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然打成美国想要的样子?中国最终因此会成为受害者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5 11:47 1

摘要:俄乌战争进入2025年3月,已经持续了整整三年。这场冲突似乎正在走向结束的阶段,然而其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博弈。这场战争最初由美国推动而爆发,如今却因美国的态度骤然转变而接近尾声。从表面上看,这场战争的发展似乎正在向美国有利的方向倾斜。然而,这种有利局面是否真的

俄乌战争进入2025年3月,已经持续了整整三年。这场冲突似乎正在走向结束的阶段,然而其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博弈。这场战争最初由美国推动而爆发,如今却因美国的态度骤然转变而接近尾声。从表面上看,这场战争的发展似乎正在向美国有利的方向倾斜。然而,这种有利局面是否真的完全符合美国的预期?更重要的是,面对这样的情景,中国是否会成为最终的受害者?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俄乌战争进行到第三年,特别是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1月上台后,美国对这场冲突的立场发生了戏剧性转变。在拜登时代,美国倾尽全力支援乌克兰,向其提供了超过750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试图通过战争将俄罗斯彻底拖垮。然而,特朗普上台后却迅速改变了这一政策。他不仅减少了对乌克兰的支持,还公开推动与俄罗斯的停火谈判。这种转变让乌克兰和欧洲盟友措手不及,也暴露了特朗普的真实意图。

通过这场战争,美国已经大幅削弱了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俄罗斯陆军的装备损失极为严重,曾经引以为傲的T-90和T-80坦克大幅减少,战场上不得不依赖老旧的T-62和T-55型号。俄罗斯海军的黑海舰队几乎被乌克兰的导弹和无人艇摧毁殆尽,残余舰船只能退守高加索地区。俄罗斯空军的先进战机,如苏-35和苏-57,也频频被乌克兰防空系统击落,制空权始终未能掌握。不仅如此,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也因战争而一落千丈。西方国家实施了数千项制裁,俄罗斯失去了欧洲这一主要能源市场,经济遭受重创。

与此同时,美国却通过俄乌战争狠狠地吸了一把欧洲的血。战争爆发后,欧洲被迫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美国趁机填补空缺。2024年,美国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超过1200亿美元,成为欧洲最大的能源供应商。此外,美国的军火生意也赚得盆满钵满,F-16战斗机、标枪导弹等装备源源不断地运往乌克兰,美国军工企业因此获利颇丰。欧洲的工业因能源短缺而大幅萎缩,德国2024年工业产值下降8%,法国的经济也陷入停滞。这种局面让美国在经济和地缘上双重受益。

特朗普显然认为,战争的火候已经差不多了。他决定抓住时机,图穷匕见,直接抛弃盟友,与俄罗斯单边媾和。美国与俄罗斯在沙特利雅得举行会谈,特朗普推动停火,并暗示可能放松部分制裁。

这种做法让欧洲和乌克兰在风中凌乱,德国和法国领导人公开表达不满。然而,特朗普并不在乎盟友的感受。他的如意算盘非常明确:俄罗斯经过三年苦战,实力大减,急于停战,急于取消制裁,急于将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的占领合法化。

俄罗斯就像一个即将溺水之人,无论抛来救生圈的是朋友、敌人亦或是骗子,即使再不情愿,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接住,毕竟保住命是最要紧的。

特朗普相信,他可以顺水推舟送俄罗斯一个人情,从而将这个被削弱的对手拉入自己的阵营。然后,美国就可以联合俄罗斯,共同对抗中国。

然而,这种单边媾和的策略是否真能如特朗普所愿?俄罗斯是否会轻易接受美国的拉拢?这场战争是否已经完全打成了美国想要的样子?这些问题仍有待观察。

特朗普对俄罗斯的拉拢政策让一些中国人士感到深深的担忧。他们担心,如果美俄真的联手,中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中美俄三国关系向来是大国博弈的核心,这种三角关系中最危险的情况就是其中两者联合起来对付另外一方。一旦这种局面发生,中国的战略环境将彻底改变,面临的挑战将远超以往。

历史上,这种联合的后果往往令人震撼。中苏联合曾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让美国陷入困境,付出沉重代价;中美联手则直接促成了苏联的解体,改变了全球格局;而中俄联合又在过去十年中让美国在叙利亚、伊朗等多地受挫。

然而,如果美俄走到一起,中国将陷入极为不利的境地。北方将重新出现一个强大敌人,边界不设防的局面将被彻底打破,中国的安全环境将受到严重威胁。

特朗普显然意识到了这种三角关系的战略价值。他在2025年3月18日与普京通话后,公开表示他从历史中得出结论,绝不能让中俄继续紧密合作。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分化中俄关系,让美俄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中国。如果这一计谋得逞,中国将面临多重危机。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美俄联合将直接威胁中国的地缘安全。俄罗斯作为中国北方邻国,一直是抵御西方压力的重要屏障。如果俄罗斯倒向美国,中国北方将立即面对一个强大的敌对势力,长达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将从相对稳定的状态变为高度紧张的前线。

过去几十年,中国得以将国防资源集中于台海和南海、西藏方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方的平静。然而,美俄联合将迫使中国重新分配军事力量,大幅增加边防投入,这无疑会削弱其他方向的应对能力。

不仅如此,中国的陆上能源通道也将面临被切断的风险。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是近年来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柱。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占其能源进口的显著份额,管道运输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陆上供应。然而,如果俄罗斯倒向美国,这些能源通道可能被关闭或受到威胁,中国将被迫转向海上运输,进一步依赖马六甲海峡等脆弱航线。这将大大增加中国的能源成本,也让美国在海上封锁中占据更大优势。

