!毕竟液态金属铰链虽创新,但维修成本可能极高(参考iPhone卡针单买26元)。

业内观点认为,苹果的“奢侈品策略”瞄准高端商务人群,与华为形成直接对冲。而vivo、OPPO则可能以 “技术下放” 应对,例如将铰链技术用于平价机型。

对于折叠屏,苹果入场虽晚,却可能改写游戏规则,毕竟无折痕屏幕和AI生态的组合,或逼迫国产厂商从“堆料”转向“底层创新”。这场战役的赢家,未必是参数最华丽的那个,而是最能 平衡体验与价格 的品牌。

那么,你会花1.8万买iPhone Fold,还是选择国产折叠屏?欢迎评论区留言。

来源:科技疯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