此外,中国商品也将失去俄罗斯这一重要市场。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到2600亿美元,中国向俄罗斯出口了大量工业品和消费品,帮助俄罗斯填补了失去欧洲市场的空白。如果美俄联合,俄罗斯可能转向美国或西方国家采购,中国将失去这一年均数百亿美元的市场。外贸收入的减少将直接冲击中国经济,导致企业利润下滑,甚至影响就业问题。在外交上,中国会失去俄罗斯这个五常级别的帮手,从而导致中国在世界外交舞台上孤立无援。

然而,笔者认为,中国并不会成为这场战争的最终受害者。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敌对政策看似来势汹汹,手段直接且大刀阔斧,但其威胁性实际上远不如拜登时期的大。原因在于,特朗普更倾向于单边主义,试图依靠美国一国的力量与中国对抗。而拜登则不同,他采用的是多边主义,通过联合盟友围堵和孤立中国,试图将中国排除出世界贸易体系。相比之下,中国更担心拜登的策略,而对特朗普的单挑并不畏惧。

中国的经济依赖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外贸。其中,外贸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2023年,中国出口占GDP的比重约为三分之一,制造业产值占全球的30%。如果拜登的多边围堵得逞,中国被排除出世界贸易体系,后果将不堪设想。大量工厂会倒闭,工人会失业,财政收入会大幅缩减,科技发展也会陷入停滞。

拜登在任时,通过俄乌战争一度将北约、日本、韩国等盟友团结起来。2022年,北约重焕生机,瑞典和芬兰加入其中;2023年,QUAD和AUKUS军事合作进一步加强;2024年,美国联合荷兰、日本限制中国获取高端芯片设备。这种整合让中国面临巨大压力。

然而,特朗普的上台却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他一意孤行,亲手撕碎了拜登初步编织的遏华体系。2025年3月24日,特朗普与泽连斯基会面后公开表示,他不相信俄罗斯会允许乌克兰加入北约。这种表态直接抛弃了乌克兰,也让欧洲盟友感到被背叛。

德国和法国领导人对此表达了强烈不满,欧洲国家开始重新考虑与美国的关系。特朗普显然不屑于依靠盟友,他更希望以美国一国的力量,再拉上俄罗斯,与中国硬碰硬。这样一来,拜登孤立、遏制中国的图谋就彻底破产了。

反之,特朗普这种粗暴的打法对中国来说并不是什么大威胁,中国根本不怕硬碰硬。中国的外贸市场遍布全球,欧洲、日本、韩国都离不开中国商品。2023年,中国与德国的贸易额达到2530亿美元,2024年与法国的贸易额增长了12%。特朗普想用贸易霸凌中国,中国有的是筹码和空间来陪他玩。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单边主义让美国在军事上陷入了孤立。欧洲和亚洲盟友对美国的不信任日益加深。德国通过法案投入数千亿欧元重整军备,法国也表示要加强自主防务,欧洲各国开始重新审视美国F35的军购案。这种离心倾向正是中国的机会。中国完全可以与欧洲、日本、韩国缓和关系,扩大市场份额,反击美国的贸易霸凌。最近中日韩外长展开会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就是明证。

至于俄罗斯方面,我们就更不用担心了。

特朗普政府一直试图拉拢俄罗斯共同对抗中国,然而,这种策略的基础却是他对俄罗斯潜力的严重低估。特朗普认为,俄罗斯经过三年战争已经穷途末路,可以被美国轻易拿捏。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俄罗斯虽然面临巨大困难,但其韧性却在战争中逐渐显现。

2024年,俄军在俄乌战场已经有了明显的优势,不断将战线往乌克兰方向挤压。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在白宫发生争吵后,美国撤去了对乌克兰的情报支持,俄军遂立即收复了库尔斯克的失地。俄军的表现说明,俄军远远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特朗普想逼迫俄罗斯签订城下之盟,根本不可能实现。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没有理由为了美国的施舍而背叛中国。中俄之间的经济联系极为紧密。2024年,中俄贸易额高达2600亿美元,中国为俄罗斯提供了机床、电子元件等关键物资,帮助其填补了失去欧洲市场的空白。与此相比,美俄贸易额仅为20亿美元,双方经济几乎没有互补性。美国无法满足俄罗斯的需求,特朗普的拉拢不过是空话。更何况,俄罗斯深知,与中国合作远比与美国交易可靠。

特朗普还一厢情愿地认为,中俄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他假设,俄罗斯地大人少,中国地少人多,两国必然互不信任。然而,这种想法完全脱离现实。中俄在俄乌战争期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双方肝胆相照,过去的芥蒂早已消散。甚至连曾经主张肢解中国的俄罗斯学者亚历山大·杜金,也公开为之前的反华言论道歉。就在2025年3月,中俄与伊朗举行了三国海上军演,表明两国关系依然坚如磐石。特朗普想用蝇头小利离间中俄,简直是痴人说梦。

因此,俄乌战争或许打成了特朗普心中的样子,但中国会成为受害者吗?笔者认为不会。特朗普低估了俄罗斯,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中国不仅不会受害,反而可能借机反客为主,将朋友搞得多多的,将敌人搞得少少的。最终获得胜利的,一定是中国所代表的正义力量。

来源:陶陶爱历史

相关推荐